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仁科原創:中國房地產的路還有多長

重磅︱仁科原创:中国房地产的路还有多长

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斷出臺始於“居者有其屋”的大公平,出發點是善意的。但是,帶來的實際反應卻是讓人感覺地產進入嚴冬。對此,陳仁科老師提出了全新的思考:

1.如何看待房地產投資行為中的“剛需”訴求——在矯健的中年期,產生購置二套房作為“養老”保險槓的打算,難道沒有其長遠的現實合理性存在?支持國家房地產事業,和出國奢侈消費的行為相比,於國於民哪個更值得鼓勵?

2.中國城市化率遠遠低於歐美髮達國家,決定中國房地產的路還很漫長。限購、限價等調控政策明顯過激干預市場經濟發展,是否為新型城鎮化漫長過程的根本應對之路?當下中國房地產在“小鎮熱潮”中的路應該怎麼走才不會錯失轉型良機?

時下,全國各地限購令不斷嚴厲,尤以海南為甚,似乎08年的冬天又要來臨,很多開發商誠惶誠恐,購房者更是急如熱鍋螞蟻。

重磅︱仁科原创:中国房地产的路还有多长

海南

冬天來了真的有那麼可怕嗎?秋去冬來四季變換,本來就是極其正常的自然現象,再冷的冬天我們不是一樣過來了嗎?

其實,中國房地產遠沒有想象的那麼悲哀,路還長著呢。因為,我們並沒有看到路斷橋毀,所有的障礙不過是人為的設置,都是在路面上做文章,目的很清楚,就是提醒你:踩剎車、減速。因為此路段彎多坡陡地形複雜,高速通過極易車毀人亡。

提醒是必要的,踩踩剎車也沒什麼不好,但是如果剎車踩到底就出問題了,高速行駛一腳猛剎,翻車打橫甚至車毀人亡那是分分鐘鐘的事,這個道理恐怕沒人不懂。所以,才有“萬事無過”的千年古訓。然,最近很多城市的限購令顯然就“過”了,特別是海南基本封死了購買的渠道,致使很多海南開發商一籌莫展,徒生悲絕,而想在海南置業的買家真正是“望洋興嘆”,無奈遺憾。

海南靠什麼發展?我堅決同意不能完全靠房地產,國家出臺自貿島政策無疑是一個最英明的決策,旅遊一定是海南的支柱產業。但是,自貿區的成熟並非一日之功,沒個三五年很難形成龐大的自生能力,在海南沒有其他產業支撐的情況下,如果卡死了房地產,海南如何活下去?難道又要倒退到九十年代中的一片哀鴻?

海南應該限購,但不能限價,不能一腳踩死。既然是貿易島,那就應該堅持貿易的根本——市場的自由和自主性。既然是打造高消費特區,就該放開價格讓中國有錢人自由購買。

海南就是中國有錢人的天堂,就應該是有錢人花錢的地方,否則,他們只好將消費轉移國外,只好將資產轉移國外。放開價格,讓他們把錢留在本國難道不好嗎?

不僅是海南,所有城市都可以限購,但不能限價!(其實,限購也是違反市場規律的,限購的越狠,反彈就越厲害,這已經被多次證實)。

中國房地產的路還長著呢,各地限購、踩剎車本身就說明市場需求強勁,不得不採取手段壓一壓。那麼,市場如此強勁到底是不是泡沫呢?當然不是,原因有三。

01

市場需求遠未滿足

1

家庭裂變和二胎政策永遠支撐著剛需。可能有人會說,現在的孩子每人至少都有兩套或者更多房子繼承,未來根本不需要再購房解決剛需。那麼我只問三個問題,一是兒女長大後不在父母購房的城市工作和生活怎麼辦?二是父母為了養老不願將房子繼承給兒女怎麼辦?比如賣掉城裡的住房,支持自己到養老院養老。這在國外非常普遍,這一方法很快將會在國內流行。三是繼承的房子無法滿足多胎居住怎麼辦?所以,剛需將永遠存在,只是需求或大或小。

重磅︱仁科原创:中国房地产的路还有多长

家庭裂變和二胎政策永遠支撐著剛需

2

居者有其屋向居者有其好轉變。過去的小三房其實是極不人性的,那是在國人收入還不富裕的情況下“不得不而為之”的現實。但隨著各個家庭收入的提高,迅速改變極其侷促的居住環境首當其中。由小向大轉變,由差向好轉變,應該是大多數人的本能需求。

3

第二居所不再只是有錢人的專屬。為什麼海南的房子出現一房難求的現象?為什麼城郊別墅供不應求?這是因為時代進步改變了國人的生活理念,活著不僅僅只有工作,還有“詩和遠方”。對更高生活層次的追求首先是對第二居所的選擇,氣候、環境、風情,需求不同選擇不同。這也是目前文旅小鎮高熱不退的主要源動力。

02

房子不能被否定的投資屬性

有一點我始終沒弄明白,我們現在開發的房地產在法律界定上叫“商品房”,既然是商品,就有交易和投資的屬性,可為什麼要強制否定房子的這個屬性呢?我們同樣不能否定“房子是拿來住的”這個本質,但經過交易和投資後房子難道就不能再住人了?

