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三千多年前的商王朝帶給我們最震撼的東西,除了甲骨文之外,其實還有一項,青銅器。

三千年前我們國家是商王朝時期,之後有一個西周王朝,商王朝之前又有一個夏王朝。夏、商、周加在一起是中國的青銅時代,一般是這麼看的,一千五百多年的青銅時代歷史。

我們今天就講講青銅時代最鼎盛的時期——商王朝。

商王朝是公元前16世紀到公元前1046年,這是考古學家給它的一個年代的範圍。它的地域覆蓋了今天河南及其鄰近各省,有的時候大一點,有的時候小一點,當然我指的是文化範圍,而不是整個政治區,那個時候沒有清晰的邊界,它只是個大概範圍。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01

那個時候的人為什麼要做青銅器

我們先看看青銅器。青銅器是銅鉛錫的合金,銅鉛錫是主量元素,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微量元素或者痕量元素。一般說的青銅器指的是銅鉛、銅錫或者銅鉛錫的合金。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青銅器有很多類型,比方說這件叫鼎,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這件叫罍(léi),

最有名的當然是司母戊鼎,或者後母戊鼎。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我們現在開始講第一個問題,那個時候的人為什麼要做青銅器。

其實銅器在我們國家歷史上也算比較早,我們國家的仰韶文化時期,就是公元前五千年到公元前三千年那個階段其實就有銅器出土。比方說仰韶文化的姜寨遺址就出土過黃銅管。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 姜寨遺址出土的黃銅片和黃銅管

仰韶文化之後到龍山文化時期,就是距今大概四千年前到五千年前之間,銅器就更多了,主要是一些小銅刀、小銅塊。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 甘肅東鄉林家出土的青銅刀

以上這個階段出土的小件銅器,並不是青銅時代的典型代表。真正的青銅時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一般認為是從夏王朝時代開始。

夏王朝時代的一個重要的遺址叫二里頭遺址。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銅器跟剛才那個不一樣吧?剛才那個要麼是小刀,要麼就是小銅片,或者銅條,都是一些小件用具,可是到了夏王朝這個時候,變成了銅容器。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 二里頭遺址出土銅器

到了商王朝的時候,各種各樣的容器就出現了,容器更加複雜了。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這個背後是因為青銅器被用來作為一種社會符號或者文化符號,這就是中國為什麼青銅器那麼發達。

我們中國的青銅時代跟西方比都不一樣——我說的西方包括西亞地區、包括東南歐。他們那個時代出土的銅器也都是工具、裝飾品,偶爾有幾個人面像。可是我們的銅器是這樣的,全是容器。

但是如果你把容器真掰開看的話是什麼呢?鼎,原始功能煮肉的;簋(guǐ),裝食物的;觚,裝酒的;斝(jiǎ),裝酒的;爵,喝酒的;瓿(bù)、罍(léi),那都是酒器。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 從左至右依次為鼎、簋、觚、斝、爵

也就是你真正要把它掰開看分類的話,要麼跟吃有關,要麼就是跟喝有關,中國人做的東西全是吃跟喝的,人家做的是工具、裝飾品什麼的。

這就是中國人的文化,叫禮。

禮是離不開吃跟喝的,其實禮就發源於吃跟喝。這些銅器都圍繞吃跟喝,怎麼回事呢?它是把銅器融入了社會功能,融入了政治意願、精神內涵,包括宗教信仰。

一件鼎,我們今天發現在墓葬裡出土的,或者特定的銅器坑出土的,那都是給死去的人的,給祖先的,祖先是神,或者是給其他的被祭祀對象的。它本身給的對象就告訴我們這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東西。

為什麼選擇青銅來做這件事情?首先銅器不好做呀,銅器的原料不好獲得吧。還有一個,銅器做出來金燦燦的。你看這一件鴞尊,我們今天看到是這個樣子,但實際鴞尊真正剛做出來不久應該是金黃色的,是右邊那個形象。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你看,原料不容易獲取,工藝複雜,技術要求高,做出來又那麼好看,然後還是堅硬的,不容易破碎,屬於稀缺物品,這就是一個好東西了。一般人得不到,所以我要把它重視起來。

