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终极解密:人像摄影之焦距得秘密

在摄影领域中,大的分支无非可以分为人、景、物这三大类。其中不乏人像摄影为大多数摄影者所爱。很多时候,我们会直接被某一张人像作品所震撼,也许是那种作品得眼神,也许是姿态,亦或是某一个细节。总之,一幅好的人像作品有太多地方值得考究。

[干货分享]终极解密:人像摄影之焦距得秘密

那么,到底如何才能拍出完美得人像呢?今天我会花一定的篇幅给大家讲一个关于人像摄影得终极法则:焦距的配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当你刚刚踏入摄影的大门时,大师会告诉你,想要提升拍摄水平,一定得有一个定焦头。或者直接推崇大家所公认得50mm定焦镜头让大家尝试。并且很多著名得人像摄影大师也一直常用50mm的定焦镜头作为挂机头。那么焦距到底对我们的画面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呢?

[干货分享]终极解密:人像摄影之焦距得秘密

这里我将会从物理学角度和心理学角度给大家进行解释关于焦距的奥秘。

首先,我们只要接触过摄影的同学就知道,拍照片一定要选用合适的焦距!什么是焦距?按照课本的解释指的是:镜片中心到感光元件之间的距离称为焦距。

[干货分享]终极解密:人像摄影之焦距得秘密

按照这个定义,焦距影响的即是视角。焦距越短,视角越广;焦距越长,视角越窄。(大家想要更好的理解这一点可以尝试用手捏成一个圆形,然后来回靠近自己的眼睛,眼睛通过中间的圆看向外面,就会发现视角的变化。)好了。课本的解释到此就结束了,于是我们的思维只停留在了:想要拍摄更加广阔的画面,需要用广角,想要把某个远距离的景物拉近需要用长焦。

[干货分享]终极解密:人像摄影之焦距得秘密

但是,这句话并没有解释什么叫合适的焦距!所以,想要真正用好焦距,我们还需要了解焦距在心理学上是如何解释的!

首先,大家来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当你和一个人面对面交谈的时候,你有注意过你的潜意识看见这个人时他停留在脑海中的画面效果吗?如果有注意过,你会发现脑海中是这个人的半身像的效果。因此,与人正常交谈的距离,一般1-2米之间。人最习惯的就是看着这个人的半身效果。我们都知道,人的眼睛其实就相当于是我们的相机镜头。因此,当我们再用全画幅相机拍照时,让一个人像效果符合我们人肉眼的惯性思维,就会看起来更加自然,能有一种“临场感”存在。

[干货分享]终极解密:人像摄影之焦距得秘密

而回到我们刚刚的这个例子,半身人像刚好就是采用全画幅相机配合50mm的焦距在1-2米处拍摄人像时所拍到的画面。所以,按照人的心理感受来说,如何拍出一个感觉自然,能够打动人的人像作品,其核心方法就是采用到符合人心理视觉感受的焦段来拍摄。我把这一点称之 为:“视觉焦段”。

“视觉焦段”的使用方法:

1. 拍摄环境人像的效果 采用35mm

[干货分享]终极解密:人像摄影之焦距得秘密

2. 拍摄半身人像的效果 采用50mm

[干货分享]终极解密:人像摄影之焦距得秘密

3. 拍摄大半身人像效果 采用 85mm

[干货分享]终极解密:人像摄影之焦距得秘密

4. 拍摄小半身人像或远距离全身拍摄 采用135mm

[干货分享]终极解密:人像摄影之焦距得秘密

5. 抛离环境因素突出人物主体(例如T台上突出某一模特) 采用200mm

这5点就是人像拍摄时焦距使用的核心指导思想。接下来告诉各位该如何去按照这样的思想进行使用。

首先,按照我们的惯性思维,在拍摄一个人想时,我们会这样去思考:

拍摄一个人——拿起相机调整参数——通过焦距改变画面视觉——按下快门

但是,这样的方法并不够准确,为了拍好人像你应该这样思考:

拍摄一个人——拿起相机调整参数——思考拍摄何种效果人像(半身?全身?小半身?)——按照视觉焦段调整到合适的焦距——通过来回走动使画面达到该有的人像取景范围----按下快门

好了,各位同学看见了吗?正确的思维应该是像这样的思考。很多摄影大师由于长期的训练,已经有了关系思维,所以当他们在拍摄时,即使不加刻意思考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所以,为了拍出更好看的人像,大家可以先尝试按照这样的方式来进行练习。提升自己画面的临场感! 大家学会了吗?

在下一周,我还会给大家讲解人像取景的另一个终极秘密——视线高低对画面的影响。

讲摄影,我们是认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