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見普京“互相欣賞”,尋“最大共同點”仍難掩深層矛盾

5月24日,法國總統馬克龍飛往聖彼得堡,對俄羅斯進行了為期兩天的正式訪問。法國總統府愛麗捨宮表示,馬克龍要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具有實質內容的會談,他要在雙方的分歧中尋找共同點。

马克龙见普京“互相欣赏”,寻“最大共同点”仍难掩深层矛盾

普京和馬克龍夫婦合影。

這是馬克龍首次訪問俄羅斯。一年之前,俄總統普京應邀訪問巴黎,與馬克龍曾在巴黎凡爾賽宮會面。

在兩位元首會晤後的聯合新聞發佈會上,馬克龍也認可了莫斯科追求在國際舞臺上取得領導力。馬克龍提議同普京在國際關係問題上共謀對策,他表示,在多邊合作的基礎上可以建立新合作模式,“讓我們彼此靠近”。在普京看來,“法國是我們傳統、可靠的老夥伴”。

從“最深的矛盾”講到“最大的共同點”,兩位領導人在肯定對方的同時也堅定地堅持自己的立場。

普京送花,馬克龍接受邀約看世界盃

在俄羅斯,馬克龍受到充滿禮節性的接待。普京在歡迎前來參加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的馬克龍夫婦時,向法國第一夫人布麗吉特獻上了一束鮮花。在兩位元首的正式午餐中,俄羅斯的黑魚子醬、冷紅菜湯、鱘魚塊和來自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的葡萄酒都被端上了餐桌。

在會談結束後的新聞發佈會上,馬克龍被問道,是否打算來觀看即將舉行的俄羅斯世界盃。他回答說:“如果法國隊打進了決賽,我就來給他們加油打氣。”他還表示,世界盃可能成為他與普京再度會晤的又一契機。

馬克龍此次訪俄,也帶來了龐大的經濟團隊。據法國媒體介紹,馬克龍的經濟團隊有能源、汽車製造、醫藥、超市連鎖歐尚、食品達能等財團。儘管歐盟從2014年7月開始對俄羅斯展開了長時間的經濟制裁,法俄經濟貿易不降反升,從2016年的133億美元升為2017的155億美金,增幅為16.5%。法國在俄羅斯500個企業僱傭了16萬名工作人員。推廣法國海外經濟的法國商務投資署與俄羅斯前外交部長伊萬諾夫、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頻繁接觸,擴大法國在俄羅斯的影響力。

普京表示:“法國是我們傳統、可靠的老夥伴。為什麼說可靠?因為法國在國際事務中一直有自己的立場,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致力於捍衛本國主權。我們對此高度評價。”普京指出,這種品質是穩定的保證,而在國家間的事務以及經濟中,穩定尤其重要,“我們非常希望法國朋友和公司能夠在俄發展獲益。”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副所長王朔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指出,馬克龍當選的大背景就是順應了法國國內要求變革的聲音。馬克龍要在國內改革,需要增強政治互信,在外交上的舉動一定能起到加分的作用,能夠鞏固他的政治地位。所以,一方面馬克龍主導歐洲一體化,同時又在國際舞臺上穿梭往返,遊走於各個大國之間,實行“以外養內”的策略。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趙紀周對澎湃新聞指出,“馬克龍繼德國總理默克爾之後旋即訪問俄羅斯,沒有訪問莫斯科,來到政治意義不是很突出的聖彼得堡,這對他來說是比較好的一個訪問由頭或是藉口,會減小他訪俄的阻力、使得意圖不是很明顯。其實法國同俄羅斯在具體領域的合作並沒有像德俄那樣直接和迫切,這次訪問對於法國來說,尋找政治和外交上的得分考量可能會更多一些。”

法俄真能“彼此靠近”嗎?