我就圍繞吃跟喝來做,我再把它做得漂亮一點,再給它加上各種漂亮的紋飾,有些紋飾做得很恐怖、很猙獰、很神秘,然後還再加幾個銘文。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 左:殷墟婦好墓出土虎噬人首紋銅鉞;| 右:晚商虎噬人首銅卣,日本京都泉屋博物館藏

就在這一系列複雜的過程之中,青銅器就變成了一個富有宗教信仰、富有政治意願、富有精神內涵的特定的東西。它就是一個身份的象徵,甚至是社會的政治地位的象徵,是一種重要的意願的表達,所以它非同尋常。這就是為什麼青銅器在那個時候被大量地製造出來,並受到如此的重視。

我們舉幾個例子。你看這三件酒器,觚、爵、斝,跟喝有關。喝得起酒那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就是我有糧食我可以釀酒。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然後鼎,我們考古發現的鼎裡頭經常不是空的,裡頭是有肉的,你看著是骨頭,但是你腦子想象是肉。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當然更何況還有這樣的甗裡有人頭呢。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當然如果在銅器上再鑄上銘文,那就更有政治內涵了。比方說這一件,你都能讀出這件器物的背景,為什麼要做。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上面寫著“丙午,王賞戍嗣子貝廿朋,在闌□”,“丙午”表示時間,“闌”表示很重要的一個建築。闌後面有一個字,一個寶蓋頭,底下三橫一豎,那個目前還不敢認,其實很可能是“宗”,有可能是“闌宗”。

但是很多人說跟“宗”的寫法還不完全一樣,所以有點特別,這個字還不認得。後面還有:“用乍(作)父癸寶鼎,(唯)王飲闌天室,在九月,犬魚。”

不知道我剛才唸的你們聽懂沒有,它的意思是說,丙午這一天,國王賞賜給戍嗣子海貝——那是錢。賞了多少呢?二十朋,一朋可能是十枚,那是很多的錢。

這還不是普通的賞賜,在哪兒賞賜呢,在闌宗,闌是商王朝最大的宗廟,就是相對於後來的故宮太和殿。戍嗣子拿到這個貝以後,給他的父親癸做了一個寶鼎。

“唯王飲闌太室”,國王還把他帶到太室去喝酒,那是闌裡頭最重要的一間屋子——大事啊,受到國王的接見,所以他要記錄下來,做了這件鼎,政治意義。

青銅器還有很多其他的用途,比如說婦好墓,出土了很多的青銅器,幹嗎用的?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司母辛”鼎、“婦好”壺、“婦好”斝,婦好墓所出青銅器總重量達1.6噸

一件鼎上面寫著“司母辛”或者後母辛,搞不好就是她兒子祭祀給她的。中間一件寫的是“司qiǎo母”(【qiǎo:上兔下丂】)。當然這一件還很神秘,我們到現在為止不知道為什麼寫的是“司qiǎo母”。

但是這件東西肯定是婦好生前就做好了的,因為這件銅器的蓋子反覆地被人取下來蓋上、取下來蓋上,所以蓋子上留下了很多很好的包漿。這些銅器在那個時候都是金燦燦的,不是綠的。

這些銅器背後都有很豐富的史實,當然到了後期也一樣。到了西周的時候,很多的銅器有更長的銘文。大盂鼎,290多個字。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 大盂鼎

毛公鼎,將近500個字,寫得洋洋灑灑,都是長篇地記載上世家族八代人服侍周王的經歷,非常地豐富,它把政治意願各方面都放進去了。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 毛公鼎 圖片來自 “臺北故宮博物院”

那從什麼時候開始,這種神秘感和豐富的精神內涵開始弱化呢?其實是到戰國時候才弱化。戰國時候的銅器就不太一樣,比方說它大量地出現日用銅器,比方說一個銅燈盞,這個它沒有什麼精神內涵在裡頭。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然後錢幣,用銅鑄錢幣,或者做成其他跟生活相關的器物。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 戰國時代的銅鑄幣

就是說,中國的青銅器在青銅時代是有豐富內涵的,而到了戰國以後,它的這種內涵慢慢消失掉了,所以我們說的青銅時代是那段特定的年代。

當然到了戰國時候,曾侯乙墓編鐘,它用來敲音樂,你要說它沒有精神內涵也不對,敲音樂它是可以伴奏的,它是能夠含有很多思想在裡頭的,所以它還是有延續。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02

青銅器是怎樣做出來的?

