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傷害?

三鹿的腦洞



首先,我從小學二年級就開始寄宿了,一直到大學,然後工作又在外地,從二年級開始,到大學畢業,在家待的最久的就是高中畢業後那三個月!現在工作七年了,下面分析一下寄宿制的利弊,這裡說的是利弊,而不是傷害!

小學二年級,爸媽工作特別忙,姥姥身體不好總是住院,所以爸媽就把我送到了臨進縣的一個私立學校,當時學費還挺貴的!從那時開始,一直到小學畢業,初中畢業,高中畢業,大學畢業,再到工作,就一直在外面,在家最久的一次就是高中畢業那三個月!現在我的工作是小學音樂教師,但是我們學校不是寄宿制,但是好多也是家長工作特別忙的,一天天的都顧不上孩子。

首先解剖一下自己吧,從性格方面分析一下寄宿了這麼多年對自己性格的影響。首先是好的影響,從寄宿制開始,我就變得獨立起來了,剛開始連食堂的飯的字都不認識,需要問旁邊的大哥哥大姐姐們,到最後一路走來,發展最大的優勢就是獨立和快速適應環境!寄宿制大多數日常問題都需要自己解決,我們小學有一個生活老師,但是一個老師管著好幾個班,根本顧不上太多,所以日常的大多問題還是需要自己解決,時間一長,就成了習慣,習慣自己想辦法解決,實在解決不了了再找人幫忙。還有快速適應環境的能力,從二年級開始,到五年級換了一個寄宿制學校,初中又換,高中又換,大學又換,工作的前兩年又是各種出差,所以這麼多年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越來越強了,到什麼環境裡面,我都能快速的適應並且融入進去!

下面說一下弊端,中小學最需要的就是和父母溝通和交流的時候,因為平時跟父母交流少,就只能跟老師和同學交流,所以話比較多,上課下課愛說話,什麼都跟別人說也不設防,因為一直在學校待著,對外面接觸比較少,所以把社會想象的也比較美好,所以一路走來也吃了不少虧!一直到大學畢業,對社會了解還特別少,所以大學做的很多事現在回想起來也是夠二的了!

還有就是初中開始,因為和同學關係處的不好,總被人欺負,再加上自己又比較獨立,不願意尋求幫助,所以慢慢的性格就有點孤僻了,幸好高中學了音樂,性格又慢慢的恢復了很多!但是直到現在,性格里面還是有需要多疑的成分,幸好自己明白自己的問題,也能夠調節,所以還好!所以說尤其是初中住校,正是青春期,性格形成的最佳時間,其實是最不該住校的,因為一有問題沒法跟有經驗的爸媽溝通,他們也看不到,特別容易對將來的性格造成不好的影響,我在大學跟我同學說我從小學二年級就開始住校了,他們都說我,你沒變壞就是很不錯了!

雖然我在外面住了這麼久,但是從孩子成長的角度分析,我建議最早也要到高中才住校,如果有條件不住最好。因為自己的孩子,自己最清楚,他有什麼問題,你都能跟他溝通討論,這樣對他將來都是有很大優勢的,而且作為孩子來說,其實也願意跟父母溝通一些人生觀,價值觀的問題,因為你是他們最親近的人,所以,我的建議就是最早高中住校,不住更好!

不知大家都是什麼看法,歡迎討論!


陽光趙老師

現在寄宿學校越來越多,小學私立學校就實行寄宿制,公立學校從初中就全部實習寄宿制。

實行寄宿制的原因主要有二個

1、家長的原因

父母都出去打工,爺爺奶奶管不上,孩子從幼兒園或者小學就送進私立學校,一個星期回來一次,也有二個星期或者一個月回來一次。

父母為了孩子受到很好的教育,小學或者初中就送到國外去上學,在國外孩子託付給親戚。

2、學校為了統一管理全部讓學生住校,很多地方,無論公立還是私立學校,從初中開始全部住校,住校食宿費可以收錢,學校的超市可以多賣東西,學校規定所有的孩子必須住校,在校期間不準出校門。

