當你騎行川藏線,你會感受什麼

00 川南、川北

川藏線實際指的是川藏南線和川藏北線兩條線路,兩條線路都從成都出發,從甘孜後分叉,最後到拉薩。

大家普遍所指的川藏線,一般都是川藏南線,即G318成都-拉薩段。比北線更適合騎行。

当你骑行川藏线,你会感受什么

01翻越14座大山——“地獄到天堂”

“身在煉獄,心在天堂”

当你骑行川藏线,你会感受什么

從成都到拉薩,途經14座大山,其中4000米以上12座,在這12座中,東達山5008米、米拉山5013米。

当你骑行川藏线,你会感受什么

從海拔513米的成都開始,騎行者需要反覆經歷上山、下山這樣反覆的過程。翻過一座山,從山頂一路下落到山腳,繼續開始翻越下一座。

這樣的反覆無論對精神或身體都是很大的考驗,除了體能上的折磨,煎熬,內心的孤獨、在困難面前價值觀的動搖等等,一切都考驗著每一位挑戰者的決心。

所以川藏線不好走,每年都有人在川藏線因意外去世,每年有更多的人滿懷熱情來騎川藏線,最後灰頭土臉地推(搭)了一路的車,或原路折返。

現在川藏線的搭車越來越方便,有很多專門做騎行者後勤的團隊往返在山路里,他們有完善的車載自行車工具、實惠的價格、還有提供載車載人直接到住宿地點吃飯洗澡的一站式服務。

沿途搭車的騎行者:

当你骑行川藏线,你会感受什么

扒車上山的騎行者:

*危險行為,請勿效仿

当你骑行川藏线,你会感受什么

自我安慰的騎行者:

当你骑行川藏线,你会感受什么

面對山峰,人生經歷不同,對生命的看法不同,每個人作出的選擇並不相同。

並無嚴格的誰對誰錯,一如年過60的長者,一生被社會、約定俗成的常規束縛 。待到年華老去,頭髮蒼蒼才有勇氣拾起年輕時深埋內心的想法,他遠沒有年輕人的初生牛犢不怕虎,後勤車若能幫助他騎完全程,收穫自己的汗水與感悟,也是很好的。

萬象人生,我們應當給予應有的尊重。

而對於憑藉自己腳力騎行上山的騎行者(徒步者)來說,每到一座山的山頂,看著走過的路蜿蜒蛇行在自己腳下,心中征服的快感與豪情激盪難以自抑。

川藏線的最後一座山——米拉山海拔5013米,而大洋洲最高峰查亞峰5020米,一個騎行者大可為自己驕傲,依靠自己身體的力量,從成都平原騎上了和大洋洲最高峰海拔相差無幾的高度。

14座大山,實際是一種苦修與歷練,一條虔誠者的朝聖之路。

“你翻越的,不僅僅是一座山峰。”

当你骑行川藏线,你会感受什么
当你骑行川藏线,你会感受什么

02明白有一種病叫高反,有一種氣候叫高原天氣

高反:

我的身體素質不算太好,但進入川藏一直沒有什麼反應。到了第一高城理塘才出現了一些明顯的頭疼、噁心。後腦勺昏昏沉沉的,類似感冒後的暈眩感,身體稍微有點乏力。

那時,還不流行氧氣罐。出現高反可以服用抗高反的藥物,例如紅景天。當地藏民告訴我,他們的土方就是多喝蜂蜜水,葡萄糖。比高原藥物來的有效。

體驗過上吐下瀉,腦袋裡的神經像有人在用力拉扯,意識不清。甚至有一種靈魂出竅的體驗感。再到恢復身體機能,重新感覺手腳腦袋是屬於自己的,也是一種非常奇妙的體驗。(親測,土方比藥管用)後來我還不小心感冒了,幸好不嚴重,沒有產生大的影響。拖到拉薩才算好起來。

所以高反還是很需要注意,特別是騎行者,對於第一次上高海拔地區的人,建議把身體鍛鍊好再來,沒有基本的體能還是別惦記騎行川藏線了。提前吃一些抗高反的藥物,或蜂蜜水。注意保暖。

