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後世子孫,為何甘願給滿清賣命?

紫衫龍王張耀武

這個事可是相當敏感,弄不好就有民族問題之虞,其實無關民族,當時入關非正義,沒想到意外成功,大明是給李自成的農民起義滅掉的,若非吳三桂等助紂為虐,滿清成不了氣侯。吳三桂成漢奸,致有嘉定三屠。說什麼陳圓圓,衝發一怒為紅顏,分明就是藉口,難道吳三桂的書都讀到狗肚子裡去了嗎?事關民族氣節大事,一個封建高級將領,上對不起豢養他的朝廷,下對不起生他養他的人民,堪謂不忠不孝,也從而表明大明朝真是完犢子。官以民為寇,他是不肯投降李自成的,徜若當時不去追隨弘光皇帝朱由崧,自立而王了,中原人民也不會說他什麼,可是為一家富貴卻引狼入室,這是必須要大加張撻的。當然滿清定鼎北京後,逐漸實行了開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團結,江山一統,當然是好事,值得大書一筆。

當年學生懵懂,做得好糨糊,自不知是般道理,國家民族分不清,猶對岳飛抗金心且頌之,其實大明朝完蛋玩意,極其反動透頂,視人民如大敵,這樣的政府無可救藥,根本沒有保的價值,所以李自成才會反抗,“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這是那時童謠吧,至今一句能詳,這就是大明覆滅的真正原因。

大清伊立,滿漢一家,雖說滿人當家,也不錯呀,國家安定祥和,平民再蒙當官之望,參與國家治理成主流,岳家後人有個叫嶽鍾琪的,成為有名上將,乾隆帝以為“三朝武臣巨擘”。


魂舞大漠

清朝雍正時期,一個叫曾靜的秀才,因為看了老師呂留良的書,發誓要"反清復明"。曾靜為此親自去鼓動甘陝總督嶽鍾琪將軍,對他說,你是漢人,你的祖先是岳飛,岳飛抗金殺敵,而現在滿人都是金人的後代,你作為岳飛的子孫為滿人效力,不覺得可恥嗎?如果你還是岳飛的後代,你就應該學學你的祖先,起兵推翻清人的皇帝。嶽鍾琪聽了曾靜的話,勃然大怒,把他投入了監牢,後來押送到京城給雍正發落。

為什麼嶽鍾琪將軍沒有學他的祖先岳飛,而是選擇繼續做滿人的臣子呢?那是因為時代環境不一樣了。岳飛抗金的時代,金國與南宋的戰爭還遠遠沒有結束,兩國無時無刻不在發生慘烈的戰鬥,金軍一路南下,燒殺搶劫,血海深仇。岳飛在這種歷史環境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反抗壓迫,驅逐殘暴的金兵。而嶽鍾琪時代的歷史環境已經迥異於其先祖岳飛的南宋時代。當時滿清已經統一天下一百多年,國內人民生活安定,滿人接受了漢化的薰陶,與開國前期相比,壓迫略少,對漢人士大夫比較尊重,在生活習俗上,滿人與漢人已經不是格格不入,而是不斷的發生交融。由於天下承平已久,民心思定,不想再爆發戰爭,曾靜想"反清復明",並不符合當時的歷史潮流。嶽鍾琪不願意加入曾靜一黨就是因為他看清了歷史潮流,而採取了與南宋時代不同的活法。

乾隆取狀元,秦檜的後代被乾隆問及祖先是誰,這個進士很聰明的回答說,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聽罷,大悅,遂取之為狀元。既然一朝天子一朝臣子,那麼,又何嘗不是一個時代一種活法呢?


懷疑探索者

岳飛後人嶽鍾琪,盡忠報國效清廷,今人莫要妄批判,武穆再世彰其忠。

認為嶽鍾琪效忠清朝是丟了祖宗岳飛臉的人,純粹是吃飽撐著,腦子缺根筋,沒事找抽型。


嶽鍾琪,清朝名將,岳飛三子嶽霖後裔,岳飛二十一世孫。嶽鍾琪出身將門世家,其父嶽升龍在康熙時為議政大臣、四川提督。

受父親影響,嶽鍾琪自幼博覽群書,長大後深通韜略,曉暢軍事,驍勇善戰,他活躍在康熙、雍正、乾隆年間,親歷“康乾盛世”,曾作為主帥參加平定西藏、招撫青海、平定大小金川叛亂、雲貴改土歸流等重要事件,戰功卓著,深受清廷器重,被稱為雍正手下三大猛將之一,官至川陝總督,封三等公爵,後被乾隆皇帝譽為“三朝武臣稱巨擘”。


嶽鍾琪距離岳飛已經二十一代五六百年,當時的清朝統治十分穩定,是中國版圖內唯一的合法政權,效忠清廷是任何一個有志之士實現理想抱負的唯一選擇。即便是抗清英雄鄭成功、大明皇帝朱氏和那些忠臣的後人,都已經做了大清忠臣,效力國家,何況是岳飛後人?

更何況,嶽鍾琪一生都在抗擊分裂國家、製造內亂的反動勢力,始終站在正義的一方,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從來沒有殘殺同胞、投敵賣國、陷害忠良的罪惡行徑,他正義凜然,問心無愧,我們又有什麼理由指責呢?



