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GTALK-21-」「專題」遛狗是個技術活兒(2)—眼中的彼此

「DOGTALK-21-」「專題」遛狗是個技術活兒(2)—眼中的彼此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uTmqTGCglkhR87Il-Bvb4Q

【專題】遛狗是個技術活(2)

DOGTALK 21:【眼中的彼此】

1從一個誤區到另一個誤區

我們傳統的眼光,將狗看成一個與豬牛羊毫無差別的牲口;

接下來把狗看作一個工具,呼來喝去,用暴力使之臣服的人類工具;

隨著文化的發展進步與交融,我們又漸漸把狗看成了一個人,當作孩子一般縱容溺愛;

又隨著狗狗行為問題的爆發,我們又開始把人性的光環從狗身上剝離下來,開始把狗看作一個簡單的動物,雖然行為上不再對狗粗暴,但精神上依然粗暴地想去駕馭牠們,左右牠們的行為,而忽略了狗本身的需要、目的表達,以及選擇。

這一個個轉變,是一種進步,卻又其實無異於從一個誤區進入另一個誤區,總是把握不住其中的真諦,所以也總是讓我們的教養和訓練收效甚微。

從之前的文章【是人馴化了狗,還是狗選擇了人】以及【談談狗與人類的共生進化】(點擊閱讀相關文章)中,我們就談到過狗與人的關係問題。

原始家犬的出現跟原始人類出現時間吻合,留在人類社會的家犬祖先放棄了自我的成長,以幼齡化延長的形式,保留了孩童時的性格。牠們不像仍然生活在野外的狼,長大後開始自把自為,更多地訴諸於暴力去爭奪位階。即便幼狼時和藹可親,但成年後卻野性難馴,獨立孤傲,在意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同伴;而家犬祖先們卻選擇了保持幼崽的習性,牠們溫和可愛,活潑愛玩,牠們放棄了性格上的完善,犧牲了自身的成長,以進化式倒退的方式,與人相得益彰,共生進化,從人類這裡得到指導幫助,配合人類完成各種工作。

「DOGTALK-21-」「專題」遛狗是個技術活兒(2)—眼中的彼此

狗是遠古人類第一個馴化的物種,正是有了狗的幫助,原始人才能更好的與自然抗爭,生存繁衍至今,成就當今燦爛的文明。如果沒有狗的介入,人類的進化不一定就是現在這個歷程。狗與人攜手走到今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狗不是牲口,狗不是工具,狗不是孩子,狗不是人,狗也絕不是簡單的動物。狗是這個地球上與我們人類最親近最獨特最能理解我們,甚至超過黑猩猩等靈長類動物的特殊生物。

我們需要真正地瞭解牠們!

2“過猶不及”,一窺狗狗的內心

“過猶不及”這是一句古話,是想說給那些把狗當人看的朋友。

狗是一個了不起的動物,牠們是如此不可思議地能夠理解人類的情緒、行為、肢體語言。可是,請記住,牠首先是動物,是狗,是某一個犬種,最後才是你眼中的毛茸小人。

狗的情緒分成主情緒和次情緒,在這當中,牠們的確和人一樣,擁有一部分相同的情緒,牠們有“喜歡/愛”、“懷疑/害羞”、“喜悅”、“生氣”、“恐懼”、“厭惡”、“滿足”、“痛苦”、“興奮”。這些情緒,等同於人類幼兒2歲半時擁有的情緒,但是,狗狗的情緒發展也就到此為止了。

對於人類幼兒,3歲的幼童,才會產生“羞恥”“驕傲”的感覺;而“罪惡感”要到3歲半才會有;而“鄙視”這種情緒要到4歲才會出現。而狗,卻根本沒有發展到這個階段。牠們並不具備這些情緒。(注意,智力和情緒是兩碼事。

「DOGTALK-21-」「專題」遛狗是個技術活兒(2)—眼中的彼此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看到狗狗的一些擬人化的行為,加上我們常說狗通人性,於是很多人就將這諸多行為冠以人類行為目的和情緒的解釋。將同性狗之間的騎跨行為看作同性戀,把狗狗的迴避信號看作鄙視,把狗狗的行為習得結果看作嫉妒,把適應力行為看作報復,等等等等。

我認為,這不是你愛狗的表現。愛,就應該真正瞭解牠,不應該誤解牠。甚至套上一些不好的評判,這是對狗最大的不公平!

