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長:別讓你的“偽陪伴”,成為孩子開啟“手機模式”的鑰匙

第一篇作文題目是《家庭趣事》,講述一個小學生在家感覺最快樂一件事就是每天可以喝著“寒冰可樂”,吃著“垃圾食品”,同時玩著藏在床底下的手機。他把這種快樂模式形容成“天堂模式”。手機模式=天堂模式嗎?

致家長:別讓你的“偽陪伴”,成為孩子開啟“手機模式”的鑰匙

致家長:別讓你的“偽陪伴”,成為孩子開啟“手機模式”的鑰匙

“手機”和“陪伴”這兩個詞,無數次被各位教育專家,老師提及,提及的頻率也一次比一次頻繁,程度也一次比一次深。不知各位家長是否有感受到。比如最近教育部印發《關於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的緊急通知》,這份通知我覺得不僅僅是在要求學生這樣做,更多的是警示家長們。生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的樣的孩子。要抓的真的不僅僅是孩子沉迷網絡的工作,如何從源頭去根除這種現象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下面是一位母親和一個女兒因為陪伴和手機兩者之間共存問題的一個非常值得各位家長反思和學習的真實案例。

致家長:別讓你的“偽陪伴”,成為孩子開啟“手機模式”的鑰匙

5年前統計約70%父母是陪伴孩子狀態“心在手機身在孩”,2017的中國互聯網相關資料報告顯示,學生佔我國網民總數量的25.4%,並且網齡成兒童化。

這種“偽陪伴”何時休?這次教育部的通知應該作為敲響各位家長一記警鐘。過往歷歷在目的血的教訓“不給手機玩就自殺”,“沒手機就去偷別人的手機”等等。很多家長都應該還記憶猶新吧!這個“機”已經擠佔了大量的親子時間。教育家的專家曾經無數次提醒各位家長,你在教育孩子上存在哪些缺失?長因沉溺手機對孩子造成的心理陰影幾乎是不可逆、不可彌補的。可在這之前各位家長都置若罔聞,不以為然。

致家長:別讓你的“偽陪伴”,成為孩子開啟“手機模式”的鑰匙

為什麼現在的學生如此沉迷手機和網絡?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各位家長在給孩子以身作則。陪孩子耽誤了你的時間,你卻耽誤了孩子一生。美國心理學家發現: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20%取決於後天努力, 80%取決於父母以身作則的教導。何為高品質的陪伴,就是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父親或母親是全心全意的和孩子一起互動,心無旁騖沒有跑神,沒有想著工作,沒有想著壓力。

致家長:別讓你的“偽陪伴”,成為孩子開啟“手機模式”的鑰匙

作為家長到底該怎樣以身作則呢?

  1. 家長控制自己玩手機的時間,不要偷個空就拿出手機,為什麼不把這個時間用在陪孩子聊聊天,增進一下彼此的感情呢?

  2. 家長控制自己玩手機的場合,陪孩子學習是玩手機,陪孩子玩時玩手機,哄孩子睡覺也在玩手機,你們能不能用點心。

  3. 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張戒掉“手機癮”章程,雙方約定誰犯規,誰受罰,說到做到。

手機可以讓你陪一輩子,直到你陪不動,而孩子只需要你陪最多20年,畢業工作成家之後的孩子,你想陪他們不一定要你。希望各位家長不要在一位的指責孩子老玩手機不學習,他都是和你們學的,你知道嗎?不要再讓孩子用這個藉口反駁你。更不希望孩子因為這個問題,做出讓你們悔恨終身的事。

你家孩子是否也貪玩手機,對於玩手機這件事,你怎麼看?有沒有更好解決辦法,歡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