壯懷激烈,盡忠報國。在這一點上,岳飛和嶽鍾琪的做法沒有任何區別,這也是作為英雄後人對岳飛精神最好的傳承!

岳飛若泉下有知,知道嶽鍾琪效忠清廷,一生致力平定分裂國家、製造動亂的反動勢力,也一定會含笑九泉,首肯後世子孫的忠心耿耿。




狄飛驚

岳飛這個歷史人物,從小我們從課本中,電視中瞭解他,他是一名民族英雄,他的事蹟影響的我們一代人。

岳飛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雖然最後慘遭陷害而死,但是他的精神激勵著我們。

岳飛死後中國經歷了多次戰爭,最後到了清朝。其實問到岳飛後世子孫,為何甘願給滿清賣命?

1、環境因素

我覺的岳飛的後世子孫生活的環境,當岳飛死後,他的子孫肯定暫時不會有什麼好下場的,跑的跑,殺得殺,所以都躲了起來。等他們在重新生活的時候又是一個新的環境,他們只能適應了。

2、制度因素

當岳飛被陷害以後,他的子孫得不到別人的幫助,更別說當官了。當換了一個朝代以後,他的子孫就不受這個影響了。

3、人的性格

其實不是每個人都像岳飛那樣英雄,子孫後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選擇,他們不是甘願為滿清賣命,而是順潮流。


心累了

岳飛子孫在清代是官宦之家,最多人認識的就是嶽鈡琪,因為他是雍正朝名將,當了徵西大元帥年羹堯的副手,攻打羅卜藏丹津軍隊,成功擊敗他們。他父親已經是高官,他是繼承家族事業,不會埋沒自己才能而已,今天很多人以種族之見說事,當時也有人寫信給嶽鍾琪,要求他反清,他卻報告了雍正,當日是滿人當政,但最多的卻是漢族人,嶽保衛當時國家,也是保衛了漢族人最多,而且今天的人忘記了一件事,他祖先當年抗金,卻是死於趙宋皇帝之手,看來他的後代是恩怨分明的人,如說報仇,就該找趙宋才對。


戰塲YOK1942419

我不知道你說的賣命是什麼意思。

請你說說,李中堂,曾國藩,鄧世昌為什麼甘願為滿清賣命?佟麟閣,馬本齋,陳翰章,為什麼為國民政府賣命?

不要動不動就用賣命這樣的字眼,好不好?你認為岳飛的後代就應該反清嗎?現在蒙元,滿清的後代多了,是不是應該打得不可開交,或者都歸隱山林才對?

你是不是唯恐天下不亂,挑撥民族感情,製造國家分裂?


太極雲飛揚

大家好,我是老王。

又一個道德怪!想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來批評別人。

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朝代都換了三個,還要忠於已經滅亡的皇帝嗎?題主是否認為滿清是金的後裔,金和大宋有仇?這是狹隘的民族觀念。清朝統一全國,就已經是中華民族一份子。不要搞民Zu仇恨。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作為普通百姓,難道就不能為了自己謀條生路!


宋構,又給了岳飛什麼?十二道金牌,一個風波亭。這樣的朝廷,不尊也罷!

國運已經沒了,就不要學明朝後裔,搞什麼朱三太子!純屬擾亂社會穩定。

百姓唯一的追求就是國家繁榮,社會安定,自己也能安居樂業。管你皇帝姓趙,還是朱。


勇戰王聊歷史

為什麼不願意?滿清是他的國家,愛新覺羅是他的皇帝,他對滿清盡忠於情於理完全沒有任何的問題。而且他本身也是清朝年間出生的人對於明朝有多少的情感在?當年郭子儀的後來還幫住蒙元滅南宋是不是也不行?人家原本就生活在蒙元對南宋是沒有任何情感可言的。好比有個中國人且是漢人在清朝的時候移民日本變成日本人,後來他的子孫後代參與侵華,即便是後來東京審判也沒法判人家賣國罪吧,雖然他是漢人先祖是中國人可她卻是日本人


苟或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生存環境不同啊。岳飛生在宋朝為宋朝盡忠是理所當然。但是,岳飛的後代卻是生活在清朝,並且宋元明清,隔著四個朝代。這之間間隔著幾百年的時間。

他生在清朝,接受清朝的教育,接受清朝思想。清朝就是他的國家,清政府的皇帝就是他所效忠的帝王。

這就好比,我們是現在的五十六個民族,我們以華夏民族,以中國悠久歷史自豪。但不管秦皇漢武曾經多麼強大,我們依舊是向著未來看齊,開創未來,改變未來。而不是回憶過去。


葉落輕羽

清朝是中國歷史的組成部分,清朝人都是中國人,當時的清廷實際上就是中國政府,為國家賣命有何不可?這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不知提問者出於什麼目的?另外,嶽鍾琪對中華民族有突出的歷史貢獻,他平定了大小金川叛亂,消滅了分裂國家勢力,為中華民族保全了一百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他的功績可以和民族英雄左宗棠相媲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