「DOGTALK-21-」「專題」遛狗是個技術活兒(2)—眼中的彼此

1負罪感?!

狗有沒有負罪感?

相信很多主人都有這種體驗,他們發現狗做錯事時(比如咬壞東西,破壞傢俱,偷吃了不該吃的食物等),狗狗都會表現出內疚的樣子,彷彿是在為自己的錯誤向主人道歉。這到底是人們的想象?還是狗狗真的具有這種情緒呢?

我們按兩種情況分析:

第一種是主人看到了“Crime Scene”,於是,心中的火“騰”就升起來了,於是,我們人的情緒、能量、肢體語言,一瞬間就被狗捕捉到了。這裡,狗的習得記憶就出現了。很多人都打過狗,特別是面對心愛的物品被咬得一團模糊以後。即便沒打過,那種生氣憤怒的情緒都產生過。而狗在這時也就習得了(知道)接下來將會被“修理”的悲慘結局,於是,表現出俯首帖耳乖乖聽話的姿態。這不是內疚,不是負罪感,而只是對記憶的結果恐懼就足以表現出的行為。捱過打的狗,你一揚手牠就做出躲避動作,跟這種邏輯實際差不多。

第二種是主人剛進門,還沒有看到犯罪現場,可狗狗就以易於平常表現的乖巧跑過來向你示好。這種情況,當然不能是出自於感知到你的能量情緒而產生的恐懼。以往的經驗告訴狗狗,只要主人發現自己搞了破壞就會生氣“懲罰”自己。而狗狗也習得了、清楚地知道了某些事情是不能做的。但是心裡想“爺就是控制不住啊!”,於是感性的洪水衝破了理性的柵欄,突破規則,只追尋片刻當下的誘惑和暢快。但做了之後,依然知道這是做了會導致壞結果的事情。“主人發現了不是會生氣麼?那麼我就提前安撫他,阻止他出現生氣的行為反應,這樣對我有利!”這種表現說明狗狗知道自己犯錯會導致不好結果,於是單純是為了規避不好結果,用不管是討好上級,還是安撫下級的心態,做出示好的行為。但這和負罪感依然不同,因為,如果沒有做好行為糾正,下一次牠一定還會繼續這麼做。

「DOGTALK-21-」「專題」遛狗是個技術活兒(2)—眼中的彼此

2嫉妒?!

我們經常覺得狗會嫉妒、會吃醋。

比如,遛狗途中,一隻陌生的興奮狗跑過來撲你舔你,你見牠可愛也去摸了幾把,於是,你家狗“不高興”,“嫉妒”了,攻擊這隻陌生狗。而實際上,你的狗可能是出於不接受這隻陌生狗的興奮能量狀態,出於保護你這個群體成員,出於本身把你看作資源的佔有而表現出拒絕其他個體接近的這些行為。這不是嫉妒吃醋。

要說明這個問題,可以從下面這個實驗裡面來理解:

【實驗對象】50只狗,分成2組

【實驗內容】與每組成員握手,並且給予食物獎勵。改變食物獎勵的內容,看兩組表現有什麼差異。

【實驗過程與表現】

(1)分別與每組狗狗握手,並給予一個小肉乾獎勵。發現兩組狗狗都能做出握手行為,態度積極;

(2)給第一組喂肉乾獎勵,而第二組只做握手動作,不給獎勵。發現第二組的狗開始失去執行動作的積極性,甚至不再做握手動作;

(3)一、二組都不給獎勵,只是做聲音表揚誇獎撫摸,兩組狗狗熱情依舊,都會做出握手行為;

(4)給第一組喂一根香腸,第二組喂一顆小狗糧。發現兩組狗狗都能做出握手行為,食物獎勵內容的差別沒有影響行為表現。

【實驗結論】

嫉妒這種情緒是由攀比而上升到失望最後變得怨恨的一種情緒。而根據實驗結果,狗根本不在意你給的獎勵是美味的香腸還是簡單的狗糧。牠們根本不在意獎勵物的差距,牠們只在意行為的結果有沒有得到好的後果。一旦做出某個指定行為沒有好的後果,牠們就會習得不去做這個行為。這不是嫉妒,而硬要說的話,狗在意的是“公正”而不是“平等”

。這也使得狗群中各個成員安於居於不同地位,做不同工作,分配不同量的食物。

3報復?!

