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斯克號”不能修復為航母,而“瓦良格號”可以?

汪宗凱

“明斯克”號和“瓦良格”號的不同命運取決於兩艦的初始設計,也取決於兩艦被轉賣時的狀態。

“明斯克”號是基輔級航空母艦的2號艦,該艦的最大特點是裝備了大量相當於巡洋艦級別的武器與電子設備,包括4座雙聯裝SS-N-12超音速反艦導彈發射裝置、2座雙聯裝SA-N-3防空導彈發射裝置、2座雙聯裝SA-N-4防空導彈發射裝置、8座AK630型30毫米近防艦炮、2座雙聯裝AK726型76.2毫米艦炮、2座12聯裝RBU-6000型反潛火箭發射裝置、1座雙聯裝FRAS-1反潛導彈發射裝置、2座五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不誇張地說,即使沒有艦載機,這些武器裝備也足夠一艘導彈巡洋艦標準了。但堆積如此多武器的結果就是佔用了大量的艦體空間和排水量,甚至連艙室佈局都受到很大影響,最終導致艦載機反而成了輔助武器。

正是由於各種武器的堆積,“明斯克”號標準排水量超過3萬噸、滿載排水量更是超過4萬噸,但卻只能搭載12架雅克-38垂直起降戰鬥機加上20架左右直升機。其艦載機作戰能力不但遠不如排水量相當的法國戴高樂級航空母艦,也不如排水量更小的克萊蒙梭級航空母艦,甚至還不如排水量只有“明斯克”號一半不到的英國無敵級航母。

此外,蘇聯解體以後,“明斯克”號的艦況也很不好。“明斯克”號部署在太平洋艦隊,但太平洋艦隊一沒有航母專用碼頭、二沒有航母維護保養設備。從1979年到達太平洋,到1991年蘇聯解體,12年的時間裡,“明斯克”號基本沒有進行過像樣的維護和檢修。到蘇聯解體時,該艦動力設備已經出現嚴重的問題,實際輸出功率甚至到不了設計最大的功率的50%,其他的小毛病更是數不勝數。

因此,1995年,俄羅斯把“明斯克”號賣掉的時候,該艦已經基本上是艘廢船了。再考慮到初始設計只能用雅克-38這種雞肋的垂直起降飛機,要想把該艦重新修復為現實可用的航母,不但要大規模修理,還得大幅度改造全艦,其難度和投入甚至比重造一艘還大。君不見,艦況遠好於“明斯克”號的“戈爾什科夫”號的改裝工程就花了近10年時間,23億美元。雖然其中有俄羅斯手藝不如以前的因素,但工程本身的難度和複雜性才是決定性因素。

相比之下,“瓦良格”就要好得多。雖然還沒有全部完工,但該艦的基礎設計就是為了搭載常規起降戰鬥機的,起碼省去了對艦體進行大規模改造的工程。而且該艦很多設備還沒有安裝,反而為修復和改造省了拆卸和修理的過程。T


聯合防務

我們都知道,在上個世紀蘇聯解體後,中國不僅獲得了一艘瓦良格號航母,也購買到了前蘇聯基輔級的3號艦明斯克號,還有從澳大利亞也購買到了墨爾本號,一共三艘航母。那這時問題就來了,同是從俄羅斯購買來的基輔級航母,印度就可以在俄羅斯的“好心幫助”下改出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並且還使用服役了多年,而中國卻為什麼不像瓦良格一樣把明斯克號也改裝成航空母艦?卻把其作為博物館使用呢?

第一:船體限制的原因,明斯克號航母和傳統的航空母艦有所不同。明斯克號在蘇聯海軍中是作為大型載機巡洋艦使用的,但這種巡洋艦和目前日本以驅逐艦命名的直升機航母又有很大的不同。明斯克號並沒有使用全通甲板,雖然在同時期的美國海軍已經開工建造更大,更強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但是明斯克號仍然沒有脫離前型莫斯科級航母的設計思路,用途仍然以反艦防空為主,從艦首大量的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和略微中置的艦島就可以看出以及那格格不入的飛行甲板就可以看出,明斯克航母仍然是蘇聯海軍1+1大於2的設計體現,明斯克號在未來的作戰中,只要幫助艦隊執行反潛作戰就行,反艦和防空任務將更多的由現代級和基洛夫級承擔。從印度的改進就能看出來,不僅費時費力,而且還要耗費巨大的資金,且由於艦體限制,機庫大小也遭到了嚴重的閹割,中國沒有改裝修復也是情有可原。假如其真的能跟瓦良格號航母一樣適於改裝,在出售時這艘艦艇的所有武器和內部設施就會美俄等國被拆光,之所以沒拆,也是各國看到了這艘航母的改裝潛力並不大,用來坑坑“好大喜功”的印度還可以,想騙中國耗資耗力還是有點難。

