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大學畢業的第一份工作,做了多長時間?

麥吻斌

這是,上啥班短視頻招聘APP為您提供的第302條原創問答。

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大約工作了一年半的時間,公司是一家創業型互聯網公司,我在公司待著的一年半時間,經歷了兩個項目,剛開始面試工作時,是以文案策劃面試進去的,但是創業型公司的通病我們大家應該也都瞭解,就是一個崗位做著四五個崗位應該做的事情,所以我雖然以文案策劃進去,但是還兼顧著做新媒體運營、簡單設計、簡單商務的工作,初出茅廬但也確實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學習到了特別多的東西。


由於我所在項目的發展滯緩,領導又轉而研究一個全新的項目,之前項目的一些同事也都陸續離職,但是作為剛畢業的我來說,離職了又能去哪裡呢,所以只能繼續死皮賴臉的跟在領導身邊,默默的做著公司裡的一些瑣事。


新項目在我進公司的7個月左右開始了,我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新項目的第一個工作人員,不過在新項目中我所能兼顧的事情就更多了,人事、行政、新媒體、運營等等,雖然更累,但是在一個公司,經歷到了兩個不同領域的項目,領導也經常給我們分享他的想法和發展方向,以及在一些項目上的乾貨知識。


身邊有一些同學在畢業後進入到了傳統行業,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的做著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但是,就如我們一個領導所說,你互聯網行業呆一個月,就相當於在傳統行業工作一年,互聯網行業的更新、發展,風雲變幻的事情真的是太多太多,所以相對應的也就要求你能夠有隨機應變的能力。所以,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也是我學習到最多寶貴財富和經驗的第一份工作。


上啥班,一個幫你在職場裡做的更好的頭條號。歡迎小夥伴們關注,我們一起討論,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等你哦~

上啥班

臨畢業那會兒,我們宿舍四人聚在一起,談論著對未來的憧憬:「一份月薪四千,朝九晚五,離家不要太遠的工作」。


但我永遠忘不了,第一次找工作面試時,問及期望薪資後,HR眼中掩不住的訝異。當時的我並不知道,在這個城市,「月薪四千」,那是在公司有了一兩年工作經驗的員工,才有的待遇。

大家的第一份工作,多多少少都是帶著遺憾去的。

很難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同一個專業,有做銷售的,有當培訓導師的,也有做每天各種雜事加身的行政的。

薪水遠遠低於預期,在此基礎上,扣除了五險一金,根本少得可憐。

公司裡,大家各忙各的,雖沒有遇到電視劇中的那些勾心鬥角,但總是因為經驗不足而屢屢犯錯。被領導訓斥一兩次,聽同事說一兩句抱怨,就開始委屈不已,懷念過去的時光。

和大學室友間的聯繫漸漸多了起來,即便曾經大家經常為一些小事爭執不休,但終究抵不過畢業後一個人住在冰冷出租房裡的孤獨。

而這些,都成了畢業第一年裡,大家頻繁跳槽的「最佳」理由。

大學裡的「迷茫症」,畢業後反而加重了

本以為,離開了大學,迷茫症就會不藥而癒,卻不曾想過,工作之後,「病情」,反而加重了。沒有目標的生活,讓我們很難安於現狀。煩躁,成了生活的主旋律。

頻繁跳槽、重新準備考研、零準備創業……這些都是畢業後這一年中,我大學裡的那群夥伴,所不斷經歷著的。

曾聽同事說起過她的一次面試經歷,上百人的面試,第一輪就刷下來了一半,而HR當時只說了一句話:「上一份工作沒做滿三個月的,現在可以走了」。一個連三個月都做不滿的人,就像公司裡的一顆定時炸彈,公司不願意為危險的後果買單,這是後來HR給出的解釋。

不斷用大學裡遺留下來的迷茫,透支著自己在企業心中的信用度。其後果,很難預知。

「辭職」也是一門藝術



辭了第一份工作後,堂姐是這麼安慰我的:「趁年輕,對社會還沒有感覺,可以多跳幾家公司體會一下」。

然而,頻繁換著工作,除了增加內心的「不安全感」,以及被HR問到「為什麼要離開上一家公司」時的尷尬,似乎,什麼都體會不到。就像是大學裡,總有人一遍遍說,掛科是正常的,沒掛科的大學不完整,但等到掛科後,才發現,掛科,除了收穫一個假期的愧疚感,並和保研、獎學金失之交臂,什麼「成就感」都不會有。

「辭職」也是一門藝術,這是離校一年後,最大的感觸。在這一年裡,我見過直接將工作牌拍到領導桌上,說不幹了的場面。也見過,直接留了張紙條,留下銀行卡號,讓公司直接把半個月工資打到卡上的辭職方式。但除了鬧得不歡而散,最後什麼也沒得到。

