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民族與國家12」——周人

周人

周,姬姓,奉后稷為始祖。姬姓出於黃帝集團,周人自稱:“我姬氏(姓)出自天黿”,認為其始祖后稷,是舜禹時農官,“及夏之衰也,棄稷弗務,我先祖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竄於戎狄之間”。

「中國古代民族與國家12」——周人​周人的感生神話:后稷之母為姜姓有邰氏的女子,名姜嫄,因為踏了上帝的大腳印,感而有孕,生了后稷。 先秦記載自後稷至文王傳15世,實際上自傳說中唐虞到古公直父立足於周原已經歷千餘年。

而古公以前周人先公的事蹟只顯示了各時期的特點,所以古公直父以前世次,僅為各時期周先公的代表,並非真的父子相傳。 周朝建立以前,周人的歷史可分為兩個階段,即周人的起源與初興及周人的興起與建國。

(一)周人的起源與初興

「中國古代民族與國家12」——周人​周始祖后稷之母出自姜姓有邰氏部落,當時的“姜”即“羌”,已成為定說;姜姓出自炎帝集團,與黃帝集團姬姓周人世為婚姻。這種原始的族外婚,不僅表現在由母系轉向父系時,只知后稷的母名為姜原;延及周人開始在歧山地區興起的古公亶父,也是娶的姜女,後被追諡為太姜;周朝開國之君武王發以大公望女為妃,即邑姜;甚至周朝建立以後,姬姓諸侯,仍以與申、呂、齊、許等姜姓諸侯通婚為常制。

在一定程度上說,周朝是姬、姜兩姓族聯盟建立起來的王朝。 姜原的有邰氏部落及后稷所居之邰,歷來註釋在陝西武功縣境,這裡是關中平原西部,在古公亶父開發的周原境內,周人起源當別有所在。考古發現,陝西龍山文化(客省莊二期文化)主要分佈在涇渭流域,與先周文化的分佈重合,而且有承襲發展的關係。

「中國古代民族與國家12」——周人​先周文化目前已知的分佈:北界達甘肅省慶陽地區;南界止於秦嶺山脈北側;西界在隴山及其主峰六盤山東側;東界的北端在子午嶺西側,南端以涇河下游及今西安市東郊的滬水和灞水一帶為界。全區南北長約300多公里,東西寬約200多公里。

大致相當於今陝西省寶雞地區和咸陽地區,以及甘肅省的慶陽地區和平涼地區東半部。這些先周文化若按年代早晚,第一期稍早於古公亶父時期,以涇水上游陝西武長縣碾子坡先周文化為代表;第二期以碾子坡先周晚期墓葬、岐邑劉家村先周墓葬及長武縣下孟村先周遺址為代表,年代大致相當於古公亶父、季歷時期;第三期以豐邑先周文化遺存及這一地區先周墓葬為代表,其年代約略相當周文王、武王準備滅商時期。

「中國古代民族與國家12」——周人​上述三期不同年代的先周文化,其中第一期遺存迄今僅在涇水上游地區發現,由此可以推斷,古公亶父以前活動範圍集中於徑水上游。這一地區正是黃帝集團發源之區,而距此不遠涇水以南,渭水上游以北今陝西隴縣的吳山,又稱嶽山,據考定即姜姓四嶽集團發源之區。 后稷之後,周先公在不窋及鞠的時期,處戎狄之間,從其俗,到公劉時期,雖仍處戎狄間,卻大力發展農耕,並沿漆、沮二水南下,渡渭水獲取木材及其它物資,積累財富,四周各氏族貴族多來歸附,“周道之興自此始”。

公劉奠下基礎,到慶節時正式立都於豳,已具有王朝前古國的規模。豳的地理位置,一說在今陝西省彬縣,一說在今陝西省旬邑縣。兩地都在涇水上游南部,實包括今長武、彬縣、甸邑一帶。按《括地誌》的記載,“不窋城”在今甘肅省慶陽縣境,豳在今彬縣境,則公劉,慶節時期,是從涇水上游北部遷徒到涇水上游南部的。 在豳原經營了大約三個世紀,於是周先公進入了向周原發展而興起立國的階段。