那麼青銅器是怎麼做出來的?剛才我講了做銅器其實技術要求很高,首先得有銅原料,採礦。我們考古發現了好幾個商代的採礦遺址,或者礦冶遺址,比方說江西瑞昌銅嶺,明顯是商朝時候開採的,我們在那個遺址上發現了很多商代的文物。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除了銅原料之外,還要開採其他的原料,比方說鉛和錫。三年前我在安陽挖了一坑鉛錠,大家猜猜有多少?一坑鉛錠,我是認真地數過,297塊,4.7噸,可以做很多的銅器。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 安陽殷墟劉家莊北H25(總重4700kg)

料備好以後不要以為就可以做銅器了,還真不是那麼簡單。最關鍵的是要做模和範,先做一個模,再從模上套一個範,這就是“模範”的由來。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你看,第一,這個範有弧度,就是有那個器形;第二,這個範上有花紋的位置;第三,它有花紋的輪廓。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這個時候再用這樣的小銅針精加工陶範,比如說花紋不清晰的給它刻一刻,花紋掉了給它用泥條補一補,這樣的話它就能做出很精美的範來。這一件陶範在2008年奧運會的時候拿去展覽過,非常地精美。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加工陶範的銅針

上海有位學者長期研究銅器鑄造。他說做一件複雜的銅器,如果一共花了80天的話,其實79天在做陶器,鑄造只需要一天。

把泥範做好以後,還要把它焙燒、加溫,加溫完了以後把它組裝好,把泥心跟範之間留下空腔。好多青銅器是倒過來鑄的,比方銅鼎是倒過來鑄,三個腿在上。這個時候再去燒一鍋銅,而且還不能離得很遠,因為銅溶液是很容易冷卻的。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我們做過實驗,比方說我在這個地方化完銅以後,我把坩鍋挪過來大概一米左右去澆鑄,就是在現代條件下,冷卻了,就澆不動了,所以應該就在鑄造的邊上化銅,化完銅澆鑄,澆鑄只要一會兒工夫,把銅化了澆就行了。澆鑄完了以後把陶範敲掉,一打磨,銅器就出來了。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因為我們發現的陶範很多,所以能夠根據陶範拼出來澆鑄的過程。商朝的人做銅器綜合出一句話,叫塊範法,就是用一塊塊的範把它組合起來鑄造的。

偶爾有用燒失法。比方說商朝的時候做一個銅卣,就相當於今天的罐子,銅卣上它經常會有一個提樑,那個提樑做好以後可以來回活動。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很多人就不理解,那個提樑跟繩子一樣,是擰著的,怎麼還能活動呢?當年曹操墓出土的時候很多網友就說曹操墓一定是假的,那時候那個鏈條怎麼還能活動呢?其實商朝就能活動。

怎麼做的呢?後來有人研究明白了,它叫二次分鑄法。先把這個罐子給做好,然後罐子上做出兩個環來,再搓一根繩子,綁到那個環上,用泥巴把繩子裹起來,然後找一個孔把繩子燒掉。

繩子燒掉以後它不就有一個空腔了嗎?再把銅溶液灌注進去,最後把泥範一敲掉,這個環部就可以活動了。實際上用的是燒失法。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03

中國的青銅時代

最後我想講什麼呢?就是商朝的人做了這麼多銅器,費了那麼大的工夫,玩泥巴玩得那麼熟練然後做出來,到底對歷史有什麼樣的衝擊呢?

