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蝦之都的根—盱眙龍王山水庫之地理位置

盱眙—淮河邊一座歷史悠久的縣城,以“淮河明珠、龍蝦之都、帝王故里、生態家園”而享譽全國。它西靠淮河,北依洪澤湖,淮河從縣城邊入湖,發源於盱眙縣西南部山丘區的縣內最大的河流維橋河穿縣而過,向北注入洪澤湖。

龍王山水庫就坐落在盱眙縣中部丘陵區,維橋河的中游,是一座集防洪、灌溉、供水、旅遊、養殖等為一體的中型水庫。水庫1973年11月開工建設,1976年5月建成,總庫容9099萬m3。013年12月,龍王山水庫通過江蘇省一級水利工程管理單位考核,2014年4月,榮獲“淮安市十大水文化工程”的稱號。

盱眙縣地處江蘇省中西部、淮河下游(淮河從縣城邊入湖),洪澤湖南岸,境內地勢西南高,多丘陵;東北低,多平原,西南部是延綿的山丘,東北是平原河湖區;呈階梯狀傾斜,高差懸殊220多米。有低山、丘陵、平原、河湖圩區等多種地貌。素有“兩畝耕地一畝山。一畝水面一畝灘”之稱。龍王山

龍蝦之都的根—盱眙龍王山水庫之地理位置

水庫緊靠縣城的南部,現已成為盱眙城市重要休閒場所和生態廊道,為市民提供清新、優美的純生態型公園。搭上便利的交通,這裡已融入南京“一小時”經濟圈,成為“南京後花園”。

龍王山水庫庫區所在地有一條古老的天然河流(古射水)穿庫區而過,這條古老的河流發源於盱眙縣西部山丘區,在源頭地為一條天然澗河,蜿蜒曲折,由西向東再折向北從中穿過整個縣域。建國後下遊東邊橋頭鄉為紀念當地烈士周維權而改名為維橋鄉,該河流現名為維橋河。

龍王山水庫位於龍王山和白虎山之間維橋河中游,縣城東南,穆店鎮境內。水庫的上游建有兩座中型水庫,一座是位於維橋河桂五水庫,一座是位於維橋支河的山洪水庫,兩河在四十里橋附近匯合後向南進入穆店鎮境內平緩地段,這裡三面低山丘陵,中間平坦,鎮北龍王山為高點屹立在河東,龍王山水庫大壩橫跨在龍王山和西邊的低嶺好似口袋封口,將河水蓄入其中,維橋河入水庫後經水庫調蓄繞過龍王山下洩,地勢平緩,逐漸進入平原河湖圩區,經維橋鄉、在三河農場小河口入洪澤湖。

水庫地處淮河流域下游,位於北亞熱帶和南暖溫帶分界線上,四季分明。春季冷暖多變,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溼潤,冬季乾旱少雨。年日照時數平均為2208.4小時,年平均氣溫14.6℃,最高氣溫40.8℃,最低氣溫-18.6℃,年平均風速3.2~3.4m/s。多年平均降雨時為980mm。

第一山的宋元題刻,其中不乏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趙孟頫等大家的珍品。)

管仲,春秋時大政治家。他的家鄉潁上適處淮水中游。他與鮑叔牙二人,曾沿著淮水,上達南陽,下抵淮陰,往來經商。後二人分別事從齊國公子小白、糾,小白奪得君位為齊桓公,鮑叔牙向桓公力薦重管仲,管仲入相後使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了“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位霸主。管仲十分感嘆地說:“我窮困時曾與鮑叔一同經商,分財利總是自己多拿,鮑叔不以為我貪。我曾經為鮑叔辦事而總是不成功,鮑叔也不認為我愚笨,他知道事情總有不順手。我曾經三次進入仕途而後來都被君王趕走,鮑叔不以為我無能,他認為我還沒有到真的發揮作用的時候。”、“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兩千多年來,一直是人們稱讚知己友人時常用的名言。為了紀念管鮑,後人把他們經常歇息的兩地,分別取名為管鎮和鮑集,還在他們“分金”的地點,建立祠廟。後祠廟毀圮。明萬曆間,又建管鮑分金亭,刻石立碑。今分金亭,是清光緒間復建。

在遠古時期,射水是淮瀆下游一條非常重要的河流,它發源於盱眙的古城山區,流經龍王山、拽(土只)頭橋、白水塘、高良澗,再轉向東,經岔河、三角城、黃浦鎮、故射陽一線,注入射陽湖,全程140多公里,其河道基本呈一彎弓形狀曰“射水”。傳說是后羿射日後神弓落地砸出來的。其上段在盱眙境內,故名“維古河”,後於1971年築成龍王山水庫後,將維古河截為兩段:水庫以上的河道為“古城大澗”;水庫以下為“拽(土只)頭橋河”,後改為“維橋河”,從水庫大壩下游的滾子澗起,到今維橋鄉永華村北的董家渡、申家渡流入洪澤湖。中段從董家渡起,向東北彎曲至周橋(後改道至高良澗),即今洪澤湖大堤的周橋涵閘(後改道至高良澗大閘),此段河道早已湮滅在洪澤湖之中。下段從周橋起,向東流至古射陽湖,此段河道因高家堰大壩修築而截斷,失去來水,河道淤積乾涸後廢棄;改道後的下段從高良澗閘起,向東直流至射陽湖,至今仍有故河道存在。

龍王山水庫所在地穆店的來歷,一說是因為北宋女將穆桂英在此安營紮寨而得名;另一說是因周朝穆王途徑此地而得名。1982年2月10日出土於穆店鄉南窯的錯金銀重絡銅壺(稱為陳璋圓壺),銘文標明它的序數是第25個,其銘文和美國賓州大學博物館收藏的陳璋方壺僅有一字之差。

盱眙不僅由悠久的歷史文化,進入近代無數英雄為中國的解放和抗戰前赴後繼,在盱眙這片土地上也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中共盱眙第一任縣委書記李桂五就戰鬥犧牲在這裡,解放後故鄉人民為了紀念他,將西高廟改名為桂五鎮,1958年在附近建的桂五水庫因此而得名。另還有烈士梁化農,化農水庫便以他的名字命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