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一些初中學生學習成績差?

愛眼小貼士

農村初中學生普遍學習成績差,已經成為一個老大難的難題。老大難,老大難,老大一出面就不難。但是,上級教育行政部門這一“老大”不出面“把脈施方”,全力解決教育均衡這一老大難的難題,農村初中生學習成績差的沉痾宿疾就很難得到根治。



農村初中學生差的原因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剖析:

首先,農村初中學校生源質量堪憂。

我今年是六年級畢業班的班主任,我曾經問過一些孩子學習成績比較優秀的家長,他們對初中學校的擇校標準就是往城鎮、師資力量比較強的初級中學靠攏,哪怕那個學校收鉅額的“增生費”,也要努力爭取。而其他成績不理想的“歪瓜裂棗”,就只能呆在農村初級中學。這樣一來,農村學校和城鎮初中的生源質量一比,誰優誰劣,誰更能出成績,答案不言自明。


其次,除了農村優秀學生往城市好的學校靠攏,就連農村稍微優秀一些的教師也紛紛削尖腦袋向那些福利待遇比較好的學校溜去。

這樣一來,生源歪瓜裂棗,師資力量更是老弱殘兵,這樣的一支隊伍要打贏中考這場“狙擊戰”,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第三,家庭教育出現問題。

前幾天,我看到悟空問答中出現這麼一個提問:孩子成績不理想,要不要打?我猜想,問這個問題的家長,十有八九是農村的。

農村的孩子,成績考砸了,家長一般不是痛罵一頓,就是毒打一頓,好像好的成績都是痛罵毒打出來似的。當然,還有一種更糟糕的家長:自己只顧著賭博,玩手機遊戲,孩子的學習成績不管不問,這樣一來,不僅無法對孩子起到良好的模範帶頭作用,還會起到不容忽視的反作用。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這句話我經常在班級中的家長會上提到過。

我想,這樣的家庭如果能出成績優異的孩子,祖墳冒青煙是遠遠不夠的,那必須得冒出熊熊烈焰才行啊!


同時,在以上三個條件的制約下,農村的大部分初中學生也逐漸也形成了一種“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的庸懶散態度。久而久之,農村初中生的大部分就成了遊手好閒,把上課當寢室,把寢室當遊樂場的雙差生:成績差,素質差。

目前,國家在“教育均衡”這方面的政策是比較高調的,這一點在小部分地區做得小有成效,但在大部分地區還是原地踏步。故此,要改變這種“鬼打牆”的教育現狀,就應該想方設法讓那些城市裡比較優秀的教師引流到農村初中學校來,再把農村初中校中還不太算朽木的教師送到好的學校去掛教,讓他們在好的氛圍中“充電”,兩三年後再回來,為農村中學的教育生態注入蓬勃生機。當然,農村初中學校在各種教育設備的更新上也要走心,再苦不能苦農村的孩子,再窮不能窮農村的教育教學!


微雨潤苗

目前,農村初中學生成績得不到提高是農村中學教學面臨的一大難題。在近幾年來的教學教育工作中,筆者對農村初中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思索,歸納起來大致主要由自身條件、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筆者作為農村初中物理教學的教師,在這裡對引起初中生成績差的原因進行分析和探討,並提出了提高學生成績的策略。

  一、生源較差和就業形勢嚴峻的問題

 農村中學的教學條件比較差,在小學升初中時,有一部分成績優秀的學生到城市較好的學校讀書,還有一部分家庭經濟條件稍好又較重視教育的家長也將自己的子女送到了辦學條件較好的城區學校,造成好的生源流失;再者,大部分小學生的基礎較差,有的甚至連拼音都不會拼,加減乘除都不會算,對於更高年級的知識當然是難以接受;此外,大部分農村學生家長認為供孩子上學除了讓孩子學習一定的文化知識之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考大學,賺大錢,改變前途與命運。但現在大學生就業形勢比較嚴峻,父母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子女找不到工作,還不如那些沒讀多少書又能賺到錢的,使農民對子女受教育的期望降低。

  二、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農村家長素質較普遍較低,無法對子女進行有效的教育和

  指導。

  (1)很多家長,平常缺少與子女溝通,關心他們的學習情況,等到老師通知家長情況不妙時,先是對孩子一頓暴打,然後一頓臭罵,沒有做到以理服人,讓孩子知錯就改,反而使他們更加叛逆、厭學。

