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投資焦慮中決策?

哎喲___喂

1. 上善若水的心態

龔虹嘉一戰成名的案例,是16年前245萬人民幣投資海康威視,如今獲得2萬倍賬面回報。楊向陽說他是“現在在中國做天使投資投的錢很少、賺的倍數最多的天使投資人。”在90年代末他天使投資的一家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時,有很多媒體採訪他的秘訣。

“我當時講‘上善若水’。大家都不看好低處嘛,都知道有才華的人應該往高處走,但水始終是往低處流,你要在最低的地方體現你的生命力,所以往往是在這種心態下,把自己放在這個位置的時候,才有可能投出最高回報的項目。”

2. 多一點情懷

王剛用80萬人民幣投資了滴滴,同樣獲得了萬倍的高回報。在滴滴估值快速上升的時候,會帶給自己階段性的快樂,但很快這種樂趣就消失了。

“人生就好比乘船,很多人拿著船票上船,沒看兩眼就下船了,人生也就這樣過去了,我們應該爭取把船票的時間延長一點。” 他認為錢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如果為錢所累就正好相反,變成錢在駕馭你,而不是你駕馭錢。“很多人煩惱說回報率不夠高,其實是給自己平添了無謂的煩惱,應該把錢當工具用,而不是當做目的。”

3. 笑對

另一次天使投資人大會上,楊向陽曾經問徐小平:你說你功成了、名就了,為什麼還要選擇這麼艱難的一個行業?

徐小平回答“開心就好”。“跟大家聊天,談他們的想法,談他們的未來,這個過程我是很快樂的,我是由衷的感到快樂,坦率說遇到愚蠢的人也很壓抑。但是我是會強顏歡笑,跟他們說‘你挺棒的,保持聯繫’。但是永遠不再聯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