古今中外,房子的投資屬性從來就沒有被否定過。歐洲的那些莊園、城堡、海邊的別墅,無不是有錢人最青睞的投資品,美國、日本、新加坡、英國、澳洲、加拿大……看看哪一國的房地產不是被全世界的豪客炒來炒去?房地產仍然是這些國家的經濟支柱之一,如果沒有了投資屬性,又怎麼可能有那麼大的市場需求呢?要知道,那些國家人口有的還不如我皇朝的一個省,僅靠本國居住消費能成為經濟支柱嗎?

重磅︱仁科原创:中国房地产的路还有多长

歐洲莊園

中國人現在有錢了,而且是很有錢。但中國人的錢卻沒有多少出口,股市不敢進,匯市不能進,黃金像蹦蹦床,只有房子,看得見、摸得著、不管市場如何變換,總是一間房子放在那,總比把一堆錢放在銀行貶值強吧。投資房產成了國人保命的第一根稻草,投資房產是中國進入老年社會的第一道保險栓。

本來就不多的投資渠道,現如今卻還要強制去房子的投資性,你叫這些有錢的國人怎麼辦?只好轉移資產,只好投資國外,只好移民,實在不行的就只好瘋狂消費奢侈品。分析家們稱,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場。中國消費者購買全球奢侈品的份額將由現在的15%提高至44%。

其實,房子的投資屬性並非洪水猛獸,之所以具有投資價值,是因為市場需求大,一旦市場需求收窄,投資屬性自然降低,我們要相信市場的自我調節能力。

我們必須堅持“房子是拿來住的”本質!

我們同樣不能否定房子的投資屬性!

到我們堅決抵制房地產的投機性!

03

中國城市化率遠未達到歐美水平

無疑,所有發達國家城市化水平一定是高比率,歐美為70%,但我國卻只有40%,這說明中國的路還很長。城市化就是要把更多的農民解放出來,讓他們進入城鎮生活工作,享受城市集約化的紅利,同時,集中更多農村土地,進行規模化、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推動城市化進程,這不僅是社會發展需要,也可以說是中國農村現實需要。中國農村空巢現象日益嚴重,實際上反映了農民已經大規模進進城,這麼多農民進城,居住必須是他們首先考慮的問題,不管是租是買,需要大量房子來滿足這一群體是不爭的事實。即使他們苦幹一輩子,無法在大城市購房,也一定會在老家的縣城購房,決不會再回去農村的那塊宅基地翻蓋。這就是近幾年各個縣城迅猛發展的主要因素。那麼,農民進城就為中國房地產構築了兩塊龐大的市場:

一是大城市的租房需求。

二是三四線城市的購買需求。

重磅︱仁科原创:中国房地产的路还有多长

中國城市化率的推進不能僅靠大城市,國家已經看的非常清楚,所以,從2016年7月開始的小鎮熱潮,持續升溫,席捲全國。不得不承認,小鎮確實是房地產企業轉型的一次大好良機,各個大小房企進軍小鎮已經證明了這次良機的可貴。我仍然堅持,特色小鎮不能房地產化,但絕不能沒有房地產,宜居、宜業、宜遊首先是“居”,沒有居哪來城?所以,小鎮為中國的房地產開闢了另一條寬廣之路,而小鎮建設非一朝一夕,小鎮房地產當然才剛剛進入新紀元,你說路還有多長?

上面三個方面的客觀因素決定了中國房地產的路還很長,所以廣大的開發商們不必驚慌,冬去春來自然規律使然。

不過,路雖長,路卻很擠,是否還能像過去一樣萬馬奔騰卻是個大大的問號!

因為,中國房地產理念即將發生鉅變,新的消費需求正悄悄以不被我們注意的方式轉變。競爭更加慘烈,門檻陡然提升,沒有淨土,只有狼煙!

大盤開發將會成為政府領地,個性化產品才是制勝之道!

路很長,長路漫漫!

陳仁科老師重磅新作

——《文旅小鎮之生存法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