  (2)現在的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溺愛,嬌生慣養,很多事都由父母包辦,長期以來養成了依賴思想,即使成績不好也沒關係,也能衣食無憂,造成了學生不思進取、得過且過、遊手好閒、不能吃苦耐勞的壞習慣,嚴重阻礙了學習動力。

  (3)部分家長經常沉溺於賭博、上網玩遊戲,不僅對孩子沒有起到好的表率作用而且疏於管教孩子,導致失去管教的孩子經常上網吧,經常在街頭遊蕩、鬥毆、打架。

  (4)由於經濟利益,農村很多家長外出打工,而留守學生的監護人大多是自己的爺爺奶奶,當孩子成績下降、心理出現問題、行為出問題時,沒能及時得到監督和指導,導致越走越遠。

  三、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

  對於優秀生來說,預備鍾一響,他們就坐到自己的座位上等老師上課。上課時,就認真聽課,認真做筆記,認真思考。而對於差生來說,要等到上課鈴響了,他們才拖拖拉拉地走到座位上,還不失時機地跟同學玩一下,有的沒帶書,有的沒帶筆。在課堂上,真正做到認真聽課的沒幾個,有的坐著發呆,有的在搞小動作,有的在打瞌睡,課堂紀律鬆鬆散散,提不起精神。老師積極、耐心地做他們的思想工作,可他們堅持不到兩天,就舊病復發,這些學生已經養成壞習慣,就是好動,學習沒興趣、沒信心、沒恆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將他們引導到好的軌道上來,的確很難,要付出比優秀生多好幾倍的努力。因為他們基礎差,聽不懂,而不認真聽課,反過來,他們不認真聽課,使他們成績更差,造成惡性循環。

  四、學校存在教學條件不完善的問題

  大部分農村初中,教學設備不齊全,或是陳舊滯後,雖然新添了部分設備,但實驗還是不能完全開展,學生實驗沒法做:一方面缺少實驗器材;一方面沒有實驗輔導員,人手不夠;還有就是學生基礎差,素質低,大部分學生做實驗不是為了學習知識,而是隨便擺弄著玩,隨意拆、摔,甚至偷拿器材,單獨一位老師管不了六七十位學生。如果不做實驗,全部講解理論知識,特別是實驗學科,收效很低,這也是阻礙學生學習發展的因素之一。

  (1)農村學校還存在著“大班制”

  一個班的學生人數是六七十人,甚至是八十多人,教室裡的學生很擁擠,初中生本來就處於好動、好玩的年齡斷,人多更加給他們提供了交頭接耳說小聲話、搞小動作的機會。而且人太多,老師教育和輔導起來也很困難,常常有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這也是影響學生成績提高的一個因素。

  (2)教師收入低

  教師比其他同等能力的行業的收入低很多,迫於經濟的需求,導致不少老師從事第二職業,沒有將全部的精力用在教學上。

  (3)教師工作分配上不夠合理

  教師有時所上的課程與自己的專業不對口,不能發揮教師的特長。學校也缺乏有效的激勵和淘汰機制,造成了庸者自庸,優者思遷的狀況。

  由此可見,要想提高學生的成績,不只是老師的責任,應該是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相結合,共同監督和管理好學生,讓學生在好的家庭氛圍、學校氛圍、社會氛圍裡健康成長。此外,適當地提高農村教師的待遇,只有生活有保障了,教師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再者上級領導部門儘量多給農村中學提供器材、教學設備,讓農村中學的學生也享有平等的學習條件,只有這樣,才能使農村中學生成績的提高成為可能。


多多趣聞

雖然農村有很多學生學習很好,但是我贊同題主的這局話!

為什麼農村學生普遍學習成績差?

有一下幾個原因


1學習環境

現在中國基本上已經普及了教育,國家也實行了很多年的義務教育,加上社會的捐助,很多農村的小學也不是以前的土瓦房了,但是很多地區的環境還是很差。

大家還知道之前的“冰花”男孩吧,每天要徒步4.5公里上學,還有一些地方每天56點就得起床去上學,這樣的奔波,很難有好的精力學習。

其次師資力量也是一個問題,偏遠地區的學校,甚至一個學校就1 2個老師,所有年級學生就一兩個老師,這很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而越來越少的老師願意去偏遠地區支教,特別是好的老師,在城市有很好的發展,更加不想去,也就導致老師的稀缺。