工資太低,這是很多應屆生,辭職的主要理由。一旦看到有更高薪資的招聘廣告出現,分分鐘,跳槽的小火苗就燃起了。但事實證明,工資,並不能只看自己的,而要對比公司已經工作了一定年份的老員工。比較之下,才能判斷出薪資上漲的空間,以及,多久能達到自己的心理預期。

「我們公司咖啡機什麼的都沒有」,聽過不少這樣的抱怨。電視劇裡所展現的,公司高檔的硬件設備,優雅的環境,曾讓大學裡的我們,憧憬不已。可真正工作後,才發現,那不過是美化過的現實。存在那樣的公司,但很多人並沒有這樣的機會能夠剛畢業就接觸到。關鍵,還是要看公司的軟文化氛圍,一個員工每天無所事事,還抱怨不斷的公司,繼續呆下去的價值也不大。

薪資不符合預期,工作環境太差,員工不好相處……這些都讓剛畢業的我們受挫不已,不能準確定位自己,成了我們踏實工作路上,最大的絆腳石。小事不願幹,大事幹不了。無非源於我們錯位的心態。

我們嚮往著「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但卻忘了,這是很多人共同的希望,是否能輪到你,真的不一定。與其用舒服的工作,換辛苦的生活,倒不如反過來,畢竟,舒服的工作,沒有生命力,只有踏實穩定的堅持,才是我們畢業後最佳的狀態。


山坪居士

我大學畢業的第一份工作是新媒體運營,做了兩年。我是一個不太喜歡變動的人,剛開始排斥所有決定,但是隻要在腦海裡想幾遍,我就覺得好像也可以接受。只要在工作中不是出現特別讓我不能接受的因素,我是不會辭職的。

我看到很多人說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只做了一個兩個月,然後很快就有第二份工作、第三份工作。說的好聽點是“遇工作不淑”,說的難聽點就是對自己沒有清晰的定位、沒有想好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一般公司的實習期是1-6個月,太快辭職也就是說你連別人的實習期都沒有過。你在應聘下一份工作的時候,如果你不是有什麼特殊理由,你在HR的心裡就大大減分。HR會有理由懷疑你在做這份工作時也不會持續太久,並且覺得你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為了節省再次招聘的成本,HR很可能淘汰你。

頻繁跳槽對於你提升個人能力和沉澱專業領域內的知識有影響,你在再次找工作的時候就花費了你學習的時間。

我有一個同學大學畢業後進入阿里工作,但是不到一個月就辭職了。他說他們在實習期的工資是按天計算的,住宿的地方離公司遠,於是下雨的時候他就不去上班。後來,他到另一家新媒體公司上班,結果也是不到一個月又再次辭職。現在回老家給家裡看店了,他想要的工作和自己的能力不符,不提升自己的能力很難找到想要的工作。

在這裡建議小夥伴們,尤其是應屆生,一定要考慮清楚自己暫時是想在哪個領域發展再去找工作,不要盲目去上班了,結果發現不適合自己,頻繁辭職。真的想辭職,最好先找好下家。如果有足夠的存款,不找也行。


——END——

你的第一份工作做了多久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剛出社會,我們可能有的同學急於尋找工作,所以往往不會考慮第一份工作是否是朝著自己想要/規劃的方向,就走馬上任!這樣對於應屆生來講,第一份工作必定不會長久的!


職業規劃

想起我的第一份工作的時候,我都覺得慚愧,當時我的思維模式還不像現在,任何事情考慮的較為周全,當時全是自己喜歡什麼就去找對應的工作,如果找不到的話就退而求其次,說白了,當時就是想有一份工作就可以了!

所以我的第一份工作沒到3個月我就辭職了!

價值引導

我的第二份工作,吸取了第一份工作的失敗經驗,所以我第二份工作並沒有急於去面試!

而是在家裡沉寂了1個多月的時間,用來思考我要做什麼!結合了自身的家庭資源,社會資源等!

然後我評估了多個職業的價值,和我自己的價值觀是否吻合後我才去找工作面試!

我當時是這樣考慮的!收銀員:簡單的收銀工作,價值就是對錢幣的真假辨識度可以能夠在短期能有提升,並且能夠鍛鍊脾性!

跟單員:可以搬運貨物,可以鍛鍊身體,可以解除不同階層的人員!對以後的發展有一定的利益!但是單單有社會人脈關係沒有銷售經驗的話用處不是太大,因為銷售這一關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上,有種被威脅的感覺!

