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個理由,與消極情緒相處

給個理由,與消極情緒相處

一同入職,又同在一個屋簷下共事,當初那個專業不如你的同事很快成為你的上級助理,箇中滋味只有當事人能體會得到。職場員工李明就沒能承受住這種落差,終於,在年底前遞交了辭職報告。

被情緒習慣絆了一跤

兩年前,李明和王笑從眾多應聘者中脫穎而出,一同被某民企錄用,李明畢業於名牌大學,專業對口,入職時得到主管賞識。他信心滿滿,決心做出點名堂來,職業目標是,兩年內升任部門副職。

一眨眼,兩年過去了,李明職業規劃並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王笑卻做得風生水起,一年有餘便升為部門經理助理。儘管所學專業不對口,但他善於迎合領導,性格開朗外向,很快贏得老闆的好感。

遞交辭職報告當晚,李明約王笑小啜話別。他趁著酒勁一股腦地傾訴辭職緣由。“我究竟錯在哪裡?”其實,李明的表現,王笑盡收眼底:“不是你的專業問題,也不是你的敬業態度,而是你的情商。”

應聘時的情景歷歷在目。老闆面試第一個問題是,你是樂觀性格還是悲觀性格,李明天生憂鬱,遇事謹小慎微,焦慮不安,滿腦子考慮失敗了怎麼辦。為了得到這份工作,他微笑地告訴老闆:我是個樂觀開朗的男孩。

“我們公司充滿正能量,我不允許工作中有消極情緒,更不允許把工作以外的消極情緒帶入職場中來。”老闆犀利的目光中夾雜著威嚴。

“如果你工作遇到挫折或不公平待遇,你會怎麼處理?”李明強顏歡笑:樂觀地面對挫折,凡事往好處想。每天晨會喊著正能量口號,在老闆嚴肅的氣場下表演出來的積極心態讓他幾近崩潰。本性難改,他很快回歸本源心態。種因得果,最終李明還是敗給了消極情緒,遞交了辭職申請。

新年假期,筆者瀏覽朋友圈,被各種心靈雞湯怔住了:把所有的消極情緒都留在2017,打敗消極情緒……近年來,人們談消極情緒色變,似乎一切消極情緒都是不好的、負能量的、要遠離的。情緒低落時,別人會說“快樂點兒”,我們也下意識地暗示自己,保持積極心態才是應有的最佳狀態。有些公司冠以正能量的堂皇名義,不惜大把銀子訓練員工積極心態,管理者視消極情緒為猛虎野獸,憤怒、焦慮、恐懼、悲傷、不安全感等,一旦發現“苗頭”,群起滅之。人們習慣性地拒絕自己或他人表達真實情緒的權利。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常想一二未必過好一生。去年很長一段時間筆者被極度焦慮情緒所困擾,在濃烈的積極情緒“裹挾”下推動某個項目,卻未達到預期效果,凡事總往好處想的情緒習慣遭遇現實考量,事前沒有最壞可能性情景,這種失措或許是缺少消極情緒的制衡。

加拿大社會學者戈夫曼指出,日常生活就像劇場,每個人都是天生的演員,只要站到前臺,就會戴上假面具,有意識地通過各種符號美化自己,進行合乎他人期待的表演。這一論斷同樣適合當今人們的情緒表達。

當悲傷難過憤怒恐懼時,或者他人以各種為你好的名義,教你控制情緒,或者我們自覺地帶上面具迎合他人情感要求,人人心知肚明,現實遠比表演殘酷。

消極情緒有啥不好

消極情緒不等於負能量。人生該有積極情緒的時候要積極,該有消極情緒的時候也沒必要掩飾,最重要的是走出困住自己的情緒枷鎖,重新認知外部世界。當出現消極情緒時,靜下心來聽聽它的聲音,審視和梳理自我,為消極情緒賦予意義。

因為努力的過程中也是構建意義的過程,消極情緒所蘊含的意義和價值遠超過我們對它表面的認識。尼采說,一個人如果知道為什麼而活著,他就能承受一切而活下去。在這個充滿變化的時代,不變的是對生命意義的追尋。

情緒與幸福感密切相關。心理學家表示,導致不幸福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逃避現實來欺騙自己。也就是說,僅僅擁抱生命中光明的一面會導致我們失去自我意識,這才是不幸福的真正原因。心理學上的“防禦性悲觀主義”提醒我們,事前要把最壞的結果想清楚,即使事情最壞的結果發生,因為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受到的打擊就沒有那麼大,反而會有一種“小確幸”的感覺。從小的方面說,消極情緒可以理解為居安思危,假如事情出現最壞的結果,能夠更理性平和地去應對和處理;從大的方面看,它有足夠的力量去改變事件發展路徑,取得正向結果。