其次:即使明斯克剛航母真的改裝出來,戰力較以往也難有有很大的提升。從數據來看,明斯克號航空母艦的甲板面積非常小。若想要殲-15這樣的戰機在明斯克號航母上部署和起降,殲-15明顯會因為跑道長度和機庫大小的問題而十分別扭。中國肯定不會為明斯克號航母專門研製像海鷂和雅客-38這樣的小型垂直起降戰鬥機,即使真的部署殲-15戰鬥機,數量也很難超過10架,服役後也頂多作為訓練航母使用。既然明斯克改裝起來比瓦良格號麻煩,而且價格更高,且改裝出來戰力也沒有明顯的提升,那麼為什麼還要去改裝呢?最後作為“展覽品”也許是最好的歸宿。


雲鶴先生

還是和中國解放軍對水面艦艇的需求有關。

當年的1143.5型重型載機巡洋艦,設計之初就是能搭載蘇-33艦載機這種非短垂起降的艦載機,對空作戰時戰鬥力十分不錯。艦載機是一方面,整個航母的設計也是以航空兵為主,雖然也加裝了反艦導彈,不過由於是加裝在甲板下只是擠佔了部分機庫的面積。經過改裝後,完全可以作為一艘合格的中型航空母艦來使用。

而明斯克號是1143.2型載機巡洋艦,在設計之初就是以短垂起降戰機雅克38/38M系列為艦載機,所以甲板上給予航空兵的空間很少,大部分空間用來安裝武器系統與探測系統等。而且從俄羅斯給印度改裝的超日王號航母也能看出這種構型的載機巡洋艦改造出的航母對艦載機尺寸有很大的限制,對艦載機起降也有很大影響。所以將明斯克號改裝為傳統意義上的航母有些得不償失。

不改裝為航母的話,明斯克號仍舊作為防空、反艦火力強大的直升機航母,在艦隊中負責防空、反艦、反潛任務如何呢?個人認為是可以的。在1998年買到明斯克號時,解放軍連現代級驅逐艦都沒有,全軍還沒有區域防空能力......明斯克號安裝的2座雙臂Shtorm-M型防空導彈的射程達到40公里,就算把P-500重型反艦導彈拆掉換上國產的鷹擊6系列反艦導彈也能保證較強的反艦能力。

而且更重要的是,明斯克號搭載20架以上的10噸級反潛直升機,反潛能力極強,正好能解決解放軍海軍編隊反潛問題。

不過最終將明斯克號改裝為航母公園,可能還是改造或維修價值不高,或者不符合解放軍海軍發展思路。


列昂尼德圖波列夫

幾個原因

1.墨爾本號和明斯克號確實條件不好。

墨爾本號是二戰時候英國的航母,後來二戰打完了,英國養不起,就半賣半送給了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用了幾十年,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墨爾本號實際上已經基本老化,不具備改裝的條件了,於是按照差不多廢鐵的價格賣給了中國。

明斯克號是重載巡洋艦直升機航母,是的,名字就是這麼長。因為這傢伙東西太多了,又有防空的導彈,對艦的導彈,還有直升機航母的功能,所以導致這個平臺有點不倫不類。中國九十年代取得這艘艦艇之後,也只是作為參考研究,沒有做升級改動。

2.配合戰略忽悠

中國的身份,別說擁有航母,放話要發展都會是舉世矚目的焦點。當中國買下墨爾本號的時候,大家普遍猜測中國會改裝後自己用,結果中國竟然用來參觀。換成明斯克號,西方又開始猜是不是中國要自己用了,因為在當時條件下,明斯克號航母雖然小,只有一兩萬噸,但是隻要服役就會是當是中國最大的水面艦艇。而且蘇聯裝備,肯定可以兼容很好。可惜西方又上當了,因為這次中國用來開飯店了。

