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疆公務員備考:寓言故事類的意圖判斷題

2018新疆公務員備考:寓言故事類的意圖判斷題

寓言故事類的意圖判斷題每年都會考查,在傳統的題目中,常見的提問方式有“這段文字的啟示是”,“這段文字的道理是”,“這段文字的寓意是”等。然而,近幾年結合了公務員工作的特點進行提問,常會問“給公務員帶來的啟示是”,甚至去年又出現了“不能給公務員帶來的啟示是”。很多考生由於審題不認真,做錯了題目。

【例1】猴子聽說牛老大要請一名家庭教師,於是前往應聘。他在水田裡找到了正在耕作的牛老大,雙方商定了相關事宜。第二天,猴子要去任教,臨走時,他拱到水塘裡把身子塗了一通汙濁泥水。母猴見了覺得奇怪,問他為何如此。猴子說:“昨天我見牛老大就是這模樣,大概他們家就興這個,我是入鄉隨俗,拉近關係。”牛老大望見猴子髒兮兮的模樣,滿心不高興,大聲呵斥其離開。猴子驚詫的問道:“你昨天不就是這樣嗎?”牛老大邊關門邊鄙夷的回了一句:“我那是在水田裡勞作!”

這則寓言故事給基層公務員的啟示是( )。

A.努力工作才是群眾最歡迎的

B.深入調查才能更好地為群眾服務

C.拉進群眾關係並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D.瞭解人民訴求才能解決人民疾苦

【答案】B

【解析】本題為寓言故事類的意圖判斷題。故事的結果是牛老大不高興呵斥了猴子,分析其原因是猴子以為牛老大滿身汙濁泥水是他們的習俗,於是他模仿這樣去做。這說明猴子在沒有進行調查瞭解,不知道牛老大滿身汙泥的真正原因,就去他家中做客。因此作為基層公務員我們應該多多進行調查,瞭解群眾,只有深入調查,才能更好的為老百姓服務,因此B選項為正確答案。

【例2】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鵲答說:“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扁鵲答說:“我兄長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剷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只有我們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之時。一般人認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於本鄉里。而我扁鵲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來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認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文王說:“你說得好極了。”

這個故事不能給公務員工作帶來的啟示是( )。

A.事後處理不如事中處理

B.事中處理不如事前處理

C.疏忽可能造成重大損失

D.不要為表面現象所迷糊

【答案】C

【解析】該題為寓言故事類意圖判斷題。文段開頭的對話意思是醫術最好的並不等於名氣最大的,名氣是表象,所以D能在故事中體現。扁鵲的兄長、中兄和扁鵲自己分別對應事前、事中和事後,所以AB也是正確的。而文中沒有疏忽以及損失等內容,因此,C選項為正確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