孩子就如同動物,大了自然而然就離開家,自己去過日子,如果早早地離開家,孩子心靈就會受到傷害。

在國內都宣揚,住校有助於孩子獨立,其實孩子只要不傻,大了自然而然就會照顧自己。至於說住校的好處,我感覺弊大於利。

孩子初中住校我感覺小點 ,大學住校就可以,孩子小,很多事情看不開,離開父母,就有孤獨寂寞感。

我家孩子三歲的時候,我準備上班,孩子被送到寄宿幼兒園,走的時候,孩子哭著不去, 我不敢去送,老公強抱著孩子,交給老師。

我給老師打電話 ,老師說在學校很好,就是天天抱著她的一隻流氓兔,不管吃飯還是睡覺都抱著,老師去搶過來,她就哭。

半個月回來後,我心疼的不讓她去了,孩子從此用牙咬指甲,現在還咬,不用剪指甲,還吃自己的鼻涕(現在不吃了),孩子的心裡一定受到傷害,每天和媽媽在一起,突然離開媽媽,她就如同失去了依靠,她的天塌下來了。

幸好我家孩子不記事,現在已經忘記了,上初中說要住校,孩子就開始哭,可我沒有辦法,上學就要住校,否則就不上,為了孩子的學點知識,為了孩子的未來,不得不讓孩子住校,即使知道對孩子有傷害。

為了減輕寄宿對孩子的傷害,我每天去送飯 順便看看孩子,給孩子多一點關注。

大城市可能初中高中不用住校,我所住的小城市孩子上初中就讓住校了。

孩子住校早了,對孩子的傷害,不同的孩子傷害也會不同。


豬媽看世界

“寄宿制”的選擇,大多是迫於家庭的條件。我是反對“寄宿制”的,“寄宿制”對學生不管是在生活、學習還是在身體健康的發展來說都是不利的。

首先,在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方面來分析。

在生理方面,當你的孩子能夠在寄宿制的學校上學的時候也是他們最需要營養的時候,在寄宿制學校,首先在飲食方面就不能滿足每位同學的需求,時間長了嚴重影響學生的身體發育。再加上剛進入“寄宿制”學校的時候,學生不能馬上適應新的生活環境,這對他們的正常生活來說是一種限制。

在心理方面,在“寄宿制”學校裡學習,學生就和父母基本斷離了溝通,在他們最需要父母的時候,父母不在身邊,他們只會把自己的心事藏在心裡,這不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嚴重的會引起抑鬱症。

其次,在學習方面的影響也很重要。

“寄宿制”的教學方式對那些心理承受能力強的學生來說影響不大,只是暫時的限制了他們的自由時間。還有一部分學生,他們適應能力比較弱,對他們來說在思維和創新能力方面都是一種限制。或者說他們的內心是排斥這種生活、學習的環境的,所以不管學習還是生活質量都不會高。

教育專家周強老師說,“孩子過早離開父母獨立生活,會對其心靈造成一生難以彌補的創傷。這創傷程度,等同於成年人失去親人時所經歷的哀痛。我認為孩子在讀大學前都不應該寄宿。當然,這種否定程度是隨年齡增長而遞減的。”所以老師也在這裡建議廣大的家長們,儘量不要早早地把孩子送去“寄宿制”學校就讀。

最後,如何彌補在“寄宿制”學校對學生留下的傷害。

“寄宿制”學校的選擇很多都是無奈的,在“寄宿制”學校學生的健康成長更需要老師和家長的重視。在學校,班主任和任課老師要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在學生需要時儘可能地幫助學生解決他們的問題。家長和老師要積極溝通,配合老師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

“寄宿制”學校在我國是普遍存在的,獨特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造成的傷害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去幫助他們。


優學優考策略


你說因為寄宿制,親子交流的時間少了,但孩子在身邊,也有家長手裡拿的手機.眼裡是遊戲和視頻,不也是家長的缺位嗎?

