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國內為何有普京送默克爾花是在侮辱默克爾的言論?

虎賁軍huben


為什麼獻花就成了侮辱了呢?《圖片報》這篇文章給出的理由是:普京選擇的地點和時機有問題,普京選擇在索契而不是克里姆林宮,選擇在敘利亞總統阿薩德剛剛到訪以及克里米亞大橋通車之際,顯然是對德國在敘利亞和烏克蘭問題上譴責了俄羅斯的蔑視。另外,文章還認為,兩國元首工作訪問應該握手,而不是送花,這是有意侮辱默克爾女性的身份。

其實,相信很多人看了這篇文章都會一笑了之,因為這明顯就是在故意挑事。近年來,德國與俄羅斯的確因為烏克蘭問題、敘利亞問題還有英國前俄羅斯間諜中毒案等搞的關係不睦,甚至互相指責也有之。但是,就兩國關係實質而言,德國總理默克爾的這次訪俄還是很有必要的。作為歐盟的領頭羊,德國現在面臨很大的困境,特朗普宣佈對歐盟鋼鋁進口徵收高額關稅,雖然豁免最後期限延長了,但警報並未解除;特朗普又一意孤行退出伊核協議,有可能會切斷歐盟從伊朗進口油氣的路數,法國能源巨頭道達爾已經宣佈暫停了與伊朗的天然氣合作項目;默克爾與馬克龍相繼訪問白宮斡旋,非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換來了美國更加嚴厲的警告——美國要求德國停止“北溪—2”項目。


北溪—2項目是德國意昂能源集團、殼牌石油、法國能源和奧地利石油天然氣集團等6家歐洲能源公司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於2015年開展的一個合作項目,將於2019年完工,建成後每年將再增加550億立方米天然氣的輸送能力。這個時候讓德國停止與俄羅斯的合作,顯然是非常無禮和霸道的。其目的一箭三雕,既能繼續施壓制裁俄羅斯,又能為美國天然氣擴大對歐洲的進口打開銷路,還能把歐盟緊緊綁在美國戰車上。

所以,默克爾以及後續的馬克龍的俄羅斯之行,恐怕都是在為了維護歐盟以及本國的利益,這本無可厚非。但是,這顯然是德國內部的保守勢力,反俄勢力所不願意看到的。所以,吹毛求疵,雞蛋裡挑骨頭也就成為一種必然現象,如《圖片報》這篇文章就是其典型心態。


拋開國際政治,就私人關係而言,普京與默克爾私交是非常不錯的。G20分會上,普京殷勤地為默克爾披上毯子的一幕甚是溫馨;默克爾還經常送給普京愛喝的德國啤酒;兩個人也都有在前東德的工作生活經歷,互相用母語交談都沒有任何障礙。那麼普京送默克爾玫瑰花又有何不可呢?再說,普京為默克爾獻花也並非第一次了。

玫瑰花很美,德國著名作家歌德就曾經吟詠過它;玫瑰很香,芬芳怡人,是女士們的最愛。中國人句老話,贈人玫瑰手留餘香。也許德國人並不懂得或者他們心裡很清楚,但是出於某種動機或者心態而故意裝作不懂,甚至把這溫馨美好一幕刻意地醜化,從這篇文章裡,我們就能理解默克爾的組閣之路為什麼那麼漫長和艱難了。

不過,玫瑰是帶刺的,這是否也意味著俄德關係雖然破冰,但回暖之路恐怕也並不會那麼輕鬆!


無坡居士


沒有女人不喜歡鮮花,再老的女人都喜歡有人送花。默克爾也是如此,從她接過普京鮮花之後微笑的表情可以看出。


普京送花是一番好意,普京送花和默克爾接花是兩廂情願。然而,德國為啥有“侮辱”說法,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這是德國的反對派尤其是反俄派挑事。德國和俄羅斯有很多共同利益,目前又面臨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的共同難題,默克爾訪問俄羅斯,普京為了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而送花,卻被反對派尤其是反俄派說成是“侮辱”,真是豈有此理?