人在情緒低落時,更不容易受騙,而且更能識別出謊言。在一項研究中,被試通過觀看特定主題的影片來激活喜悅或悲傷情緒。隨後,他們開始看另一個視頻,視頻中的人會說自己是否投了別人的電影票,有人說真話,有人說假話。情緒悲傷的被試會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更多疑,而且更擅長辨別視頻中的人是否在說謊。

“這些發現強調了在某些情況下消極情緒帶來的潛在益處以及好心情可能帶來的負面結果。”研究人員說,“消極情緒會誘發一種更具適應性的、外部導向性的認知加工風格,它帶來的認知好處也就更好理解了。”

大多數人在對未來做出期望時,往往會高估自己成功的概率,低估自己失敗的概率。如果去買彩票,大家都會不自覺地想象自己是中彩的那個幸運兒。研究發現,預先設想會有好的結果,實際上會讓人更難以獲得好的結果。

研究者找來25位患有肥胖症的女性共同參加一個減肥項目,並請她們想象一下自己減肥後的身材,然後對想象到的身材苗條程度打分。

越是認為自己減肥後身材會更苗條的,越是被視為有更高的積極幻想。

在減肥項目進行到第17周和第52周時,研究者對這些女性的減肥成果與其在項目開始前積極幻想的相關性做了分析,結果表明,那些對自己減肥結果擁有更高積極幻想的女性最後的減肥效果更差。

人的情緒無所謂對與錯,存在就是合理的。製造情緒和引導情緒的認知過程或信念是有對錯之分的。人的認知是有主觀偏差的,人的想法和行為是否適應這個真實的世界很重要。

當人的認知發生了偏差,所產生的情緒是不合時宜的,如果情緒是不正確認知的結果,這種情緒將羈絆你的工作和生活。李明的職業發展被情緒習慣所“拖累”,並非壞事。遇到挫折時,管理的對象不再是情緒,而是對其所處環境的理解,人的理性和經驗的力量是可以影響、改變和反省情緒的。

無論什麼情緒,人都要成長,某種程度上消極情緒對人的成長起到積極的作用。沒有人因為感覺良好而改變,有所行動的都是在感到不開心,甚至無法忍受的時候,促使你正視現實,選擇正確路徑。比如,焦慮讓你意識到事情的潛在風險,採取自我保護措施,避免錯誤產生;愧疚讓你反思過去是否有傷害到別人的行為,並進行彌補,有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如果時刻保持積極情緒,各種風險可能就會被拋到九霄雲外。

讓你的情緒各得其所

情緒本身沒有“好壞”,我們需要全面地理解情緒的力量。《積極情緒的力量》一書中明確指出,如果沒有消極情緒,你就成了盲目樂觀的人,你對現實失去了聯繫,你不是真實的,遲早,你會讓別人遠離你。

心理學家形象地闡述,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好比是浮力和重力,浮力是一種把你舉向天空的無形的力量,而重力則是把你拉向地面的重力,不加抑制的浮力讓你輕狂,不踏實和不現實,而不加抑制的重力,則讓你在無盡的痛苦中坍塌。

適當的消極情緒傳遞著重力的承諾,讓人腳踏實地,由衷的積極情緒為我們提供了欣欣向榮的旋梯,避免從過度樂觀轉為過分悲觀的這種高度情緒變化,將兩者適當地結合平衡,會讓人振作、靈活,現實地面對生活。研究發現,同那些在手術前不是無憂無慮的患者相比,完全無憂無慮的患者在手術後對疼痛和痛苦抱怨得更厲害,他們更為鬱鬱寡歡,情緒更為低落。也就是說,前者在手術後的消極情緒更少,感到的疼痛也更小,能夠更好地承受外科手術。

裝出來的積極情緒沒有任何益處,它可以欺騙別人,但你身體會知道,它會為此懲罰你。王笑精於阿諛奉承,表演出來的情緒,雖然迎合了老闆的口味,但未必是真實的積極情緒。《罪與罰》中有一句洞悉人性的話:“直言不諱,即使其中只有百分之一的音調是假的,那麼立刻就會產生不和諧,隨之而來的是爭吵。而阿諛奉承,即使從頭至尾全部音調都是虛假的,可還是讓人高興,哪怕這愉快有點兒肉麻,可還是感到愉快。”

消極情緒與積極情緒對我們具有同樣的價值和意義。重要的是平衡情緒,心理學家給出科學配方,即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的比值為3:1,我們不需要每時每刻,甚至每天達到這個比值,而是在幾天或幾周的一段時間裡達到這樣的比值水平。積極情緒高於消極情緒的關鍵是,積極情緒必須是真實的,消極情緒和中性情緒都不能替代和冒充積極情緒。

其實,人的進步都是由我們所認為的“消極情緒”聚攏而成,卻未曾察覺。情緒是流動的,人需要體驗生命中的所有情緒。世事本無常,最好的智慧是,做真實的自己,接納各種情緒才是幸福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