2家庭原因

農村很多貧困家庭,對於這些家庭來講,供孩子上大學是很困難的事情,所以急切的是馬上有收入來源,所以希望孩子更多的是,上到初高中就出去打工,開始掙錢。

並且農村和鄉鎮留守的多為老人,知識水平偏低,對於孩子的教育很難跟得上,並且很多時候都管不了孩子。畢竟隔代,更多的是溺愛。


梅花禁衛

  

我生長在農村,對於為什麼農村初中學生普遍學習成績差這個問題,我有不同的見解。如果說20多年以前,農村初中學生成績一點也不差,但是對於現在,普遍成績差的原因可能有好多方面。

  首先,現在的孩子家家只有一兩個,都是掌中寶貝,父母的心頭肉。很少家長不重視孩子的學習的,為了孩子上好學,全職在家賜候孩子的媽媽不計其數,課後找老師輔導作業,每一次期中期末大考,家長甚至比老師學生還緊張,到處找試卷,在網上找,然後打印出來讓孩子做,害怕自己的孩子成績考的差。現在小學時候孩子們的成績都不錯,考個85分以上的佔班級多數。

  那麼到了上初中的時候,家長因為孩子小學的成績非常不錯,就轉到縣城更好的學校去上初中。而留在鎮裡上初中的孩子大部分是家長沒有能力或認為”是金子在那兒都會發光“的理念,所以說,鎮裡初中學生要麼是成績極端好的,要麼是成績極差的。整體水平還是偏向差生多。我們這裡鄉鎮中學初三300名學生,中考考入市級一中佔一兩個,考入縣一中佔30個左右,考入二中佔20個左右,看起來挺不錯的。

  其次,有部分父母為生活所迫不得不外出打工,家裡只有爺爺奶奶在家照顧孩子,隔代教育偏向溺愛的多,只滿足孩子的生活上的需要,孩子的思想教育欠缺。從小就要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要努力學習,奮發圖強,用飽滿的知識充實自己的靈魂,要積極向上,遇困難不退縮,為自己學習,為家人學習,為國家學習。有了豐富的知識就能在浩翰的海洋裡遨遊,就能在日益發達的社會策馬奔騰。而這些正是初中時代的學生,需要家長在身邊監督與激勵才能完成的人生中一個里程。

  最後,我作為家長,呼籲各位同行,為了孩子們有個更美好的人生,請陪伴我們的孩子一起成長,無論孩子將來是成功還是失敗,做到不留遺憾,永不後悔!


沙漠風暴一滴水

農村初中學生學習成績差,是農村老師面臨的一大難題,也是部分農村家長頭疼的問題。原因有以下幾點造成的:

一.社會問題

1.農村初中生源差:小升初考試後,一部分優秀小學生進入城鎮初中就讀。大部分學生進入農村初中學習,她們普遍基礎知識差,有的連拼音都不會拼,加減乘除都不會算。進了初中以後根本聽不懂,更不用說接受知識。

2.就業形式嚴峻:現在大學生就業形式越來越嚴峻,農民對子女受教育的期望值降低。

二.學生問題

學生很多沒有學習目標,學習的熱情不高。優秀學生都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大部分農村學生在學習上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農村學校雖然苦,但學生在學習上不吃苦。

三.家庭問題

1.農村家長對子女學習的問題溝通少。

2.家長在孩子學習上溺愛,嬌生慣養。孩子放假了,有些家長讓孩子滿街跑著玩,說“放假了,讓孩子歇歇腦子。”

3 .家長沉溺於賭博,上網玩遊戲,對孩子不管不問,沒有起到表率作用。

4.經濟利益下,農村家長外出打工,農村初中學生成了留守學生,大多由奶奶爺爺監管。孩子的成績下降問題,心理問題,行為問題奶奶爺爺不能監督指導。

四.學校問題

1.農村初中學校普遍設備不齊全,設備陳舊,學生跟不上時代節奏。

2.“大班制”:班級人數有的七八十人,八九十人。教室擁擠,課堂效果差,老師很難輔導到位。

3.教師工作分配不合理:部分老師專業不對口,學校安排工作不到位。學校分課存在不合理現象,任課節數有多有少懸殊,致老師上課的積極性不高。

農村初中學生學習成績差,不只是老師的責任,希望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緊密結合,共同監督,管理學生,給學生創造好的家庭氛圍,學校氛圍,社會氛圍,才能提高農村初中學生的學習成績。


永遠在路上892

第一,學生的基礎差。由小學升初中的時候,成績好的學生都選擇去縣城讀書了,只有考不上縣城的學生才會甘心在農村中學就讀。優生和學困生的差距天壤之別,一開始農村初中的學生就輸在起跑線了!