最近有個視頻,一個男子在路邊停產後踢了佔住車位的流浪狗一腳。第二天,發現車子前槓被拆了,以為有人惡作劇,結果看監控錄像,發現是白天被他踢了的那隻流浪狗帶了一群流浪狗過來,聯合把他的車咬壞了。於是,該男子後悔了,表示不該踢狗,以至於招來報復。

以人的視角看,這完全就是一種報復行為,可見狗真的聰明,可見狗真的有像人一樣的思維。但真是這樣麼?雖然這種倡導可能對狗是好事,但我們也必須說,根本沒有報復這回事。

如果是報復,狗就需要明白這些問題:

- 在人類城市森林中相遇,我受到了欺負和侮辱。

- 這輛車是這名男子的資產。

- 損毀這輛車會導致該男子受傷。

- 損毀到什麼程度足以使該男子產生後悔、痛苦、傷心的情緒?

- 這些情緒對該男子的傷害是否等同於自己受到的傷害?

- 同伴是否會對自己的侮辱產生同理心,也感到侮辱,從而一起施以“報復”?

- 如果狗界有報復,牠們該報復什麼?

狗是活在當下的,是根據當下的情況來做出應對反應。而且狗沒有類似人類的記憶,牠們習得的記憶,實際是書寫在牠們大腦邊沿系統的一種“誘因—行為—結果”的邏輯聯繫。牠們不會蓄謀去做什麼事,不會設計幾天後要幹什麼事,牠們只關注當下。所以,兩隻狗曾經打過架,牠們會記得彼此的危險,再次遇到時會習得小心警惕,一旦對方能量情緒不對再做出相應反應,而不是打過架後就懷恨在心,謀劃著明天出去要怎麼咬死牠。

而這個案例中,面對踢了牠的人,牠們也會把這個人列入黑名單,下次見面會區別對待,但不會是謀劃一次暗殺事件,夥同同伴對這個人施以“報復”。當然,也更不可能明白損毀這輛車,和“報復”這個人有什麼關係。

對於人的施暴,牠們不會認為這是欺負和侮辱,而只會認為是在某個環境下,人和牠爭奪某個資源時發生了衝突,牠當時落敗而已。

那這個案例怎麼解釋呢?這實際是城市裡的流浪狗適應力智商沉澱的表現。牠們會發現汽車這種東西,有的人站在車旁邊不同(守護資源),有的人又會離開車而去(放棄資源),真的是很奇怪的一個東西。而今天這個人還跟我衝突,然後又離開這個資源。基於流浪狗適應了車上有食物,有飲水等經驗,加上一個自身好奇心的滿足,探索的需要,於是一群城市裡的流浪狗有組織的集合起來去打獵,回到這輛車旁邊,分工明確地去探究這到底為什麼那麼值得那個男人保護。於是,嘴和牙就被利用起來,作為認識的工具,然後把車損壞了。

(迴避信號)

4鄙視?!

最近又有一篇文章,大概是一個外國狗主人拍了很多搞笑視頻,其中她在狗旁邊做很多莫名其妙的動作,狗難以理解的行為,然後狗總是偏過頭或者斜瞄她一眼。文章表述為這是狗對於這些愚蠢人類行為的鄙視。

然而,鄙視是立足在驕傲情緒之上的反應,要擁有鄙視的情緒,首先得要有驕傲的情緒。狗可以表現得自信一點,氣場足一點,但這和人類的驕傲是不一樣的。你跟你家狗坐在長安汽車裡面,旁邊路過一輛保時捷,裡面也坐了一隻狗,你的狗會因此鄙視你麼?你跟你家狗在路上散步,旁邊路過一隻落魄的流浪狗,牠會鄙視流浪狗麼?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其實,這就是最標準不過的對迴避眼神的錯誤解讀了。如果我們在狗身邊做出很多牠們難以理解的動作和行為,要麼牠好奇,過來跟你互動;要麼牠害怕開始躲避;要麼牠做出迴避的信號,不接收你發出的信息,通過這樣去平復自己,釋放自己的壓力。

(一方邀玩、一方迴避)

這些,都是人在不瞭解狗的情況下,給狗冠以了擬人化行為。

我們人誤解狗的種種行為太多了,我們忽略狗狗意見的表達,粗暴阻絕狗狗正當的需要,壓抑狗狗合理的行為,錯誤解讀狗狗發出的信號,再用不恰當的方法去加以固化,最後,只能是和我們的原本期望大相徑庭。瞭解牠們,這是第一步,其後,才說得上引導和訓練。

3你以為狗沒有選擇權?