当你骑行川藏线,你会感受什么

高原天氣:

“十里不同天,一天有四季”,這是寫在業拉山上的一句話,很形象地說明了高原天氣的特點。

在紅龍鄉時,原本萬里無雲的天氣,3分鐘內分割兩地,寺廟這頭下起了傾盆大雨偏暴雨。黑壓壓的烏雲。正大門前方30米外依舊是萬里無雲的豔陽天。天就這麼在我眼前分割開。驚訝於大自然的神奇。

在剪子彎山那天,十分鐘前天是這樣的:

当你骑行川藏线,你会感受什么

五分鐘前是這樣的:

当你骑行川藏线,你会感受什么

然後就被淋成狗了:

当你骑行川藏线,你会感受什么

還有一次,我獨自脫隊騎在前面,僅僅保持在隊友前10公里騎行,最後我曬了一天太陽,腦袋都曬暈了到的目的地;而他們卻淋了一天雨,最後還碰上了泥石流堵了半天……

所以在高原你會發現,和烏雲賽跑這種事情是真正存在的。

03 他鄉遇故知,見誰都很親

不管你是以什麼方式去,真正在騎行中,見識到了山路的奇險,明白了高原的艱難,知道什麼叫做真正的舉步維艱。內心深處開始體諒每一個鼓起勇氣來到川藏線上的人。

在騎行途中,會收穫很多很多相互鼓勵和讚美;每次和徒步者、騎行者伸出大拇指互道加油;每次和路旁熱情的藏民們互道“扎西德勒”;每次收到自駕遊路人的稱讚;

到住宿休息,當你和身邊的人隨口說一句,你感冒了,很有可能同一旅店不同旅店熱心的人都會為你送來他們準備的藥品。

一路上收穫無數的溫暖和能量。

当你骑行川藏线,你会感受什么

1. “加油!妹子”

在爬折多山的時候,當時我看著前方有一個身姿妙曼的女性在騎,速度不快。

我便“哈赤哈赤”跟狗一樣踩踏板超了上去,瀟灑地轉頭30°並沒回頭,道一聲:“加油!妹子!”

然後繼續“哈赤哈赤”地向前蹬,給妹子留下一個偉岸的背影。

正想回頭看一眼正臉,忽然背後傳來爽朗的大笑聲:“小夥子,你得叫阿姨!”

2. “扎西德勒”

在前往理塘時,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道路旁是綿延至天際的草原,牛馬在散步,藏居點綴期間,

依稀可以看見遠方的藏民活動。

我那天心情特別好,我就扯著嗓子對著遠方的藏民揮著手大喊:“扎~~~西~~~德~~~勒~~~”

聲音傳過去,藏民停下手邊擠奶、餵馬的活兒,對我揮舞雙手:“扎~~~西~~~德~~~勒~~~”

3. 藏族小孩兒

藏族的小孩兒有好有壞,有的小孩兒學壞了,就攔路要糖吃,不給糖不放你走,使出擰你的車把,拉拽你的馱包等十八般熊孩子絕活——這算是比較糟糕的體驗。

有的小孩兒就很可愛,他對你說“扎西德勒”、“加油”還不夠,還衝上來給你推車,推著你的後座向前,顯出他很有力的樣子。

一個孩子上來推車,其他孩子也會爭著上來搶功,推的力氣不大,但你也只得使勁蹬兩腳踏板表示很受用,另外道幾聲感謝。

4. 結識驢友

爬折多山時,和一位高考完來騎行的少年相互交談鼓勵;

在騎行安久拉山那天,我獨自脫隊單跑,我一路超車。直到遇上一個哥們,我超他後他必反超我,我們就互相彪起速度來,只是前後騎著,誰也不說話。我們一直前後騎到了午飯的飯點,幾乎把所有人甩在了身後。他停下車,我也下車,我們就相互招呼,聊起天來如同老友一般。