我覺得青銅器對中國歷史最大的一個衝擊就是使得中國出現了青銅時代。而這個青銅時代,不是說就在商王朝一個點或者夏王朝一個點,而是在整個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

我們來看一下那個時候發生了什麼。我還是舉商王朝做例子,商王朝晚期的都城在安陽,安陽之前在哪呢,是在鄭州,商朝遷過好幾次都。

當商王朝的都城還在鄭州的時候,那是公元前16世紀,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情,商王決定南征,派了一支力量。結果來到哪了?到了今天的武漢。本來武漢就有人在那生存,但是商人過去了,把這個地方佔領了。

佔領以後建立了一個據點,這個據點原來叫什麼不知道,但是今天我們發現這個遺址了,我們今天把它叫盤龍城遺址。這個遺址出土了很多銅器,你看,這樣的,這叫斝。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還有這樣的,叫尊。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尊和斝都是商朝人用的銅器,而且我們還發現好多陶器其實也是商朝人用的,就知道商朝人過去了。

商朝人建立這個據點以後,他沒停步,繼續南下,這個動作就使得了商文明的技術和商文明的制度整個從黃河流域南移了。剛才的銅器代表鑄銅技術,還代表那時候的制度,因為商朝人是有這個精神信仰的,他用尊和斝,包括鼎,這樣的器物代表他有豐富的精神內涵。他的技術、制度、精神內涵都帶過來了。

帶過來以後,中原文明這套體系就對長江流域造成了影響。盤龍城遺址所代表的商王朝的文明沒有止步,繼續向南發展,進到江西境內,進到安徽境內,然後到湖南境內,然後溯江而上,到達成都地區。中原發達的文明,包括剛才我講的技術、制度、精神信仰,一下到了長江流域了。

在江西的新幹縣發現一座墓葬,這個墓葬裡面出了很多的青銅器。有的人認為它就是甲骨文記載的虎方。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 江西新幹大墓出土伏鳥雙尾銅虎

後來為什麼又出現在甲骨文裡頭?因為它跟商王朝有接觸,它才會出現在甲骨文裡。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 甲骨文“虎”字

扁足鼎上面也有兩隻小老虎,這可能就是虎方的代表。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好了,溯江而上到了成都平原,大家知道成都平原有三星堆遺址。三星堆遺址在1986年的時候挖了兩個祭祀坑,一號坑,二號坑。

(一號祭祀坑的相對年代相當於殷墟文化第一期,二號祭祀坑的年代大致相當於殷墟晚期。)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坑很大,裡面出土了很多青銅器,有的青銅器上貼著金。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也就是說,公元前16世紀商文明南下這一個動作帶來了長江流域青銅文明的新面貌。本來長江流域它也能做青銅的,只不過它不做這些,它做的都是小東西,比方銅鈴什麼的。等到北方的技術來了以後,它知道用範做容器了。用範做食器、酒器、禮器這個過程就是北方文明開始進入。

你看,這是北方文明強勢進入的例證。這種銅器叫鉞,鉞是商文明裡頭的軍權的代表,表示權力,鉞本來就是斬殺、砍頭用的。在江西新幹大墓裡頭也出了一件鉞,這是北方文明帶過來的吧。

但是有一點,長江流域本地也有自己的文化傳統,它不是一張白紙。就是你來了以後,我一部分吸收你的、可是另一部分我要繼承我自己的,這樣就出現一個文化的選擇、文化的抗爭,還有文化的融合,都在銅器上看得清清楚楚。

比方說三星堆出土的銅器裡頭有大量的人面像,我們可以把它叫作偶像。可是這些偶像在商文明裡頭就基本不見,也就是說這是它本地的一個傳統,這個傳統是三星堆本身堅持的。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可是三星堆確確實實又學習了中原的文明。比方說這樣的銅尊或者銅罍,明顯是學著商朝人做的,這是商朝人的東西,我們在中原看得多了。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 三星堆二號坑出土

但是有意思,他學東西學得不太一樣,你看這裡的尊和罍,我們搞考古的都知道不一樣,一看這尊和罍就知道長江流域的,你要是做文物生意的話就知道是哪裡的。為什麼呢?花紋似像似不像,他想學北方的花紋,但學得不像,本地的工匠嘛,對紋飾沒有充分的理解,所以做得不像。

還有一個,他用的南方的土做的。它的陶範是南方的土,所以鑄造出來砂眼比較多。

用法也不一樣。這件東西是三星堆遺址出土的,屬於三星堆文化,在成都平原發現的。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底下一個座,座上一個人,人上頭上手扶著的那個東西,那是一件銅尊。這件尊的樣子明顯是跟中原地區跟商文化是一樣的。