如果家長想付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於孩子,他完全可以選擇非寄宿制的學校。

其實在農村,寄宿制學校也可走讀,但家長和孩子都一致選擇了寄宿。原因:

1.在學習中最能幫助孩子的是老師(老師特別是班主任也盡職盡責,完全讓家長信任),把孩子交給學校放心。


2.在生活中,和同學在一起,互相影響,確實提高了自理能力;也學會了和別人如何相處;班主任也監督孩子做得更好。

3.寄宿學校每週休息兩天,這兩天時間裡家長可以盡情地陪孩子,小別之後家長和孩子分外親,一定給孩子做些孩子最愛吃的美食。有好多家長也說住宿之後孩子和自己格外親了。


4.寄宿在學校,可以免去上學奔波之苦,特別是冬天的早上天沒亮就已踏上學校之路,只有家長才知道1小時路上有多少擔心。如果在山村就不止一小時路了,也不再是平坦的路。只有受益者才知道暖的感覺。

5.孩子去了寄宿學校,家長也可以在附近找個工作,為孩子上大學作經濟上的準備。我們農村人就這點想法,讓孩子上好學,讓孩子能上好學。

如果孩子不寄宿,他們是留守兒童,是隔代教育;寄宿是讓有文化的老師幫助我們教育好孩子。

兩者取誰?請明鑑。

圖片來自網絡。


書頁翻翻

圖片來自網絡。

“寄宿制”作為一種特殊教育體制,是必然存在的,從幼兒園到大學,都存在“寄宿制”。我是一名小學班主任,我們班既有住校生,也有非住校生。十來歲的孩子要一週才能看見爺爺奶奶,一年甚至幾年才能看見爸爸媽媽,看著這些孩子,我真的很心痛,真想告訴他們的爸爸媽媽,請留一個在家裡陪陪孩子。

1、非住校的孩子性格活潑,開朗。

我想這是這兩種孩子最大的區別。我們班有個孩子家長很注意對孩子的教育。為了多陪陪孩子,爸爸就在附近務工掙錢,媽媽呢?就在家開網店,早晚負責接送孩子。他的生活費是按住校生的標準繳的,但從沒住過校。我曾跟這位媽媽交流過,他們就是不放心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教育,才放棄外面豐厚的收入,寧可少拿錢,也要多陪孩子。能夠親眼見證孩子的每一次成長,是多麼幸福的事情。看著孩子這樣活潑開朗,家長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

2、非住校生自理能力一點都不比住校生差。我所帶的班級是五年級。我非常注重對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培養,對孩子們要求較嚴。寢室、教室、書桌都必須整潔、整齊。每次檢查時,卻發現大部分住校生還沒有非住校生做得好。因為住校生只有老師的管理和提醒,非住校生還有家長的教育。



3、非住校生抗壓能力更強。

學校即社會。住校生的教育完全落在了老師身上。遇到挫折時,很多時候不願主動給老師說,因為在家要就沒有傾訴對象,他也不知道要向老師傾訴。在老師沒有發現之前,或者沒有人向老師反應之前,孩子就只會悶悶不樂。作為老師,一天教學任務繁重,如果孩子沒主動反應情況,老師不一定能完全注意到孩子的異常。

而非住校生就不一樣了,在學校沒解決的問題,回家可以給家長傾訴,家長可以和老師溝通,對孩子的教育肯定要好得多。能夠主動與人傾訴的孩子往往更能經受打擊。

4、非住校生與家長的關係更親密。

沒有住校的孩子每天都能看見家長,每天能感受到家長的關愛,每天都有情感的交流。他們與家長的關係肯定會更好。就說我自己的孩子吧!小學初中一直在家,一天拉著我說東說西,到高中、大學時,沒在家裡長住,明顯感覺孩子沒以前跟我親。我想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不僅僅是孩子大了,更多的是我們的交流比以前少了,情感上就有所疏離了。



所以,我覺得“寄宿制”對孩子的傷害挺大的,不管是從性格、心理上還是情感上,都對孩子有著巨大的影響。家長朋友千萬不能圖清閒,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學校,趁著孩子還沒長大,多陪陪孩子吧!因為他們真的很需要你們的陪伴。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1977

這個問題我來答,我曾經在基層學校作十多年,對"寄宿制"還是比較瞭解。

從學校、老師的層面,大多同情,可憐孩子一天多次長途往返家校,風吹雨打太陽曬不說,關鍵是影響學習時間。大家都會為學生爭取寄宿名額,解決學生的實際困難。當然,享受寄宿制補貼和待遇是有條件的:一要是農村戶口;二要家校距離在3公里以上;三要家庭貧困。學生寄宿後,基層教師的身份就複雜了,"保姆"、"炊事員″、"警察″、"醫生"等,無邊的責任,無限的壓力。可給學生方便了,父母方便了,並無法解決學生成長的重要問題。