他也是大學狗,是自己打工攢錢來川藏線的,我非常佩服他,我們當天並排騎上安久拉山,在山頂合了影,在下山時輪換扛風,當晚住同一家青旅。之後因為行程安排不同第二天也就沒有同走;

在波密的青旅和一個青藏線進藏,川藏線出藏的騎行者同住,已經騎行一個月有餘,感慨他的魄力;

也是在波密,遇到一個搭車的學姐,她也很嚮往騎行,問了我們好多話,最後留了聯繫方式,互相道別祝一路順風;伴隨著我的川藏線之旅,與當地人、戶外愛好者溝通,這些積攢下的溫情與正能量,回味時是最有風味的佳釀。

当你骑行川藏线,你会感受什么

04 遠離都市

騎川藏線——尼瑪根本看不見城市啊!尼瑪窮學生根本不要想獨立衛浴了啊!一個破地方賓館標間要500+啊!趕上北京三環內標準了有木有!騎了幾天之後,最大的願望是吃炸雞啊,但是根本吃不到啊!真心感覺自己已經成了被文明拋棄的野人啊。

一起騎行的學姐發現標間尼瑪比北京還貴,自己不得不睡十一人間後:“靠!老孃今晚跟十個男人睡覺了啊!”

當然不以都市為標準,還是有很多的特色

1. 住藏居:

沿路站點都有藏居青旅,有環境好的,有不好的需要自己選擇一下。

有些通生意的老闆免費用麵包車拉騎行者去藏居住,可以直接連車帶人拉走,也可以幫你把行李先拉走,你可以騎空車上去。

一個床位很便宜,50左右可以拿下,有的地方還管早晚餐,一般都有免費的酥油茶喝。

2. 喝酥油茶:

同地方喝過幾次,好喝的微鹹,濃郁,帶淡淡的奶香;不好喝的,感覺像喝機油一樣。

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如果是當地藏民請你喝,當你的杯子一空他就會給你盛滿,第一次喝時出於禮貌我覺得杯子滿的不喝不好。一喝他就給我倒,後來我實在受不了,就只有不管它了。

3. 道班房:

川藏線的道班,是以前修川藏線的工人或解放軍住的地方,後來由於騎行者在較長的無人區路段內沒有方便的落腳點,道班就應運成了接待騎友的場所。

道班雖然條件簡陋,但是是最能代表騎行文化的場所。

隨著時間推移道班會漸漸消失,但是川藏線上諸多道班(如最著名的119道班)留給騎行者的精神財富永存。

我在卡子拉山的158道班(海拔4000米以上)住過一晚,睡得是八人床,無法洗澡,早晚餐是大鍋飯。

騎行者一起吃大鍋飯,一起在廚房的灶臺前取暖,睡前一起說說“夢話”,侃侃妹子,快哉快哉。

4. 沒有信號、甚至網絡:

川藏線騎行途中一般是沒有信號的,但落腳的地方一般都有信號。

唯一一次落腳地無信號的體驗就是在158道班,我的渣聯通沒有信號,然後我們發現我們整個小隊都是聯通……

由於西藏的政治環境比較特殊,我們比較“幸運”的有了另一個特殊的體驗——我們去時趕上了達賴喇嘛70大壽,為了防止和諧信息傳播,整個甘孜自治州連續斷網近一個星期,斷網包括沒有移動數據、WIFI、有線網絡,甚至短信都不能發……與外界聯繫只能通電話。

05 全身心擁抱自然

你還會遇上萌萌噠的大眼睛犛牛,藏區的動物基本都是放養,一戶藏民初初知道自己放出多少頭,待到牛仔出身的越來越多,他們也只有一個大概的數目。知道哪些地方是自己的。

我當時瞅了這隻牛半天,她在那兒默默地吃了一個騎行者扔的垃圾袋,嚥進了肚子裡。我正在琢磨呢,這東西她覺得好吃麼,能消化嗎?她“呸”一口把垃圾袋原封吐了出來。

請大家愛護環境。

当你骑行川藏线,你会感受什么

*強烈譴責扔垃圾的騎行者

還有牛懶洋洋的過馬路,汽車、自行車什麼的統統靠邊讓路

当你骑行川藏线,你会感受什么

另外我見識了一頭驢真的什麼都能啃,當時我們在路邊休息的時候,一大一小兩頭驢走了過來,開始對我的車子的馱包、輪胎、碟剎等各個部件“上下其口”,啃的不亦樂乎、口水滿地。