那麼真正的主角瓦良格號出場了。瓦良格號建造到三分之一,蘇聯就gg了,而瓦良格設計方案完全就是航空母艦的樣式了。所以中國早就瞄準了。所以上世紀末,一家澳門賭場公司去按照廢鐵收購了。據說這家賭場公司是用來改裝成大型遊輪去公海賭博的。後來發現這是家皮包公司,買完航母,這家企業就消失了,所以,你懂的。

同時,配合烏克蘭和俄羅斯分家,大批的艦艇造船廠被留在了烏克蘭,而以烏克蘭的實力是沒有訂單的,所以大批量的技術人員,科研人員被中國以不高的條件大批大批的引入了中國,據說都是一個團隊一個團隊引進的,而這批專業人才參與了當年航母的設計,建造,等到中國偷偷把航母開到大連之後,這批人員迅速到位,參照殘缺的圖紙,立馬開始了改建工作。

3.中國的大國心。

這個比較扯,因為我是這想的,無憑無據。但是有一點就是,我作為一個普通人,我不要二手的,何況三手的。瓦良格號只造了三分之一,勉強算是一手的,而且當是限制中國的是航母的鋼材太嚴苛了,因為大,又不能像核潛艇一樣用鈦合金,太貴了,所以瓦良格的船殼還是很有用的。

最後在不懈努力下,我們終於有了自己的航母。


戈嘉瑜

首先說,瓦良格的級別和世界地位

瓦良格和庫茲涅佐夫排水量都是六萬,除了美國的航母,其他國家再也沒有這麼大的船了。作為中國,能得到的最高的技術也只有瓦良格了。要不是蘇聯解體俄羅斯烏克蘭混亂,別說瓦良格了,就連基輔明斯克的技術也流失不出來。

基輔和明斯克是姊妹艦,其中一條是機緣巧合從南偽軍手中得到。這兩艦都是服役過的,噸位四萬。與瓦良格明顯不在同一級別。

咱國家當時的工業基礎,科研能力,財力狀況雖然不高,但還是能支撐的住瓦良格的續建。政治決心,戰略眼光方面確實極高的。

在引進基輔明斯克的時候,高層早已經注意到了瓦良格,也意識到了瓦良格的作用,基輔明斯克的引進絕對是障眼法,特別是從南韓買進的船,更是障眼法。引進學習改造,轉為娛樂。

但是沒有不透風的牆,瓦良格一離開黑海船廠,種種跡象就引發了美帝的注意。中國買船,順手弄走了圖紙。馬卡洛夫住進黑海船廠療養院(傳說的馬卡洛夫小屋)的能看到船臺的房間,說出來了他要在這裡等著大船回來的語句,馬卡洛夫是知情者,他的水平分析的出來中國買船的真實目的,他一定認為會回到黑海船廠舾裝。但是他兩年後病死在療養院,他沒有料到中國國力,工業能力的超高速發展,就算他活著也等不到瓦良格回到黑海了。如果馬卡洛夫活到現在,估計他也得是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美帝指使突厥攔截了瓦良格回國,在堅定的政治決心和敏銳的戰略眼光作用下,我國還是通過鉅額花銷和讓利使大船回國了。

瓦良格變為遼寧艦下水後,世界都看到了中國發展航母的決心。

遼寧艦最為訓練艦入役的消息經官方發佈後,估計我國周邊一眾宵小之輩也是一陣哀嚎。

全球除去美國航母外,世界最好的航母(庫茲涅佐夫的狀態和遼寧艦差的太多了,庫艦電子設備落後,動力保養不足,全艦未經升級),六萬噸排水量,搭載重型殲擊機。就這麼一條船卻被用作訓練艦,如果南韓,印度等國擁有此艦,必將作為海軍絕對主力。

中國雖然花費巨資購買續建了瓦良格,不但沒將其作為海軍主力,卻在近年不斷新建國產航母。這已經充分說明了海軍現有的實力。在外軍看來,世界第二海軍就是我國海軍。南海仲裁鬧劇,中美兩國合夥上演了一場海上對峙秀給全世界看,使得南海塵埃落定。美國也是實質認可了中國海軍軍力目前的勢力範圍。