下面我就談談"寄宿制"給學生帶來的危害。

1.缺乏父母親情關愛。

小孩子的安全感首先來自父母溫暖的懷抱。現在大多農村通過撤校並點後搞寄宿制,好多小孩3歲就離開父母去住校。他們一週才可以見父母一面,好多小孩子可以享受的親情都成了奢望。無法聽父母講故事,無法與父母吃飯,睡覺。幾乎得不到父母的擁抱、背撫,歡天喜地追逐,打鬧也不可能。



2.缺乏家庭生活滋養。

中國傳統美德,尊老愛幼,勤儉節約,團結互愛,珍惜糧食,愛護財物等一系列教育都是溶合在家廬日常生話,父母言傳身教,小孩耳儒目染,一切在自然中形成,父母的家教,潤物細無聲。一起生活,共同成長。一起學習,共同改變。小家其樂融融,父母愛的基因全方位傳遞給孩子,愛的養份深深被孩子吸收。現在孩子離家了,"寄宿″了,表面雖然衣食無憂,解決了物質條件,但精神食糧,心理養份缺失是顯而易見的,就好像沒根的樹吸收不到天然的水份,養料一樣,病秧秧。



3.缺乏父母的言傳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終身老師。而且只要父母健在,永遠無法"退貨″。這就足於看出父母在整個孩子成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關鍵地位。可目前,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一般18歲以前,父母都不在孩子身邊,父母的言傳身教嚴重缺乏,沒有父愛母愛,沒有親情對話,沒有感情互通管道。這樣的孩子長大是不可能"像父母″一一——"養了一個幾不像的人″。雖然沒有"狼孩"那麼嚴重,可在寄宿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至少在自信心,同情心、責任心都方面會有嚴垂缺陷,甚至人格不健全,以後步入社會成為"問題公民″最有可能。



我是智慧家長諮詢,期待與您攜手助力家庭教育。


智慧家長諮詢

我來說一個我的親身經歷。我在上初中的時候就離開了家,去了百里之外的學校去上學,當然是寄宿在親戚家裡。這個親戚,我從小就見到過那麼一兩次,自然沒有什麼感情。

在這個親戚家裡,親戚沒有在肉體上虐待過我,該吃飯吃飯,該睡覺睡覺。我就像空氣一樣,沒人打罵我,也沒人理我。我的一切在親戚家裡都變了形,可以說是手足無措,無所適從,越怕說錯話越說錯,越怕做錯事越做錯,一切都是不自然的。我很想融入那個家庭,也想像他們的女兒那樣回到家眉飛色舞的說學校裡的所有事情,可是人家根本就不理會我。

在這樣一個冷漠的環境裡,我每天每天晚上就是哭。現在也不知道當時怎麼那麼多的眼淚,就是不自覺地淚就能夠無聲地默默地流啊流。到現在我遇到傷心的事都沒有多少眼淚了,以至於我都認為初中的那三年我把一輩子的眼淚都流完了。

所以我認為寄宿制是弊大於利的。有利方面當然也有,就是自理能力確實強一些,能夠自己洗衣,還會做飯,洗碗,打掃衛生等等。可是相對於心靈受到的創傷,心靈沒父母愛的滋潤,沒有一個自己的家給你的安全感和歸屬感,沒有一個家的溫度,家裡人的歡聲笑語,這點不得已的自理能力,值得嗎?


近荷心香11

我的孩子六年級就送進了寄宿學校,一個月回家一次,學校相距60里路,兒子從小一直在父母身邊,一天也不曾分離。送孩孑上學前我好幾次給他講進這所學校會面臨的各種生活困擾難題,他都點頭不在乎。他的年齡怎能料到會發生什麼?在學校分別時我反覆對他講“這一個月是你的適應期,新環境新同學新老師,過幾天就好了。”兒子很豎強的點頭答應著。這裡的同學他一個也不認得,老師也一個不認識,12歲,天天放學本應和父母在一塊,這次我卻將兒子放在這麼遠的學校,和兒子揮手告別有一萬個不捨,眼角酸酸的,看一眼有那麼多的孩子和他作伴有那麼一丁點安心。

