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家族中的超級混血兒——葡萄柚!

熟悉柑橘的朋友想必對這個大家族混亂的血統關係有一定的瞭解。譬如近年來比較火熱的沃柑,就是坦普爾臍橙與丹西紅桔“愛的結晶”,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葡萄柚就更不得了,它的雙親竟然是柚子和甜橙。

明明是柑橘屬為何叫葡萄柚?

柑橘家族中的超級混血兒——葡萄柚!

關於葡萄柚的起源,學者們的說法較多,沒有定論,目前比較偏向於它起源於西印度群島。

柑橘家族中的超級混血兒——葡萄柚!

最初僅作觀賞,因其結果成串狀,且風味微酸,類似葡萄而得名。直到19世紀,葡萄柚傳入美國後,才開始廣泛種植,目前已成為柑橘四大類果品中的一大類,佔整個柑橘產量的6~7%。

苦中帶甜,風味獨特!

柑橘家族中的超級混血兒——葡萄柚!

葡萄柚絕對是風味獨特,除了沒辣味,其他的味感佔了個全。

葡萄柚的含糖量實際上不算低,酸度也僅僅是中等水品,但是由於含有柚皮苷,這類物質會再給它添上一層苦味,而苦味會蓋過甜味的風頭並使酸味凸顯,所以不會特別甜,不過也讓葡萄柚的口感更富層次感,吃後讓人久久回味難忘。

據瞭解目前市場上葡萄柚(也稱西柚)售價還是比較高的,比普通柑橘品種高出許多,但貨源主要是來自臺灣省和國外,沈兆敏老師也呼籲可擇地適度發展葡萄柚。

種葡萄柚有什麼講究?

柑橘家族中的超級混血兒——葡萄柚!

品種選擇:葡萄柚一般可分白肉型和有色肉型兩個大類。從鮮食市場需求來看,建議選果肉有色又無核的葡萄柚為佳,如紅馬敘、星路比等。

適地栽培:葡萄柚雖然適應性較強,但其對熱量條件要求較高,所以適宜在南亞熱帶和邊緣熱帶的區域栽培。同時作為雜交品種它易感潰瘍病,老病區慎種,還要注意風害。

適當稀植:葡萄柚樹體較高大,種植宜適當稀植,以株行距4×5米為宜。

整枝修剪:應從幼樹開始整形,主幹高50~60釐米,主枝3~4個,每個主枝均勻配置2~3個副主枝。結果前樹勢較旺,可以果壓冠,使其儘早進入盛果期。盛果期的樹體,因結果常使枝條下垂,有的長勢變弱,不會再結果,應與病蟲枝、枯枝等一併剪除。對葡萄柚修剪宜掌握“頂上重,四方輕,外圍重,內部輕”的原則,使樹冠內部光照充足,形成立體結果。

科學施肥:定植前施足基肥,幼樹以氮肥為主,配合淋施海精靈生物刺激劑,壯根促梢,以利擴大樹冠;結果樹除基肥外,追肥包括花前肥、穩果肥、壯果肥、採果肥等,與其他柑橘品種相仿,這裡就不做贅述了。

果實套袋:前段時間我們分享過蜜柚套袋的相關知識,對於紅肉型葡萄柚也是需要套袋來增進果實外觀品質的。果袋以外層黃色,內層黑色的雙層袋為宜。

柑橘家族中的超級混血兒——葡萄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