維克多崔

你好,我當年有幸去明斯克上參觀了兩回,說些自己的感受吧。

第一是舊,明斯克號特別的老舊,甲班上很多地方一跺腳都是鐵渣,感覺都快爛穿了,給人很不踏實的印象。內部空間也到處都是鐵渣和陳舊的破爛。相比之下額,瓦良格其實是停在船塢裡未完工的新船,樣子雖然糙,但實際比明斯克好多了。



第二是功能,明斯克雖然名叫航母,其實是個帶直升機平臺的重型巡洋艦,飛行甲板很小,起降直升機和垂直起降的攻擊機沒問題,但用作固定翼飛機就難了。

就我觀察的印象,這艘船特點不是那些飛機,而是各種威力巨大的導彈。最大的發射箱比城市的水泥管道還粗,成年人在裡面可以弓背行走。

根據航母的介紹,蘇聯當年建造這艘船的目的,是為了掩護颱風級核潛艇出港,通過大量的導彈和自有艦載機,進行一波飽和式的打擊。屬於海上肉盾。它本質也不是為航母作戰誕生的,更類似武庫艦。



第三是改造價值,這艘船艦島巨大,到什麼程度呢,站在船上,感覺那巍峨巨大的艦島比甲板還要引人注目,連綿起伏猶如一座山丘,顯然這樣的構造是不符合現代航母標準的,要改造除非全拆掉,拆掉後空間功能不夠又怎麼辦?比起新建造一艘航母也差不遠了。且不說內部還有導彈庫,彈藥庫,作戰室等很多很多需要整體淘汰的東西,唯一值得稱道的,怕也只有那個巨大的機庫。



綜合種種,明斯克航母問題太大了,不符合現代海軍的潮流,艦體老舊,技術落後,可供改造的餘地不大,像巡洋艦勝過像航母。這種直升機航母的作用在現代還不如海軍的大型登陸艦,而導彈巡洋艦功能又不如海軍的大驅,它的榮光早已隨著冷戰的消逝而暗淡了。



最後上傳一張本人在明斯克的照片,望大家支持。


王司徒老百科

大致上有二個原因:1、中國海軍看不上

明斯克號是基輔級航空母艦的2號艦,由於蘇聯海軍或者說高層思維的偏差,導致蘇聯航母的定位一直是大型載機巡洋艦主要執行反潛、制空、偵查警戒和為水面艦艇提供反艦導彈超視攻擊、目標指引等任務。

因此,明斯克號航空母艦前半部分仍然大量搭載反艦導彈發射套裝,僅餘艦島後部分作為艦載機起降甲板。如果不是明斯克號採用了斜角甲板與蒸汽彈射器,其能否被稱為一艘航母都要打問號。

而且因為設計的問題,艦島十分龐大,佔用了過多的甲板面積。明斯克航母本身只有4萬噸出頭的滿排量,甲板面積有限,去除艦島和各類導彈發射裝置,很難滿足中國重型空優艦載機上艦的需求。

再加上,明斯克航母服役於1978年,經過蘇聯數十年的“粗暴”使用,艦體已經略顯老化,即使經過改造也只能多服役幾年,這種種缺陷,自然使得中國海軍看不上了。

2、改造困難過大,消耗甚重

瓦良格航母被拖回來時,已經是接近完工狀態;且還從烏克蘭運回了成噸的資料設計圖,這都為瓦良格後來的改裝打下了基礎。而明斯克則不僅有著複雜的導彈發射套裝,過大的艦島也成為一大難以克服的障礙;最主要的是對於這一款退役下來的航母,中國公司購買回來後,並沒有獲得其設計圖紙,改裝起來將會是千難萬難,耗費甚巨。