一個星期後,我去學校看孩子,在教室裡他在看書,喊他的名字,驚疑激動的表情立即站起來,這一幕情景孩子肯定想了好多次。在教室外邊給他買了他所需的一切,兒子眼角的淚在打轉卻不曾滴下,兒子說要回家,我勸導和鼓勵著,走出這一步有多少的無奈和千百個不情願。他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和關懷,而我們伸手夠不著。在學校裡孩子喝水少,聲音嘶啞了,人瘦了,眼神少了昔日的活波多了一絲憂鬱和焦慮。分別時不停的安慰和鼓勵,他看起來好多了。

生活有太多的無奈,不是每個孩子都像公主和王子一樣的生活'著。年幼的孩子從小經歷離家之苦父母有何嘗情願。社會的變遷牽動著億萬顆悲歡離合的心。為了生計,為了活著光彩,為了面子亮麗,我們失去了最珍貴的東西——親情。孩子,拿什麼愛你,你會說要父母的陪伴,天下有多少父母能領會到陪伴對孩子成長的重要。為了陪伴孩子你願意放棄一切嗎?孩子在父母眼裡是重要的一部分,不是全部。父母在孩子眼裡也是重要的一部分,也不是他的全部。

在寄宿學校的孩子們是苦的,這種苦也只有他們清楚。只有努力刻苦學習了就是值得的


星空141207936

感謝邀請。“寄宿制”是最近幾年農村普遍出現的產物,源於綜合師資力量,合併大小學校,小學與初中合併,取消村小學,綜合大隊學校。


“寄宿制”有兩種情況:一是農村2005年接國家政策,成就了一批貪官(取消的小學或初中學校如今都已經被賣掉了);二是城市裡的寄宿制私立學校。

壹 安全感的破壞殆盡

孩子的安全感來自於父母,母愛有助於孩子性格的形成,穩重踏實;父愛給予孩子的是信心和勇氣,缺一不可。

即使國家沒有實行學校合併,農村留守現象也無法避免。農村人一般讀書較少,上一代土地裡刨,下一代各地跑。即使綜合各項因素後(比如解決工作問題),大部分的父母也不願意留在家鄉發展。

因為天高皇帝遠,獨自比較清淨。可能會有點想,但是依然不會和孩子一起成長,逃避為人父母的責任,也造成孩子的安全感破壞殆盡。


貳 孩子的分離焦慮症

寄宿制度下的孩子都會有或輕或重的分離焦慮症,這對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百害而無一利。有分離焦慮症的孩子多是性格敏感、多疑,難以溝通,自卑且不善言談。

俗語講的好,三歲看大七歲止老,孩子的性格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不論好壞終其一生對他產生影響。

寄宿制對中國孩子帶來的大部分都是負面影響,所謂的獨立是不能在寄宿中體現的。獨立是在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是在孩子與父母生活中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中體現出來的。


豆媽親子閱讀

我是不會讓孩子過早的寄宿學校的,原因如下:

1.“寄宿制”會讓孩子沒有家庭觀念,對家人較為冷漠

過早的寄宿,會讓孩子體會不到家庭生活的幸福感,因為與家庭接觸比較少,情感交流和情感依賴關係比較淡漠,他們常常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因為寄宿而得不到家人的關心與幫助!長此以往,他們便不會去關心家人,從而導致對家人的冷漠。


2.“寄宿制”的孩子心理健康狀況比較不穩定

“寄宿制”的孩子當現心理問題的時候,家長不能及時發現並及時進行疏導,導致孩子心理疾病的發生幾率越來越大。

3.“寄宿制”不一定能讓孩子更好的學習

有人說寄宿學校會讓孩子更好的學習,我覺得這個真的不一定,孩子學習需要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學校是以教育為主,家庭才更適合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寄宿制”讓一部分孩子不會學習,不會思考問題,而一些初中生和高中生寄宿也不一定會提高成績,學校都有作息時間表,到點就關燈,舒適的環境更容易讓孩子產生學習興趣,釋放壓力。


請關注 朝畫夕詩 我會經常更新學習資料和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