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摘要

科技部2月27日在北京公佈了“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絕大多數入選項目相關研究成果在《自然》、《科學》等國際頂尖刊物發表,得到國際學術界高度評價,被視為“重大突破”或“填補空白”。今天科普君就為大家分享一下。

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1.實現星地千公里級量子糾纏和密鑰分發及隱形傳態

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意義

“墨子號”衛星實現千公里級量子糾纏分發

用“墨子號”衛星進行的此項研究,讓量子通信馳騁於天地之間,為我國構建覆蓋全球的天地一體化量子保密通信網絡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也為我國未來繼續引領世界量子通信技術發展增添了保障。

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意義

含終止密碼的複製缺陷型活病毒疫苗製備

該研究進展是病毒疫苗領域的革命性突破,也是我國在生物醫藥領域的首次重大突破。該方法將是研發活病毒疫苗的一種通用方法,並可針對幾乎所有病毒。

3.首次探測到雙粲重子

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意義

由兩個粲夸克和一個上夸克組成的雙粲重子

人類首次觀測到雙粲重子,為科研人員提供了檢驗量子色動力學的獨特體系。對雙粲重子性質的研究將有助於人類深入理解物質的構成和強相互作用力的本質。

4.實驗發現三重簡併費米子

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意義

三重簡併費米子(右)與四重簡併狄拉克費米子(左)和兩重簡併外爾費米子(中)

組成宇宙的基本粒子可分為玻色子和費米子。現有理論認為宇宙中不可能存在三重簡併的費米子。此研究進展對促進人們認識量子物態、發現新奇物理現象、開發新型電子器件具有重要的意義,為固體材料中電子拓撲態研究開闢了新方向。

5.實現氫氣的低溫製備和存儲

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意義

基於Pt/α-MoC催化劑實現水和甲醇低溫液相重整反應產氫

氫能被譽為下一代二次清潔能源,但氫氣的高效製備以及安全存儲和運輸一直是阻礙氫能源大規模應用的瓶頸。此研究進展是氫能儲存和輸運體系的一個重大突破,點亮了氫能汽車的未來。

6.研發出基於共格納米析出強化的新一代超高強鋼

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意義

析出相結構及其高共格特性

超高強鋼是未來輕型化結構設計和安全防護的關鍵材料,對航空航天、交通運輸、先進核能以及國防裝備等重要領域發揮著支撐作用。此研究進展為研發具有優異強度、塑性和低成本的高端結構材料提供了新途徑。

7.利用量子相變確定性製備出多粒子糾纏態

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意義

基於量子相變驅動的糾纏態生成

實現多粒子糾纏是量子物理實驗研究的一大追求。這一全新的理解和糾纏態製備方法創造了目前能確定性製備的量子糾纏粒子數目的世界紀錄,為未來其他多粒子糾纏態的製備提供了一種思路。

8.中國發現新型古人類化石

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意義

許昌人在現代人進化中的位置(單位Ma為百萬年)

長期以來,古人類學界對在中國境內發現的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過渡階段古人類成員的演化地位一直存在爭議。爭論的焦點是:他們是由本地的古人類連續進化而來?還是外來人群的成功入侵者?許昌人化石為中國古人類演化的地區連續性以及與歐洲古人類之間的交流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支持,也讓中國的古人類學研究不再邊緣化。

9.酵母長染色體的精準定製合成

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意義

釀酒酵母長染色體的精準定製合成

基因組設計合成是對基因組進行全新設計和從頭構建,能夠按需塑造生命,開啟從非生命物質向生命物質轉化的大門,推動生命科學研究由理解生命向創造生命延伸。此研究進展讓染色體疾病有了研究模型,是第一個全合成真核生物基因組的里程碑。

10.研製出可實現自由狀態腦成像的微型顯微成像系統

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意義

質量僅為2.2克的可佩戴式雙光子熒光顯微鏡

它為腦科學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高端儀器。以後可在動物自然行為條件下,實現對神經突觸、神經元、神經網絡、多腦區等多尺度、多層次動態信息處理的長時程觀察,這樣不僅可以“看得見”大腦學習、記憶、決策、思維的過程,還將為可視化研究自閉症、阿爾茨海默病、癲癇等腦疾病的神經機制發揮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