總結

我們出來社會的第一份工作的時間長短並不能說明什麼,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當時的思維方式還不夠縝密,所以大家無需介懷,但是你要知道,選擇工作的時候需要結合工作崗位能給你帶來的無形價值有那些,以及你自己的價值觀等一些列的因素來考慮的!


威刊一分鐘

大學所在的城市,按照國家標準,就是一個三四線城市,但是卻是那個省份的第二大城市。

在大學裡,本屌不改學渣的本色,逃課、掛科等必修課都修過,渾渾噩噩混到大三的時候,突然覺得自己應該找一份實習工作。於是在大三的暑假,成功的進了一家創業公司,沒做啥技術活,就是一些瑣碎的工作,忙的時候,也連續1個多月沒有休息過。

雖然工資只有2500,但那時候我住在學校宿舍,公司還管午飯,我一單身狗,也不怎麼花錢,因此8個月的工作,我雖然學到的專業技能不多,但是至少不再花父母的錢。

去年6月份畢業,3月份校招的時候,因為自己簡歷上啥也沒有,為了避免“畢業就失業”的悲慘命運,所以當時就隨便籤了一家廣東的校招企業。

2016年的6月19號,我拉著行李箱走出學校,坐了9個小時的火車來到東莞,沒有一丁點的時間留給我去逛逛這個曾經以“服務業”而聞名全國的城市。第二天的早上,我就去公司報道,經過短暫的培訓後正式開始了職場生涯。

怎麼形容這份工作呢,事少錢少離家遠!最初的那段時間,工作還是挺忙的,但當我混成了老油條之後,每天只需要2個小時,幾乎就可以搞定一天的工作。

我沒有感受過天天加班到深夜是什麼滋味,反而到點立刻打卡走人。不想上班的時候,隨便找個理由就可以請假,幾個月的時間,周圍的同事就完全換了一茬。我也想過走人,畢竟在珠三角這麼繁華的地方,我卻拿著每個月3000塊的貧困工資,一對比,簡直還不如我當初的實習工作留下的錢多。

但反思一下自己會什麼呢?剛畢業不久,工作經驗不多,拿得出手的東西沒有,除非是個傻子,否則換一家公司,也就和目前這個鬼樣子差不多。

在很多同事都紛紛離職並且勸我早點走人的情況下,我咬著牙在這個公司堅持了一年的工作,之所以不早點走,一是這份工作的確清閒,自己混著混著居然還想一直混下去(這太可怕了,建議有同樣感受的老鐵,趁早走人)。二是覺得自己道行不深,在工作這麼難找的情況下,裸辭後再找工作可能情況還是得不到改善。

不過,當我終於把畢業後的這第一份工作混滿一年之後,我果斷的離職走人了。原本以為找工作很難,我都已經做好了用1到2個月的時間來找新工作,誰知招人的公司比我這個找工作的還急,天天都有好幾個面試電話,於是,從上家正式離職的第二天,我就屁顛屁顛的來到了如今這家新公司。


鹿途Luxtude講數碼

初入職場,可能會糾結第一份工作到底要做多久才跳槽,太短的話,擔心第二家公司會懷疑你的穩定性;太長的話,又憂慮是不是久了一點會喪失機遇。

其實我倒是覺得,這個時間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參考值,要看工作的情況而定。

判斷什麼時候離開第一家公司,我覺得重要的不是時間的長短,而是,你是否在相應的職位上還有成長的空間。

剛出來混,重要的是讓自己不斷的強大,我們要賺錢,更重要的不是看眼前賺多少錢,那都是小錢,更關鍵的是自己的成長帶來更高的物質回報,所以說,成長才是硬道理。如果這份工作,現在主要是打雜,或者,並沒有太多的鍛鍊機會,公司不重視,部門沒牛人,環顧四周,自己就是團隊最厲害的角色了,那麼,你就應該考慮離開了……


理論上,選擇一家公司要非常謹慎,如果入職後,沒多久就離職,確實對下一家公司而言,會顧慮你的職業穩定性。

個人比較建議,如果沒有特殊的情況,第一份工作至少做一年以上,兩年左右為宜。但不絕對,要知道也有很多人,公司發展機會良好,可能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職業生涯都在一家公司度過,比如聯想的楊元慶,當然這種案例確實很少見。

我的第一份工作做了近兩年,當時這家公司是有一些國家的背景,BOSS有些小富即安,公司的發展停滯不前,從專業技能的增加,項目經驗的積累,包括個人成長機會等各個方面來講,都已經到了盡頭,所以我選擇了離職。