早在2017年7月的二十國集團漢堡峰會上,馬克龍就同普京實現了會面。但在此次會談之前,法俄關係並非一帆風順。在今年3月的俄間諜在英中毒事件中,法國跟隨英國等國家對俄羅斯進行譴責。4月,法國又連同美英對敘利亞實施空襲。

當時,馬克龍試圖說服美國總統特朗普不要退出伊核協議,但未果。法國媒體指出,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並威脅恢復制裁伊朗以及與伊朗做生意的歐洲公司,這讓法俄的立場有了共同點。兩國都在伊朗有利益,都不希望廢掉伊核協議。儘管雙方的分歧大於共識,但是普京畢竟在國際重大問題上是繞不過去的角色。

在兩位元首會晤後的聯合新聞發佈會上,法國也認可莫斯科追求在國際舞臺上取得領導力。馬克龍說:“我察覺到俄羅斯在一些國際問題上不可替代的作用。”這種態度在中東事務上表現明顯。馬克龍提議同普京在國際關係問題上共謀對策,他表示,在多邊合作的基礎上可以建立新合作模式。馬克龍認為,這樣的方法符合兩國利益,“讓我們彼此靠近”。

如果說歐俄間“最深的矛盾”是烏克蘭問題,那麼“最大的共同點”就是伊核協議問題。王朔指出,“關於伊核協議,現在明顯是俄羅斯不太願意修改條約。美國退出以後,俄羅斯本著‘你要遵守就遵守,要不遵守就出去’的態度,認為沒有必要為了特朗普的單邊主義做法和率性而為而做妥協。歐洲人最期望的就是,能通過跟普京的這種交流,讓普京能夠同意歐洲提出的方案,對現有的一些條例做些修改,能夠把美國再拉回到新的協議上來。這是馬克龍和默克爾最想達成的事。”

馬克龍也談到和普京討論了伊核問題,“我已經跟普京先生表達了其他關切的問題,包括在2025年後的伊朗核項目、彈道導彈項目和其他地區問題。我們已經同伊朗總統魯哈尼就這些問題開始了對話。這個對話是有生命力的、可行的,只要各方都遵守2015年達成的協議。”

趙紀周解釋道,法國在伊朗的經濟利益更大。因此,如果法國向俄羅斯尋求支持,伊核協議得以繼續執行的話,它可能出於維護法國在伊投資或者是減少投資損失方面的需求。但在伊朗問題上,比較複雜的一點是涉及爭奪地區霸權的問題。俄羅斯在伊核問題上,更多地注重政治或者軍事安全,它跟法國之間的分歧是存在的。實際上要達成一個共識,也是有困難的。

王朔分析稱,伊朗核問題影響到歐洲人的家門口。換句話說,敘利亞問題沒解決,伊朗再出現一些新的地區爭端,大量的難民跑到歐洲去,受影響的還是歐洲人。從安全方面來講也是件麻煩的事。對俄羅斯來講,它的利害關乎程度沒有歐洲那麼大。所以,雙方有契合點,但態度又不完全一致。

“切身利益決定歐洲要關心這件事。但對於歐洲人來講,他們很清楚達不成什麼結果,但又不得不去做,這屬於歐洲的矛盾,也是馬克龍的一種想法……馬克龍跟默克爾的使命都是一樣的,就是儘可能地去勸說對方,更多地是把信息傳遞過去,讓他們能夠重新回到談判桌上來,儘可能地尋求一個妥協。”王朔說。

“並不看好法國的這種努力,”趙紀周說,“法國跟俄羅斯達成的共識,在美國強烈的制裁政策出臺後,可能會煙消雲散。”

此外,烏克蘭問題和敘利亞問題仍然將是橫在西方與俄羅斯之間的難題。

“如果說德國和法國以前的一些領導人對於俄羅斯還有一些幻想的話,期望普京把俄羅斯改造成像西方國家一樣,但這個事實證明想法的破滅。只要克里米亞問題存在,歐俄之間就不可能回到以前的狀態。” 王朔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