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閔賢集千年古會人山人海,這裡是中華孝文化的重要發祥地

農曆四月初三,在徐州、宿州二州之間的206國道上,有個地方特別的堵,遠近聞名,尤其今日,這裡人流量大,國道兩側人山人海,這裡是千年古會閔賢會。

宿州閔賢集千年古會人山人海,這裡是中華孝文化的重要發祥地

四月初三,只是閔賢的第一個會,還有四月十三、四月二十三也逢會,若每逢閏月之時,閔賢一年逢六次會,這在附近市縣實屬罕見,就是宿州的很多重鎮一年也只是逢一次會。

宿州閔賢集千年古會人山人海,這裡是中華孝文化的重要發祥地

閔賢的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古代一直是附近的交通、文化中心,雖然在歷史上沒有像新豐村、蘄縣、符離等地設過縣,但閔賢自古為宿北名鎮,也是宿州的一道靚麗的名片。

宿州閔賢集千年古會人山人海,這裡是中華孝文化的重要發祥地

閔賢之名,由來已久。東晉就有《謁閔賢祠》:松楸一望鎖泉臺,獨瀉椒漿悶宇開。德行沂從顏子後,功名準向季孫來。滔滔濉水連洙泗,寂寂豐山賁草來。仰望殘碑頻注自,不堪惆悵夕陽迥。松楸指閔墓,為古宿州八景之一,即在閔賢集北數里的閔祠村,濉水指符離集北的濉河,豐山,閔賢集南、新豐村北的豐山。

宿州閔賢集千年古會人山人海,這裡是中華孝文化的重要發祥地

閔賢集,古稱閔子鄉、閔子集,今日周邊村鎮還有很多人稱這裡為閔子。古宿州州境內共設四十九鋪,閔子鋪為宿州最北部的一個鋪,今曹村古為徐州、宿州的交界處, 原是陴湖的一部分,只有古官道溝通南北,曹村鎮是當代才有的一個集鎮,取代了閔賢的地位。

宿州閔賢集千年古會人山人海,這裡是中華孝文化的重要發祥地

閔賢文化圈歷史上出過兩大名人,清桐城人的《乙亥北行日記》中記載:“十七日渡河,宿河之北岸。夜中過閔子鄉,蓋有 閔子祠焉;明孝慈皇后之故鄉也。徐宿間群山盤亙,風氣完密……”

宿州閔賢集千年古會人山人海,這裡是中華孝文化的重要發祥地

閔賢集因閔子騫而出名,閔子騫為東周宿國人,為中華二十四孝之一,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鞭打蘆花的故事流傳兩千餘年;被稱為“大腳馬皇后”的大明開國馬皇后歷史記載是歸德府宿州閔子鄉新豐里人(今夾溝鎮新豐村,一說曹村鎮前旺村),因而,閔賢為著名的孝賢故里,宿州在市區新汴河南岸專為閔子騫、馬皇后建立了孝賢文化廣場。

明朝嘉靖《宿州志》記載:明嘉靖年間宿州設有閔子鄉,轄符離集、褚莊集、夾溝集、新豐集、閔子鋪集,宿州還設有閔孝鄉、孝義鄉等,看來,他們一是對孝道的遵崇,二是對閔子騫以地名作紀念,行孝道,樹孝風。

宿州閔賢集千年古會人山人海,這裡是中華孝文化的重要發祥地

今日由於城鎮化建設的加速,宿州只是個四線小城市,人口流失嚴重,鄉下人大多都出去謀生了,閔賢會也遠不如20年前的熱鬧非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