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保險是一種風險轉移的工具或手段,怎麼會“騙人”呢?

保險是騙人的嗎?

既然保險是一種風險轉移的工具或手段,怎麼會“騙人”呢?

在日常社會交往中,一談到保險,經常會聽到有人說:“保險是騙人的。”事實果真如此嗎?仔細想來,其實明白人心裡都很清楚,哪裡有什麼騙人的“保險”?保險,本質上不過是一種風險轉移的工具或手段,而且有著完整、嚴謹的法律形式。既然保險是一種風險轉移的工具或手段,怎麼會“騙人”呢?

在當今世界,為了保證保險業的規範經營,各國政府都設立有專門的保險監督管理機構。同時,為了規範保險活動當事人的行為,各國也都制定有包括保險法在內的一系列法律法規。可以說,在法制已成為治國之本的當今社會,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會允許一個龐大的“騙人”行業的存在。那麼,這是否就意味著在保險行業沒有騙人的現象存在或發生呢?當然,問題也不是這樣簡單。

既然保險是一種風險轉移的工具或手段,怎麼會“騙人”呢?

誤導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無意的。有意的誤導主要源於簡單的自我利益導向——為了提高自己的業績,獲得更多的佣金,有意誤導消費者;無意的誤導除了與自我利益導向有關外,還與其保險專業知識欠缺有關——由於缺乏必要的保險專業知識,不知不覺中就誤導了消費者。保險公司“騙人”的行為,既有銷售誤導,也有惜賠、拖賠和不合理拒賠。

既然保險是一種風險轉移的工具或手段,怎麼會“騙人”呢?

銷售誤導主要發生在產品說明會、營銷策略設計等方面;惜賠、拖賠和不合理拒賠主要是違背合同承諾,當客戶遭遇約定的保險事故時,以種種理由故意推卸保險責任,從而使客戶得不到應有的保險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