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戳有什麼用?它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隨著科技的發展,通訊工具也是日新月異。曾經常見的郵戳現在也少見了,甚至十幾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都很少有人知道郵戳這個東西了。那麼,什麼是郵戳呢?它有什麼作用?又怎麼發明出來的?

郵戳有什麼用?它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郵戳,是郵政戳記的簡稱,是郵政部門在處理郵政業務時加蓋在郵件或郵政業務單式上的各種戳記的總稱。其上一般標明郵件寄出收到的時間地點,郵政日戳獨具時間管理功能,是郵件傳遞時間和時限的查詢依據,也是研究郵政發展和集郵收藏的重要項目。

郵戳有什麼用?它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郵票誕生前,歐洲各國郵政大多實行由收信人繳納資費的方法,按路程遠近確定郵費的多寡將郵費寫在信封上,由送信人收取;有的國家還規定議員、大臣等政界要人寄信免資,因而整個郵政費用就壓在一般平民用戶身上。由於昂責的郵費超過了收信人的經濟支付能力,所以寄信收信雙方常將事先約定的信號標在信封上。收信人以支付不起郵費為由而拒收信件,自然免不了引起爭執。

郵戳有什麼用?它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針對這種情況,時任英國郵政總長的亨利·比紹普認為必須找到一種方法來對投遞速度進行有效監督。(其實早在15世紀30年代,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的郵局就首先使用了世界上第一枚只標註地名而沒有日期的郵戳。)

郵戳有什麼用?它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基於這種想法,亨利·比紹普設計了一種日期郵戳,並於1661年4月首先投放到倫敦中央郵局郵政營業櫃檯使用。這種郵戳比現在使用的郵戳要簡單的多隻有月份和日期,人稱“比紹普郵戳”。

郵戳有什麼用?它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比紹普郵戳”在倫敦國內郵局一直使用到1787年,在倫敦國際郵局一直使用到1797年,後被另外一種帶有年、月、日、時的郵戳所取代。

郵戳有什麼用?它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後來世界各國使用的郵政日戳雖略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與“比紹普郵戳”的設計思想和實用功能有承續關係的。

郵戳有什麼用?它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