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亞復興大壩的建設會造成什麼影響?

羊鳳霞

復興大壩位於埃塞俄比亞西北部鄰近蘇丹邊境的本尚古勒~古馬茲州。建成可蓄水達630億立方米,將成為非洲最大的水庫!壩高設計170m,寬約1.8Km!復興大壩位於青尼河上游河段的阿巴伊河上,整個青尼羅全長約1600km,在蘇丹首都與來自南部的白尼羅河交匯,匯合後才稱為尼羅河,

青尼羅河雖流程小於白尼羅河,但它卻是喀土穆以北河段70%水量的來源,由於氣候的影響,尼羅河定期氾濫(6月~9月)也是主要由青尼羅河引起的!尼羅河向北在埃及北部注入地中海,正是由於尼羅河的洪泛平原及河水灌溉才使埃及成為文明古國及非洲人口大國(9000多萬)。
復興大壩效果圖

復興大壩區位圖



埃塞俄比亞現人口已突破1億,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內陸國,也是世界上經濟欠發達國家之一!復興大壩的建成將為埃塞提供大量的電力,並且還可以灌溉、防洪及水產養殖等,因此用"復興"來命名!但不可否認的是,大壩建成後埃及的尼羅河及阿斯旺大壩水量及蓄水狀況將大大減少!幾年前青尼河上游大旱,阿斯旺大壩的水力發電多個停擺!糧食減產!埃及的人口在1971年阿斯旺大壩建成後由3000萬增加到了現在近1億人口!建成後的大壩為埃及創造大量的水電及收入,尼羅河谷農作物一年變成了三熟(糧食產量大幅上升),並且尼羅河的水產養殖及旅遊觀光等發展迅速!埃及與埃塞間歷史上因尼羅河水源問題多次發生衝突,當前雖兩國間已達成用水協議,但復興大壩建成後埃塞在對尼羅河水量控制的主導權無疑上升到了最高點……!




蘇丹、埃及境內尼羅河


海闊天空218505852

理論上講,水庫大壩都屬於水利工程,既然有個“利”字,那就是個好事。但是,事情往往並不是這樣,建造水庫大壩會在不同程度上改變局部甚至流域內外的自然環境,尤其是對下游地區產生重大影響,甚至上升到戰略層面,埃塞俄比亞的復興大壩既是如此。

塔納湖在過去的百年間水位已經下降了2米,現在上游已建立了小型水庫,昔日噴薄的瀑布在旱季時已萎縮成幾隻溪流。攝影:王武

我們知道,中國擁有在雅魯藏布江上游建造大壩進行水利開發的權利,而下游的印度卻非常緊張,鑑於兩國睦鄰友好,實際上中國在開發雅魯藏布江的水利設施時是十分謹慎的,長期以來,印度對此也是十分敏感的。

埃塞俄比亞這個國家有相當一部分是在埃塞俄比亞高原,青尼羅河就發源在這個高原上,然後匯聚到埃塞俄比亞西北部的塔納湖,向西在蘇丹同白尼羅河一起匯入尼羅河,最終在埃及入海。埃塞俄比亞是一個大面積缺水的國家,他地處東非大裂谷的國土基本都是乾旱少雨,但是埃塞俄比亞高原卻是雨水豐沛,尤其是雨季來臨時,暴雨成災,在青尼羅河上游有多處瀑布,比較適合建造水庫大壩。雖然埃塞俄比亞高原雨水充沛,被稱為非洲水塔,但他的水資源幾乎是未被任何方式而有效地利用,就是說,都白白地流走了。即使塔納湖有著3000至3500平方公里的面積,即使湖區周邊地區的農業生產也沒有佔多大的光。

2013年1月,在青尼羅河上汲水的婦女。攝影:王武

埃塞俄比亞水資源的利用為什麼會這麼差,一是其本身沒有這個經濟開發能力;二是西方帝國主義列強在非洲殖民期間為了自身的利益曾長期把持他們進行水資源的開發。

有關尼羅河水的爭執由來已久。比如早在1929年,由英國和埃及簽署的《尼羅河水協定》,明確規定了埃及對尼羅河水的管理和使用擁有“優先權”和“決定權”,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照顧到了蘇丹的利益。青尼羅河源頭上的埃塞俄比亞卻被排斥在這一協定之外。1959年,埃及和蘇丹在英國的支持下再次對協議進行了部分修改,明確規定上游國家修建水壩等工程必須經過埃及的同意,還規定必須保持埃及每年可以享有555億立方米的尼羅河水,而蘇丹的份額為185億立方米,兩國合計用水量約佔尼羅河水資源的87%。

這聽起來都是笑話,但鑑於埃塞俄比亞自身的能力,這個協議有效地使用了快一百年了。但是現在不一樣了,隨著埃塞俄比亞國內增強,自我意識萌發,又加上國內經濟發展加快電力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在青尼羅河上游建設大壩就成為必然。即使復興大壩的建設對埃及、蘇丹有所影響,但也絲毫抵擋不住建設步伐,相信復興大壩在建設設計時也適當考慮了對下游國家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