而有這個時間和資金,那還不如琢磨如何設計建造我國自己的“國產航母”,讓海軍多下幾艘餃子。


千字軍事

明斯克號航空母艦是基埔級航空母艦2號艦,以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命名,蘇聯解體後,由俄羅斯繼承。航空母艦是一個非常燒錢的東西,俄羅斯當時經濟困難,養活不起這個龐然大物,於是於1993年將其退役。1995年被韓國大宇公司買下,1998年6月中信集團深圳明斯克公司收購,作為"軍事題材”旅遊項目。瓦良格號航空母艦是蘇聯海軍的庫茲涅左夫元帥級航空母艦次艦。1991年蘇聯解體後,瓦良格號航空母艦正在烏克蘭造船廠建造中,剛完成百分之六十八。1999年中國購買了瓦良格號,於2002號4日抵達中國大連港。2005年4月6日開始由中國海軍繼續建造改進,將用於科研,實驗及訓練用途。那麼中國為什麼沒有改造明期克號而是改建瓦良格號呢?因為航空母艦是有始用週期的,一般以始用壽命三十年為一週斯麼算。明斯克號航空母艦已經於1978年開始服役,到1993年正式退役己經運營了十八年,部分設施已老化,如果改造成本高,性價比也高,服役後也用不了多少年,改造他得不償失。而瓦良格號航空母艦在蘇聯解體時,處於在建中,才完成68%屬半成品,改造價值和使用年限會無限廷長。另一方面從噸位上看,明斯克號航空母艦排水量3.6萬噸,長273米。瓦良格號航空母艦排水量.6.7萬噸,長306米僅比美國尼米茲號航空母艦短22米。所以改造瓦良格號航空母艦有更大的運載量,更長的使用週期。2012年9月25日正式改名遼寧號艦號16開始正式在中國人民海軍中服役。




關東俠客

歸根到底還是因為明斯克號航母太落後了,不僅改裝成本大而且改裝後戰鬥力也不高!畢竟這是為垂直起降設計的航母,更多的想當與直升機航母!我們買來主要是用來研究航母構造造!



其實我們可以從三哥的超日王號一窺究竟!


這應該是這一價格航母最好的改裝方案了!可就算是這樣我們也能看出其改裝效果並不好。哪怕是不懂軍事的人也能看出問題!這艘航母艦島靠近中間部位,由於原始設計的問題這幾乎是無法改變的缺陷,十分影響飛機的起降,而航母說白了就是一座機場,戰鬥力就是他的戰鬥力,起降少對於航母戰鬥力影響是致命的。


而瓦良格號與明斯克有本質區別了。瓦良格可以說是大毛真正意義上的航母,一開始就是為了固定翼戰機設計的航母,可以搭載蘇33這樣的重型戰鬥力,戰鬥力遠超雅客33


從主流航母圖上我們也能看出瓦良格設計遠有優秀與超日王,我國從自身技術水平出發選擇瓦良格為起點是最好的選擇!


理性分析事實說話

這裡就要追訴一下歷史了1997年在天朝六年的運做下烏克蘭“主動”到天朝推銷瓦良格舊船體,當然了之前的障眼法也沒少使購買了前蘇聯的倆艘4萬噸級的明斯克號和基輔號航母(當然明斯克號是從棒子國轉買回來的)然後改成了主題公園。通過天朝的臥底公司“澳門創律集團"和烏克蘭就談成了購買瓦良格的協議,還附帶了些造船時用的“廢紙”。至於這倆艘艦哪個能用主要有兩點方面的考慮一個是技術層面明斯克號和瓦良格號是有代差的下面論述,其二是從國家戰略的需求。

第一明斯克號是一艘4萬噸級的半航母半巡洋艦式的過度艦艇而且被棒子國啃食的已經不成樣子加上服役較早船體已經難以修復。瓦良格號則不一樣(唱:我們不一樣,呵呵)是一艘未完成的半成品艦艇而且買的是一手貨源還附帶圖紙當然天朝上國決策者也是滿精明的,不像三鍋一樣喜歡上當愛要免費的東西。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天朝當時的技術積累已經相當的可以了(是時候可以表演一下真正的技術了)。


倆艦的對比圖上面是明斯克號下面是瓦良格號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天朝的軍方決策者們有遠見有眼光對比明斯克號無論噸位艦艇的代差老舊程度和未來天朝海軍的定位來說肯定要像世界的主流配置靠攏,當然毋容置疑瓦良格號更適合成為中國🇨🇳的航空母艦。

最後來個遼寧號的靚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