第二,家長不重視。農村盛行“讀書無用論”,很多家長把“上不好就去打工”掛在嘴邊。而城市的家長不知在孩子的教育上傾注了多少心血,支持孩子上補習班、培訓班,時刻和老師保持聯繫,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檢查孩子的作業,簡直就是貼身教師。重視程度不同,對學校和教師的要求執行的也不同,結果自然也不相同,造成了優秀的越優秀,差的越差。



第三,優秀教師的流失。農村教師爭著搶著向縣城跑,有點名氣的老師甚至到大城市應聘走了。沒辦法,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選擇更好的工作環境和待遇是別人的權利。人才的流失直接導致教育的質量不如從前。雖然每年也會有特崗教師過來支教,都是治標不治本,服役期一過,都會拍屁股走人。


要改變農村學生學習差的局面,還要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縮小城鄉差別,做好學生接受教育宣傳,增強家長的認識,提高農村教師的收入,在晉級、評優等方面傾斜農村教師。


Free呼啦啦

孩子的學習成績是每一位家長和老師都關心的話題,為什麼農村中學的孩子會出現成績普遍較差的現象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們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


第一、生源方面。現在但凡孩子成績好點的家長,都會把自己的孩子往城裡送,再窮不窮教育,再苦不苦孩子。在小學升初中時,大部分優秀的生源往往都流入了城裡的中學,少部分的學生由於經濟條件原因留在本地農村上初中,這一點從根本上導致了農村中學優秀生源減少。

第二、家長重視教育程度方面,城市的孩子家長,往往從幼兒園就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成長,給孩子輔導作業,培養他的興趣特長,上補習班,和學校老師緊密聯繫等等。反觀農村孩子,有的是留守兒童,父母為了生計往往要出遠門,甚至一年之中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不足數月,自然,孩子缺少親情的關愛和學習的督促,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有的家長並不重視教育,或者有著錯誤的教育觀念,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是學校的責任了,更有甚者,說孩子來學校就是來長身體的。顯然,在生活的物質基礎沒有得到滿足之前,孩子的教育只能放在一邊。



第三、師資力量和學習環境方面,在城市中學,老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普遍較高,學校環境好,教學設備齊全,班級學生整體水平好,學生競爭力大,學習氛圍濃厚。自然,這樣的學校是家長的首選,孩子在這樣的學校讀書也能夠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我們對比農村中學,師資力量在近些年有所好轉,國家對農村教育還是很重視的,但是相比於城市還是有所差距,學校環境,文化建設方面比較薄弱。現代化教學設備應用不廣,最主要是學習環境差,優秀的學生沒有感到競爭力和壓力,成績差的學生越來越差,學習氛圍差,這樣一來對孩子成績的影響是巨大的。我們知道,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城市和農村的貧富差異造就了二者在教育方面的不公平,隨著這樣的發展,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差距會越來越大。也希望國家能夠對教育更加重視起來,將這種差距縮小,讓農村的孩子也能通過努力學習有一個好的未來,當然,每一位家長和老師也應該對孩子的教育負責,呵護孩子的成長。

優生劣汰,物競天擇,這是事物的發展規律,孩子的教育是家庭本,教育之本。國家之本。希望我們的教育會越來越好,孩子的明天和未來越來越寬闊!


選平致遠

我本身初中就是在農村的一個普通中學學習的。談到這個問題,結合我本身和我所認識到的現象,我有以下觀點。

第一,和城市或者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相比,農村的小孩子能接觸到優秀資源特別少,不管是學校還是老師,還有同學等等,這些硬件條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同學的成績,比如說沒有優秀的老師沒有優秀的教學設備,而且初中的小孩子正處於青春期叛逆心理嚴重,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讓一個農村的初中生自己主動去努力學習,這個可能性是很小的。就拿我自己來說,我初中的時候成績還算可以,但是因為周圍的同學都不努力我覺得就算我不認真學也不會有人和我競爭,就特別懶散沒有戰鬥力,而且眼界淺短根本不知道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

第二,農村的很多可以說是大部分家長雖然說關係孩子的成績但是思想覺悟不高,不會說願意花錢給孩子請輔導老師,做不到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甚至也不會安慰鼓勵。這讓處於叛逆期的初中生和父母關係惡劣以至於影響學習。甚至於很多家長外出工作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照顧,爺爺奶奶一般比較溺愛孩子,父母只提供經濟上的支撐,根本不會關注孩子的學習與心理,這些原因就更加導致了初中生的叛逆,這種情況下,學生是不可能安心學習的。