第二,主要是德國國內有人認為是俄羅斯有求於德國,而不是德國有求於俄羅斯。客觀地說,除了在伊核協議上德國和俄羅斯需要共同對付美國,其他方面,比如天然氣管道問題、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問題等,確實主要是俄羅斯有求於德國。但是轉念一想,直接安裝從俄羅斯到德國的天然氣管道,德國不也是受益者嗎?德國跟著美國製裁俄羅斯,德國也有相應損失,怎麼僅僅是俄羅斯有求於德國。這是一種狹隘自私的理解。


不過,只要默克爾認為,普京送鮮花是真誠的,而不是侮辱,這就夠了。默克爾已經接受了普京送的鮮花,不管其他人如何說,什麼話都不管用。


毛開雲

那只是德國國內某家媒體的一家之言,並非德國人的看法。

德國某媒體人認為,雙方領導人見面應該以握手代替送花。其實,這家媒體認為普京送鮮花給默克爾的深層含義是提醒,“默克爾是個女人”!我個人覺得純屬“瞎扯淡”,完全曲解普京大帝的良苦用心!

我們知道,默克爾是繼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之後,歐洲最有名的女性政治家。有德國政壇的“鐵娘子”之稱!但這並不妨礙普京送一大束鮮花給她,普京的用意是明確的,就是熱情、親切友好,也同樣是為營造雙方良好合作的氛圍。

德國人多慮了,更是把一場簡單外交禮儀看成了一種“侮辱”,實在是不該!據我所知,默克爾瞭解普京愛喝德國啤酒,每次去莫斯科都會帶些專門送普京。因為普京曾經常駐柏林的緣故吧。



還記得默克爾在2017年訪美時,特朗普竟然當場拒絕與其握手帶來的尷尬嗎?那之後,可謂成了國際笑話。所以,本次普京大帝站在索契私人官邸的入口處親迎並親自獻上一大束鮮白的鮮花,恰恰與特朗普的漠視形成鮮明對比!也預示著雙方的合作會在友好的氛圍中進行。


東震木

這不過是有些媒體過於敏感,雖然政治家做事情都有著象徵意義,但是不可否認這些世界格局中的博弈者也存在著個人私交。

1、俄羅斯在普京大選前後遭到了西方的外交攻勢,雙方陷入尷尬的境地和局面,世界盃在即,俄羅斯也想謀求突破,其西方陣營中最好的是德國。在今年普京的就職典禮上普京就和三個人握手,一個梅德梅傑夫,一個東正教教皇,還有一個就是德國人。俄羅斯需要德國,怎會面對訪問的德國總理暗諷呢

2、德國媒體認為在政治上大家都是政治家,都是平等的,贈花是告訴默克爾是女人,是俄羅斯暗諷默克爾不足。國際外交禮儀中贈花未嘗不可,擁抱親吻臉頰握手都是諸多方式的一種,默克爾是政治家難道就不允許接受花了嗎?
大家覺得呢?


長久緘默如雲漂泊

德國國內為何有普京送默克爾鮮花在侮辱默克爾的言論?主要德俄關係一直不溫不火,德國總理默克爾號稱"鐵娘子”,俄羅斯總統普京號稱“硬漢總統",兩人會晤務必是一場友好會晤,普京送花給默克爾,讓德國民眾認為是“黃鼠狼給雞拜年”。為什麼德國民眾這樣認為呢?
早在2007年,默克爾到訪俄羅斯索契,在兩會談時,普京將他的愛犬放進房間,因為默克爾不喜歡狗,也特別怕狗,普京這樣做,德國媒體認為,普京藉以威懾默克爾的“小把戲",這次到訪,普京送花,固然有一些猜測。

這次默克爾訪問索契,普京自然清楚默克爾到訪目的,默克爾此行的目的旨在緩和俄德及西方關係,就伊核協議、敘利亞局勢以天然氣探討。普京送花也就並不是侮辱默克爾,相反表現出的十分歡迎和溫馨友好。

默克爾上月27日到美國,遭遇到特朗普政府冷漠接待,雙方就美歐貿易、伊核協議展開討論,但並未取得實質性的進展。5月8日特朗普正式退出伊核協議,並稱對伊朗實施最高級別制裁,隨後英、法、德等國相發聲,連其奧巴馬也公開批評特朗普的決定是一個"嚴重的錯誤",默克爾訪俄一是緩和俄羅斯對西方關係,二是探討伊核協議,伊核事關歐美國家的安全,普京自然樂意與默克爾見面。


舞動人生124

這主要是西方人的傲慢和偏見,就是按西方人的標準普京也是正當的民選總統,但這個總統不聽他們的話,不配合他們去欺壓其他國家,所以他們把普京看成了另類,甚至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壞蛋,所以說啊這個壞蛋給默克爾送花當然是無形中降低了她的身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