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有別性質不一 中美智能投顧顯差距

近日,《華爾街日報》消息稱,美國私募股權投資公司Hellman & Friedman (H&F)宣佈將出資30.2億美元收購智能投顧公司Financial Engines。交易完成後,H&F計劃將Financial Engines與公司之前投資的傳統投顧公司Edelman Financial Services合併。消息一出,引起業內關注,此舉被看作智能投顧與傳統投顧業務的又一次結合。而在中國,目前智能投顧市場似乎還沒有如此高調的交易發生。

發展有別性質不一 中美智能投顧顯差距


美國智能投顧屬於“平價版”

  鄭毓棟稱,這項技術本身並不新鮮。“21世紀初以來,傳統財富管理機構就在使用自動化軟件做投資。但2008年之前,只有財富管理機構有這些技術,所以普通投資者必須聘請投資顧問才能使用這項技術。2008年之後,智能投顧的出現使得投資者可以越過投資顧問,直接接觸到這項技術帶來的便捷服務。因此,美國智能投顧大致可以總結為‘平價版’投資顧問,是傳統投資顧問業態的替代。”

發展有別性質不一 中美智能投顧顯差距


中國智能投顧是創新型工具

而智能投顧在中國的發展,則與美國不同。鄭毓棟指出,智能投顧在中國興起的這幾年,國內甚至還沒有成熟的人工投顧市場,“銷售性質大於顧問性質”也是財富管理公司的通病。“在中國,智能投顧不是作為傳統投顧替代者的角色存在,而是作為一種技術和投資理念,成為金融機構豐富業態,吸引用戶的工具。”

  據瞭解,國內對智能投顧的關注最早始於2016年12月招商銀行推出“摩羯智投”,幾乎同一時間,浦發銀行“財智機器人”上線。之後,2017年5月興業銀行“興業智投”上線;11月,工行“AI投”上線;12月,中信銀行“灰度”上線。一些規模稍小的城商行也開始試水智能投顧。

  根據中國智能投顧行業2018年3月報顯示,目前我國智能投顧行業處於“幼兒期”,存在整體規模小、發展目標混亂、定位不清晰、平臺缺乏交流、監管缺位、人才儲備欠缺、投資者教育滯後等問題。現階段,全球性極端行情對智能投顧禍福相倚,危中有機,除了在投資顧問和財富管理領域繼續開花外,智能投顧還被運用於投資者教育,並開始進入學術研究視野,受到越來越多關注。

  “美國許多大額併購交易,由成熟的基金公司或財富管理公司發起,他們把智能投顧業務納入公司體系,作為其自有主營業務的補充。而目前,中國的智能投顧市場多以金融機構的創新型項目為主要活動方式。”鄭毓棟表示。

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