跳槽,應該是一個謹慎的事情,最好每一次跳槽都是一次斜上角45度的提升,平移的不叫跳槽,大多都是落荒而逃,要麼工作入職前沒選好,要麼工作沒幹好……

我第一份工作,做了近兩年;

期間不務正業的做自由職業者不到一年;

第二份工作,做了近三年;

第三份工作,做了兩年多……

除了自由職業的小一年時間,我覺得,每次跳槽還算是比較正確的選擇。第一份工作,我的技術得到了飛速的提升;第二份工作,我就有機會做到了部門的經理;第三份工作,我成為了一個項目的負責人,可以自己組建團隊,項目獨立核算;而第四份工作,就和朋友一起創業了。期間,時間點並沒有刻意去想是一年還是兩年、三年,都是自身情況和職場機遇來做的決定。


大學畢業的第一份工作,我覺得是專業知識的原始積累階段,還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其實職業生涯的前五年,都是成長時期,第一年是學徒期,第二年是適應期,第三年是成長期,一個人足夠努力,五年可以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這個是有時間可以借鑑的。

也就是說,無論一份工作的時間長短,在職業生涯的前五年,你要埋頭努力潛心成長,不要樂於安逸,不要只看薪資,這段時間的成長才是你未來人生價值的實現。


明哥聊求職

你大學畢業的第一份工作,做了多久?

大學畢業前通過校招進入青島啤酒廣西分公司做銷售,現在想想,那時候對自己的要求太低了,沒有好好的把握自己,根本就沒有想太多自己以後該如何的活下去。

大四上半年期末就把工作簽了,下半學期3月份的時候去實習,本以為青島啤酒這麼大的廠家,酒應該好賣的,哪想到青島啤酒在南寧是那麼的不招人待見,實習了一個月就結束了,實習結束後在學校忙著畢業的一些事情。

畢業是6月底,7月初的時候,公司就通知我們去深圳的總公司培訓,我們幾十個人就坐大巴一起去了深圳。

在深圳,我們在一所貴族小學的校園住著,每天接受枯燥乏味的培訓,培訓完後是接受軍訓式的體能訓練,教官很變態,整個培訓耗時十幾天。

之後我們回到南寧,三四十人的隊伍被分成了兩隊,一隊留在南寧一隊去柳州,按照之前的意願,我去了柳州。

坐火車到柳州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天黑的時候,公司給我們這些新來的員工安排了燒烤,然後就在柳州天山路的一個破房子裡面住下了。

住的地方分了三個房間,其中一個小房間是兩名女同事住的,一個小房間放了兩個架子床,住了兩個人,另外一個比較大的房間放了大概5個上下鋪,住了另外幾個同事。上廁所要去樓下,可以到樓上做飯。

剛開始的時候去公司上班,我們跟著一位老同事一起去跑單,柳州的情況要稍微好於南寧,但是也有巨大的阻力。我最開始的時候在柳州北部的幾條街,開了幾家新店,但是對方店家要的量不是很高,這個可能是因為我技巧還不是很高超吧。後來領導又安排我去南邊跑單,那時候我的心態就有點兒懈怠了,有些思考自己到底能做什麼,思考還要不要繼續下去,目前的狀態只能是得過且過,也有過想辭職的想法,但是那些同事們過來給我做思想工作。我們的團隊慢慢的有人員流失,最終我們堅持到南寧,大家一起開會總結的時候,柳州僅剩下十個人左右了。

調到南寧以後,跑了幾天單,我就準備辭職了,剛好那段時間家裡讓我回去,然後就辭了,所以第一份工作做了5個月時間。

在柳州的時候,晚上我們都是在一起吃吃喝喝,然後打牌、看片,真正體驗到那句“酒肉朋友”的概念,日子過的渾渾噩噩,也是在那段時間,我的體重飆升,從此擺脫了瘦小夥的體形。

感覺畢業後的工作之所以做的如此糟糕,或許是自己大學上的就很渾渾噩噩,沒有想自己畢業以後到底能做什麼,沒有多學一些真正對將來工作有用的東西。找工作的時候也比較迷茫,心高氣傲、眼高手低等等不良心態。


1927年的古董先生

大學學的旅遊管理專業,大四的時候在北京保利總部酒店實習,畢業後,拿著500元懷揣著夢想到了深圳,希望闖出一片天地,然而一個月都沒找到工作,現實相當骨感。

偶然的機會到了南寧,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KFC儲備幹部,從應聘到入職大概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初試-面試-複試-再複試,流程很複雜,讓你覺得這份工作來之不易,現在想來,這也是招聘的小“套路”,就像追女朋友一樣,你越覺得難,就越珍惜。