相比來說,城市的家長思想覺悟更高,而且家裡一般都是一個孩子關注度較高,再加上經濟能力比較強,就更能拉開農村孩子了。


Paggy5444

對於農村學生的學習成績,一直是個問題。每個學生經歷了幼兒園,小學,到初中。農村學生經歷了小學的學習,有了些許學習經驗,小學的學習或許是很輕鬆的,他們無憂無慮,還沒有意識到學習的嚴格,和緊張感,他們之間的競爭壓力很小,讓他們有了一種似乎學習很簡單,不知道學習到了一定地步,也需要一定的付出和汗水。

為什麼農村一些初中生學習成績很差?小學生到了初中,還擺脫不了小學時的天真,他們覺得自己還是可以瘋狂的去玩,去耍,沒有意識到學習的重要,導致剛進入初中的他們在一開始沒認真,光去想著玩,在初一就一再把學習拋在一遍,起跑時落後了,到了初二,初三,或許想要去補習,也不是很容易,不簡單。他們一而再,再而三的不知道該去怎麼辦,當他們到了初二,意識到了學習,那時候的他們找不到方法去彌補初一玩耍的過失。

現在,一個孩子到了初中就開始有些許的叛逆,他們覺得不想再讓家長管束。在他們小的時候,一直都是在家長幫他們安排,家長讓他們去幹什麼,他們會聽。到了初中,大部分學生都會住宿在學校。這個時代年齡的他們,會接觸到很多的外邊世界的信息,道理。他們會覺得家長有些東西說的並不對,有差錯。農村的家長一般都不具有太高的學術水平,他們只是一味地用老一套的管理方法來教育孩子。而時代在進步,孩子們心理會逐漸發生變化,他們也無法用自己的語言邏輯來安撫孩子的心靈。在各方面的因素下,他們或許無法在學業上上心,去追求更好的學習成績,只是一味地想要融入社會,去耍。所以在農村,初中的時候,孩子們心理已經有了些許變化,孩子們無法及時排除,就會使學業一再落後。導致一些初中生的學習成績很差!


倪友金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觀因素,也有學生本身的主觀因素;也有來自學校、家庭、和身邊人的影響。

學生學習動機不足或不明確。表現在: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不良網吧,玩遊戲等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家庭因素的影響。一些學生受到家長及社會上“墜落”現象的影響,誤認為知識不重要,上了大學又怎麼樣,不照樣還是找不到工作。

學生沒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不知道為什麼而讀書。

首先,過重的課業負擔,超長的學習時間長,(農村有些中學,學生學習時間為05:00——22:00)導致學生興趣下降。其次,教師教法陳舊、古板、師生情感不和諧,同樣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學生意志薄弱,耐挫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愛開小差。學習是件苦差事,雖有理想,但需要一定的時間及毅力,現在的多數中學生都被父母過度溺愛,父母包辦一切。因此很多學生無堅持性,意志薄弱。碰到困難便打退堂鼓,長期下去,便產生厭學情緒。

一般地說,大多數的厭學學生的智力是正常的,但容易為情緒左右和身邊人容易發生轉移;對難學和討厭的功課,往往偷懶取巧。他們的自控能力比較差,當在學習過程中碰到困難、成績不佳或受老師冷嘲熱諷、輕視,家長的打罵或受到外界的某些誘惑之後,就會興趣轉移,產生厭學的心理;自卑,付出和回報不成比例,我校九年級一位學生是這樣寫道:“我每天拼命學習,晚上最後一個離開教室,可是成績總上不去,一次一次地挫敗,又受到老師、同學的嘲笑,父母的責罵,我已經對學習失去了信心。”我覺得吧,只要學習方法對,就一定能能學。

學習負擔過重是其重要原因。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有其自身的規律。然而,老師佈置的作業太多,過重的學習負擔不僅讓學生漸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而且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阻礙他們的成長和發展。造成學生對學習的厭煩甚至恐懼的心理。

學習的同時,也需要情感的交流,教師的愛,教師只有關愛、理解和信任每一位學生,特別是有厭學情緒的學生,學生才願意接近教師,才能取得教學的最佳效果。

除此之外,也希望在同學間被接納,尋求同學、朋友的理解和信任。反之,則會促進學生厭學情感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