如果我問大家:狗有沒有選擇權?相信大家都會突然醒悟,對啊!狗其實是有選擇權的。

所以,狗狗挑食,因為牠想通過挑食逼你換其他食物,使得牠能夠選擇一種更喜歡的;牠們會選擇玩這一個玩具,而不喜歡另一個玩具;牠們面對不同的狗,不同的能量,會選擇是一起玩,還是躲避,還是躺下表示臣服,還是吠叫攻擊驅趕;牠們會選擇跟哪一個家庭成員更親密,更聽誰的話,而對另外的表現出不服從。

對了,這下你意識到了,服從還是不服從,這也是牠的選擇!

狗會選擇,想做出選擇,但是有的時候我們不給牠選擇機會,不給這個機會主義者以選擇的餘地。但同時,狗和狗是不同的,所以,吃這一套方法的狗,不一定另一套方法有用。如果,牠的興趣愛好,牠的敏感點,牠對刺激的反應,獎勵的方式,干預信號的理解,恰恰適合某一種訓練方法,牠就會很接受這套訓練方法,而出現較好的效果。而反之,牠就選擇不接受你的指引,帶給你許多的挫敗感,引起你抱怨,為啥我用這個方法沒有效果。

所以,瞭解你的狗,找出牠喜歡的方式,這才能最後成功。同時,你自身到底理解哪種方法,適合哪種方法,能夠把握好哪種方法,也是關鍵。

讓狗去選擇,選擇一個牠想要的,然而,這也恰好是你想要的,結合起來,就真正地雙贏了。

「DOGTALK-21-」「專題」遛狗是個技術活兒(2)—眼中的彼此

4

眼中的彼此 牠眼中的你是什麼樣的?

牠眼中的你到底是怎樣的人?——是愛牠?還是可能會傷害牠?是喜歡興奮,還是喜歡冷靜?是值得牠依靠的領袖,還是一個不用理睬的跟班?是表揚牠鼓勵牠,還是總是壓抑牠阻止牠?

牠明白你想要的是什麼嗎?——你是否讓牠知道了你的需要是什麼?是要牠冷靜,還是要牠興奮?是鼓勵,還是拒絕?

牠明白你做的這個手勢、這個口令是具體讓牠做什麼嗎?——是做牠之前做的行為,還是做聽到你口令那一刻做的行為,還是口令結束後的行為?

牠知道你是開玩笑還是認真的麼?——為什麼有些時候不執行你的口令也沒有關係?為什麼你總是發出口令但往往沒有事情發生?我到底該做什麼?

。。。 。。。

你眼中的牠是什麼樣的?

牠為什麼要這麼幹?——訴求在哪裡?動機在哪裡?原因在哪裡?

牠為什麼總是處於這種狀態?——是我做了什麼嗎?

牠是否懂得了我的意思?——牠的身體語言是什麼?

牠的行為反映出了什麼背後的問題?——我會不會看?會不會分析?會不會找出結論?會不會做出調整方案?

牠的情緒怎樣?——是快樂好奇,還是緊張迴避?是穩定放鬆,還是承受壓力?是合理表達,還是應激釋放?

。。。 。。。

眼中的彼此,身份、形象、能量、氣場、目的、訴求,都必須能夠吻合,這樣才是一個可以交流的平臺;這樣,才是可以溝通的雙方;這樣才能保證信息能夠傳遞和準確傳遞;這樣才能談得上引導和訓練。否則,在不斷地彼此誤解嵌套中,終將出現越來越多的惡果。

這是我們每個主人都要注意的東西,這也更是每一個專業訓犬師需要掌握的東西。

「DOGTALK-21-」「專題」遛狗是個技術活兒(2)—眼中的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