本來在商文明裡頭這樣的尊是用來裝上酒獻給祖先的,敬祖的。可是在三星堆,雖然也鑄造銅尊,它不是埋在墓裡頭,而是要跪著託著頂在頭上,這個器物的上頭有一截斷掉了,應該還有一棵神樹,這是敬天的。這個就是一個融合。

當然,長江流域本地的傳統還在繼續,比方說鐃這樣的東西。商文明裡頭鐃都是很小的,而且是幾個幾個一組,一般是三件一組,叫邊鐃,敲出來的聲音是有音階的。可是長江流域都是單件的,但是它特別地大,有時候一個鐃200多公斤,你抬都抬不動。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所以大家看,當商王朝的青銅文明起來以後,它的一個小動作就引發了整個中國兩條大河之間文明的交融,最後就形成了這樣一個大的青銅器文化圈——三星堆的,江西的,中原的,形成一個橫跨兩河之間的巨大地域的文化圈。

而這個文化圈就是各種文明因素在一起交融、學習、吸納,然後發明一些新的東西以後,它又反過來可能對中原有影響,最後形成一個在兩河之間南北文化的大融合、青銅文明的多元一體。

 課後問答:

問:在盤龍城和江西所發現的採礦遺址和城址,現在怎樣證明商王朝如何去維繫這種孤城的統治?它在南方,在當時那個時代和中原距離還是很遠的。

唐老師:它主要是據點。以前看不清,但是這幾年看清楚了,主要是據點。你看盤龍城這個據點,城址不大,但是這裡頭是典型的商文化因素,一套東西都是北方來的。臺家寺據點,臺家寺在安徽,也是一個遺址,這個遺址裡的東西全是中原式的。

因為洹北商城是我發現的,我對洹北商城的材料非常熟。他們發現臺家寺以後讓我去看,我到臺家寺一看那個東西,我說怎麼跟安陽洹北商城的東西是一模一樣的,我都很難分。

就是說商朝人真是過去了,它是據點式的。周邊不行,周邊你再找同時期的遺址,都是所謂土著文化,它是靠據點在統治。

問:這種據點的統治是不是以它武力的先進性來進行保障的?

唐老師:我在其他一講裡專門講過這個事,有很多因素,其中一個是社會組織的發達。

別小看這個社會組織形態,散兵遊勇跟一個團隊打,散兵遊勇肯定吃虧的。商王朝社會組織很發達,組織得很好,包括各種戰爭中軍隊都是有很好的組織。所以一般的不好好團結起來,你打不贏。

還有一個社會管理體系,它本身就有一套完整的體系,它的信息流傳都很暢通。當然還有技術。另外它的文化也很重要,文明程度高的地方,我掌握了某種技術,你得跟我學,那別人就會崇拜你。

問:那是不是也同時說明在它據點周圍沒有其他像樣的邦國存在?

唐老師:那倒不一定,因為從考古上看,比如說湖北地區,湖北最近發現了一個很重要的遺址,叫石家河遺址,有很大的城牆。石家河遺址是什麼時候呢?它比夏王朝都要早。也就是在南方地區本身是有強大文明的,但是它比起商王朝來,還是差一些。它也是有組織的,但是沒有那麼強大。

問:您剛才講容器主要以吃喝為主,青銅兵器在青銅時代的兵器中大概佔多大比例?

唐老師:銅兵器是那個時候打仗最主要的兵器,因為那個時候沒有鐵。

問:現在出土的鉞是作為使用的兵器,還是作為一個王權的象徵?

唐老師:現在發現的基本上都是象徵意義的。我經常講婦好墓這兩把鉞,一把龍鉞,一把虎鉞,每一把都是九公斤,九公斤啊。你說我們玩啞鈴,一般就是玩四公斤,你說哪個女的站起來說我能玩九公斤的。

一文讀懂商代青銅器

▲ 左:婦好墓出土龍紋銅鉞;| 右:婦好墓出土虎噬人首紋銅鉞

我試著拿過,根本拿不動,我只能玩個四五公斤的,多了就不行。還有的小的根本就沒法殺人,就一點點,多半是象徵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