通過最終複試後,就進入了為期一週的崗前培訓,包含對行業的介紹、公司發展歷程的學習、對基礎管理理論的分享、還有心態的培訓等,其實就是開始“洗腦”,並且不管你是本科還是多有經驗,讓你變得謙卑,多年的職場後,我認為對新晉員工“洗腦”還是很重要的,就如很多保險、培訓公司一樣,都會這樣做的,員工相對留存時間長。

進入門店,就有師傅帶,師傅必須是全星訓練員或者組長、經理,這種師徒制也是KFC快速培養人的方式,即使是作為儲備店長進去,也必須每個崗位都要實操、過關,所有崗位走完只需要三個月時間,就是這三個月,讓我開始喜歡上“做基”,並瞭解它做得好的原因。“師徒制”這個制度用好了,發現確實“傳、幫、帶”很好的方法。

也正是由於前面一週的和這三個月,直接延長了我在這家公司做的時間,我一呆就是兩年,因為我本打算只是找它過渡,在這兩年,先是學排班,KFC的員工很多是兼職,而且要求每月不能超168個工時,所以排班是一門技術;再是學訂貨,如何算千次?如何定凍貨?如何定冷藏的貨?如何先進先出?怎樣做月盤、周盤、日盤等等;還有就是設備維護,它的設備都是德國貨,還是比較先進的,對設備的要求能感受到它對產品品質的要求。

在KFC的兩年,最滿意的是學會了它的冠軍計劃(CHAMPS)C:美觀整潔的環境;H:真誠友善的接待;A:準確無誤的供餐;M:優良維護的設施;P:高質穩定的產品;S:快度迅捷的服務,在以後的職業生涯中,多次用到它的設計原理、操作流程和內容。

通過第一份工作的實踐和多年企業管理諮詢輔導,有個建議:人生的第一份工作,進個好的平臺很重要,別太隨便!


這是“午道”第288條原創問答。【午道南來】旨在讓更多的職場人越來越幸福,歡迎關注,我們一起成長。

午道南來

2015年畢業,不巧趕上是本命年處處碰壁,一點都不順,畢業出來還鬼迷心竅的想去電子廠 當時本專業也不好找工作 土木工程 班級裡大部分同學都去做施工了,我不想做施工 畢業就回老家東北小地方了 ,找工作找本專業的找不到 ,找非專業的 不是工資特低就是沒人要!那時候是最難的 ,剛畢業也沒錢,心想都畢業了就不應該從家裡要錢了,那時候美團有優惠那一段時間都是中午叫外賣分兩頓吃,去了蘇州找工作也沒找到,又去了深圳也沒找到!然後家裡拖關係找到了本專業的工作老家裡 我就從深圳回到老家 結果是去我中學校拆遷 跟著一個施工隊 做些體力活,當時我是心有不甘的特別失望 大學讀完就幹這個??這個明明不上學也可以做的!幹兩天我又出門了 去哈爾濱找工作,生活還是特別苦 ,租的床位 特別便宜的床位 ,後來找到了一個工作 ,跟本專業沒有一點關係的 做農產品, 心想著找工作太不容易了!就先做著吧!哈爾濱 工資3000什麼都沒有 不管吃不管住!!最主要是老闆信佛 ,這個本身到沒有什麼就是總給我們洗腦, 天天問我們吃沒吃肉,公司不大 裡面全是親戚 ,其中一個自己沒有什麼能力的親戚 把公司搞的烏煙瘴氣的!每月都有人走!(一共員工不到十個)我15年8月份進去!16年6月1日離職的 ! 一年什麼也沒賺到 什麼工作經驗也沒賺到!白白混了一年!緊接著就去深圳找工作了 !6月到十月 在一個培訓公司學習了4個月 然後找到一家自己相對滿意的跟本專業相關的專業!一直做到現在!


SpaulChan

從實習算起做了將近快四年,北漂,世界500強,工資從800漲到6000,雖然不是很多,但在這裡的成長根本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


這裡老闆對員工非常的人性化,逢年過節,甚至老外的聖誕節,都會舉辦活動,發小禮物,有時候一大早來到辦公室發現辦公桌上的神秘禮物非常驚喜。


領到不只關心員工的工作,還有生活,他會幫助你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及及時給你心裡安慰,或者像個朋友一樣幫你一起解決。


不止如此,在一個大公司,你所學到工作方法,和待人接物,以及對自己的判斷和成長,是非常深刻的,開闊了你的視野和眼界。


所以,我真的很慶幸自己畢業後的第一家公司可以在那裡,它就像我第二個家一樣,有了委屈隨時都可以回去。

點擊右上角“關注”,看更多優質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