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高考語文小說“線索”如何考?直擊高考見分曉

在小說閱讀中,線索作為小說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標高考中屢有“出鏡”,向我們昭示著它的重要性。我們也不妨以高考題為例,“悟以往而知來者”,直擊高考,熟悉、強化考點。

從高考命題的角度來看,對線索的考查集中於對線索的判斷以及對其作用的分析上。下面我們圍繞這兩類題型,進行思路的分解剖析和歸納整合。

題型一:小說的線索是什麼?關於線索,明末才子金聖嘆在評《水滸傳》時提出“草蛇灰線”,用以比喻事物留下隱約可尋的線索和跡象。判斷小說的線索,我們需要抓住那隱約的“跡象”。

這一跡象,可能是頻繁出現的某一人物的思想情感,也許是具有特殊意義的某一物品,抑或是頻繁出現的空間、時間,是串聯起所有事件的中心事件……這些跡象共同構成了小說常見的線索類型:人物、物品、情感、中心事件、空間、時間等。

在實際閱讀中,尋找小說的線索,可以參考以下幾點:①文章的標題;②各段反覆出現的事物;③文中議論抒情的語句;④某一人物的思想感情(變化)。

如2015年全國卷Ⅰ小說《馬蘭花》第11題第(2)小題第一問:小說有明暗兩條線索,分別是什麼?

本題題幹明確說明有明暗兩條線索,在小說中雙線結構一般都是圍繞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展開的。文中有關麻嬸母女還款的情節並未直接敘述,而是通過馬蘭花夫婦的對話和書信的形式呈現出來的,含而不露,也可說是小說的線索,這條線索即為暗線。

再如2015年江蘇卷散文《比鄰而居》第14題第一問:文章的敘述線索是什麼?

同樣讓文本的內容來說話:第一段借排油煙機的管子和廚房來引入對氣味的描寫,第二段寫油煙的氣味是一種風格;第三段寫草藥的氣味;第四段寫羊肉湯的氣味;第五段寫咖啡的氣味;第七段又有艾草的氣味……由此可確定線索。再聯繫文中作者通過對各種氣味的描寫來展示不同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狀態,則“氣味”一詞作為線索,正如黑暗中的螢火蟲一般明亮。

題型二:小說的線索有什麼作用?提到小說線索的作用,我們需要引入小說的三個維度,即小說的人物、情節、主題。嚴格來說,小說的語言、技巧等都是為小說三個維度服務的。因為小說本就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反映社會生活、表達作者旨意的。

如2017年全國卷Ⅰ小說《天囂》第5題:小說以“渴”為中心謀篇佈局,這有什麼好處?請簡要說明。

小說中,“渴”是謀篇佈局的中心,也是小說的線索:開篇寫試驗隊員們感受到“渴”,篇中寫他們聽到外面有人敲門,首先判斷是否是運水車,最後寫蒙古族同胞送來西瓜解渴,“渴”貫穿全文。同時,“渴”作為試驗隊員的感受,反映出小說情節是在“試驗隊員深陷絕境”的背景下展開的。

那麼以“渴”為線索,有什麼好處?首先,省去許多不必要的敘述交代,使情節更簡潔。隊員們面臨絕境,各方面都很困難,但“渴”是最突出的,只此一點,足以營造出絕境的氛圍。其次,集中描寫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狀態與感受,使主題更突出。圍繞“渴”來行文,才足以看出在絕境下人們的品行,才更有利於作者藉助蒙古族同胞冒險送來西瓜的情節來歌頌人性的美好。

由此看出,本題的答題思路,是分別分析線索在小說情節、主題兩個維度上的意義、作用。

再如2015年全國卷Ⅰ小說《馬蘭花》第11題第(2)小題第二問:〖HTK〗這樣處理有什麼好處?請簡要分析。

對於明線暗線的作用,同樣可以從展現人物品質、表現作品主題、豐富小說情節等方面思考。如麻嬸母女還款這一暗線,雖然著墨不多,但仍可展現她們誠信、善良的品質,豐富小說歌頌美好人性的主題;而明暗雙線交織,使小說情節更為集中緊湊,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

綜上所述,小說線索一般有如下作用:

(1)使結構清晰、完整,跌宕起伏,推動情節發展,使情節集中、緊湊等;

(2)通過線索巧妙安排結構,揭示主題;(3)使人物形象更豐滿、更突出、更鮮明。

當然,這就像是掛在牆上的葫蘆,照著葫蘆畫瓢當然可以做到形似,但不能完全畫出精髓。如此總結,並不意味著該類題必然有且只有這樣的思路,具體的閱讀中,我們還需要結合文本的特徵,答出特色來。

高考主觀題,越來越“去套路化”,“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應用於不同的小說中,再好的思路也必然有所不同。我們在分析線索類主觀題時,既要參考總結出的規律,又要結合文本作具體分析,找出獨屬於文本個性的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