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不正?《後來的我們》上映一天就被罵,看過的人是這麼評價的

這是一個愛情故事,關於一對異鄉漂泊的年輕人。 十年前,見清和小曉偶然地相識在歸鄉過年的火車上。兩人懷揣著共同的夢想,一起在北京打拼,並開始了一段相聚相離的情感之路。 十年後,見清和小曉在飛機上再次偶然重逢…… 命運似乎是一個輪迴。在一次次的偶然下,平行線交叉,再平行,故事始終有“然後”。可後來的他們,學會如何去愛了嗎?這是豆瓣裡的文案,但是,這裡沒有指出的是,十年後再次相遇時,男主角已經有老婆孩子了,這時還有前任糾纏不清,被網友大罵三觀不正。好了,我們還是來看下看過這部電影的網友都是怎麼說的。


三觀不正?《後來的我們》上映一天就被罵,看過的人是這麼評價的​​​

網友鳳一:作為一個現任 我很懷疑這劇的初衷在哪 ?要緬懷過去嗎? 已經過去了的 ,重提為了什麼 ?告訴對方我曾愛你 ,我心裡有你 ,意義何在?對現任而言 ,這公平嗎? 前任就是一根刺 ,碰觸扎肉也扎心。別說什麼因為她 ,我終於懂了愛, 對, 不光懂了愛 ,還懂了戀戀不忘 。 ​​

我相信 ,每個舉動都是由心而發 ,無論當初的情愛 ,當初的肆意 ,當初的倔強 ,甚至離開 ,都是當時當刻的必然 ,既然如此, 為何遺憾 ,重新來過, 你確定另一種結局如你所願嗎?​

三觀不正?《後來的我們》上映一天就被罵,看過的人是這麼評價的​ 那些白月光, 因為歲月久了 ,忘記了,決定命運的陰雲 ,才覺得美好, 再重來, 會夢想中那樣嗎?也許大家會笑, 現任太不自信了 。我曾經是某人念念不忘的前任, 也曾有位念念不忘前任者的現任。 愛的三角題中 ,最痛的 ,其實是那個忍辱而行的陪伴者。​

愛的安全感從來源至全情, 需要彼此​義無反顧既然決定離開, 要麼只當死了, 要麼當失憶 ,存在自己情感的墓碑裡 ,即使清明之際, 也不要當眾祭奠。
三觀不正?《後來的我們》上映一天就被罵,看過的人是這麼評價的

每一個肆意的緬懷, 別忘了寬容的現任 。每一句如果重新來過 ,都看看身邊的現任, 他是否同樣珍貴。如果真的珍惜感情 ,請接受教訓 ,善待眼前人, 不再提起 ,才是放下的第一步。不要打著珍惜現任的幌子幹著緬懷前任的事! ​

網友莊周周莊:記得在陳可辛早前拍的那部《甜蜜蜜》裡,李翹曾對黎小軍說“我來香港的目的不是你,你來香港的目的也不是我呀”我覺得這才是一個去大城市漂泊打拼的人會有的心態,在最沒有能力做出承諾的時候遇到最想承諾的人,在為了生活不得不前行的時候遇到最想留住的人,因此他們之後所經歷的所有百轉千回甚至在紐約街頭的久別重逢,我都覺得是合理的。
三觀不正?《後來的我們》上映一天就被罵,看過的人是這麼評價的

至於《後來的我們》,我覺得這部片就是為了“違和感”這三個字而誕生的。相比李翹和黎小軍,林見清和方小曉這倆人倒更像是來北上廣體驗愛情、宿命和輪迴的,而全片最大的意義也是通過兩位主角兜兜轉轉得跑了半天,成功論證了地球是圓的這個真理(果然只有長的好看的人才配擁有後來啊)。

劇情方面一言難盡,一股濃濃的“張一白”畫風。生拉硬湊,胡亂剪輯,彩色和黑白畫面的佈局看上去很用心,但是不知怎麼的,有點矯揉造作的意味。
三觀不正?《後來的我們》上映一天就被罵,看過的人是這麼評價的

演員方面,周冬雨中規中矩吧,感覺自從七月與安生之後,她對戲劇人設的處理貌似越來越框架化了,有點固步自封的意思。井柏然應該是討了人物的喜,相較之前他塑造過的人物,這一次的男主角明顯有張力得多。田壯壯飾演的父親應該是唯一的驚喜了吧,不得不說演技太牛了,只是寧願您老人家再也拍不出《藍風箏》這樣的神作,也不想看到您淪落到參演這種片子的田地。

最後,由衷的說一句,奶茶您還是安靜得走知性女歌手女演員的路子吧,就這部片子的成色來看,導演這條路對您來說還是太牽強了點兒。 
三觀不正?《後來的我們》上映一天就被罵,看過的人是這麼評價的

P個S:這次《後來》的宣發團隊太牛逼了,前期造勢非常成功,儼然一副致青春2.0的架勢。但是貌似之後有些玩脫了,上映第一天就被曝出多地院線“保排片退他票”的事件…………所以說我朝電影市場體系真的到了需要整治規範的時候了,迫在眉睫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