当你骑行川藏线,你会感受什么

但是要注意既不要被動物傷了,也不要傷著動物,不然不知道哪裡冒出來的藏民,就會要求你進行賠償。

当你骑行川藏线,你会感受什么

06 還有許多有天險之稱的險惡路段

通麥大橋——這個橋在2013年斷了,一輛貨車直接掉入激流中被捲走……導致失蹤四人,包括兩名徒步者。

当你骑行川藏线,你会感受什么

通麥前的泥濘路段

当你骑行川藏线,你会感受什么

搶修之後仍不斷塌方.....

当你骑行川藏线,你会感受什么

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溼漉漉的褲腿——涉水路段

川藏線上幾乎每年都有騎友失事的意外發生,除去塌方、斷橋等意外的自然因素外,絕大多數事件都是因為下坡過快導致的,所以提醒所有騎友,下坡謹記:慢!慢!慢!

当你骑行川藏线,你会感受什么

07 還有各類莫名的塗鴉

川藏線的塗鴉已經成為一種文化了,其實這種塗鴉和彈幕功能類似,吐自己的槽,讓別人看去吧。

但有的塗鴉性質比較惡劣,除了在重要公共設施(埡口標誌)上塗鴉外,有些標明“禁止塗鴉”的青旅內部,牆壁也已經一片狼藉。

我個人比較抵制這種行為,一路沒在川藏線留下任何“遺產”。帶走回憶,什麼都不要留下。

分類了一下,塗鴉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文藝型:

当你骑行川藏线,你会感受什么

2. 傾訴型(其中包括million數量級的表白留言……沒拍……)

当你骑行川藏线,你会感受什么
当你骑行川藏线,你会感受什么当你骑行川藏线,你会感受什么

4. 吐槽型

這是在一個簡陋的室外廁所牆壁上的塗鴉。那個廁所中間木板是空的,下方是翻滾咆哮的大河,排洩物就直接自由落體到江裡。能感受到大風嗖嗖地從洞裡往廁所裡灌。當時我看著這些留言,笑得差點掉下去。

当你骑行川藏线,你会感受什么

08 祖國大地的異域文化

在川藏線路上,駕車/搭車快於單車,單車快於徒步,比徒步更慢的是磕長頭的信徒。深入和他們交流也會對人生的有不同的收穫。

当你骑行川藏线,你会感受什么

在各地通往拉薩的大道上,人們不時地見到信徒們從遙遠的故鄉開始,手戴護具,膝著護膝,前身掛一毛皮衣物,塵灰覆面,沿著道路,不懼千難萬苦,三步一磕,直至拉薩朝佛。

当你骑行川藏线,你会感受什么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本圖來源網絡)

当你骑行川藏线,你会感受什么当你骑行川藏线,你会感受什么
当你骑行川藏线,你会感受什么

09 後後後記

每個走上川藏線的人都有自己上路的理由。有為了尋回,有為了放下。

對於我來說,單單只是嚮往遠方,嚮往未知的世界。如Carter和Edward在埃及的沙漠上俯瞰金字塔時,Edward感嘆世界極景莫過於此。

Carter回答:“Wait till you see my mountain.”

山峰在那兒。

所以,關於川藏線的體驗,最好的答案就是:上路吧,世界都在路上。

讓川藏線改變你,別改變川藏線。

最最重要的是——別把命丟在那兒,生命不重來。

------------

鳴謝周忘夜、Allen提供的部分素材

当你骑行川藏线,你会感受什么当你骑行川藏线,你会感受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