(二)周人的興起與建國

「中國古代民族與國家12」——周人​大約在公元前12世紀,周先公古公直父受到了遊牧人戎狄燻育的攻擊,在豳原不得寧居安業,於是率私屬渡漆、沮兩水,來到渭水中游,止於岐下,開發周原地區。不僅豳人舉國遷徒,其它部落也有不少隨古公遷到周原,作了他的屬民。於是古公大刀闊斧,革除戎狄習俗,發展農業,營築城郭室屋,按地緣編定社會組織,設立五官,實際上奠定了立國與翦商的根基。

周原位於關中平原西部,距今西安市約100公里,北倚岐山,南臨渭河,西側有汧河,東側有漆水。廣義講,周原包括今鳳翔、岐山、扶風、武功四縣的大部分及寶雞市、眉縣、乾縣等縣的小部分,東西長約70公里,南北寬約20餘公里。這裡在先周不僅有渭水下游諸支流水系的豐富水源,便於航行與漁業,地下泉水也很豐沛,土地肥沃,灌溉方便,是一個對發展農業十分有利的地區。

「中國古代民族與國家12」——周人​狹義講,周原即指周人當時的中心,今岐山縣京當與扶風縣黃堆、法門之間。周人自涇水上游南下,越過樑山不往東南來到渭水中下游今西安市附近而往西南來到渭水中上游周原,除了周原自然條件如《詩•大雅•綿》歌頌的那樣“周原既既”,最重要的是商朝的方國已達到渭水中下游,比如周興時敵國崇,在今西安市西南戶縣。在渭水中下游已發現商文化遺址,證明商朝的統治範圍已達渭水中下游地區。

周人在周原站住腳以後,初具立國規模,國號為周,蓋以族名為國名,並且很快引起了商朝的注意,甲骨文出現了“伐周”等記錄。 古公直父或許已稱大王,或後被追諡為太王,死後由最小的兒子季歷繼承。他是周文王的父親,在商王武乙三十四年朝商,成了商朝的方國。商朝以任姓女子嫁季歷,這就是文王的母親太任。


「中國古代民族與國家12」——周人

季歷一方面臣附於商,同時積極展開對周圍戎狄部落的兼併與征伐。商王武乙三十五年,周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這一勝利也許引起了武乙的注意,“武乙獵於河謂之間,暴雷,武乙震死”。太丁(文丁)二年,周人伐燕京之戎。燕京,山名,為汾水發源處,如此長途徵代,周師大敗。

太丁四年,周人伐餘無之戎,克之,周王季命為殷牧師。太丁七年,周人伐始呼之戎,克之;太丁十一年,周人伐翳徒之戎,捷其三大夫。不久,季歷被太丁所殺。 太丁死後,其子帝乙立,“殷益衰”,而周文王昌繼王季而立,成為商朝西伯,即西方諸侯之長,並且與九侯、鄂侯同為商朝的三公。

「中國古代民族與國家12」——周人​商紂繼位後,囚周文王於麥裡,周以美女名馬獻於紂,紂釋文王,而文王以德政與紂的暴虐形成對照,影響日大,解決虞(今山西省平陸縣)、芮(今陝西省大荔縣)兩國爭端,兩國附周。又伐犬戎,滅密須(今甘肅省靈臺縣西南)、黎(蓍,今山西省長治縣西南)、邘(今河南省泌陽縣西北)、崇(今陝西省戶縣)等國,建都豐邑(今西安市郊灃水西岸)。

周的實際統治已深入商朝境內,達到了山西省南部、河南省西部以至中部。周文王又招賢納士,姜姓呂尚、楚人鬻熊、孤竹(今河北省盧龍地區商的時姓封國)君二子伯夷、叔齊及商臣辛甲等歸周。 文王在位50年未及滅商而死,子武王發以呂尚為師尚父,弟周公旦等為輔,即位後九年(一說十一年)大會諸侯於盟津(今河南省孟縣西南、孟津東北),相傳諸侯800來會。

「中國古代民族與國家12」——周人​武王十一年(一說十三年)以戎車300乘,虎賁3000人,甲士4.5萬人並會集西土各族庸(今湖北省竹山縣)、蜀(今川西、陝南)、羌(周以西隴山兩側)、髳(今山西省平陸縣)、微(今陝西省眉縣)、盧(今湖北省襄樊市西南)、彭(今湖北省房縣)、濮(今川東、鄂西)伐紂,戰於牧野,滅商,建立周朝。 自周武王滅商至幽王,歷11王,大約為公元前11世紀初至公元前771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