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保姆縱火案:你是24小時不關機的人嗎

01

杭州保姆縱火案,讓人窒息。

杭州藍色錢江小區裡,一位年輕的母親,同她三個可愛的孩子殞命火海,再也沒有醒來。縱火嫌疑人,是死者家中的女保姆。

後續報道中,一個細節觸動了我:大火中,這位母親曾經給她的兩個鄰居撥打了電話,但此時是凌晨五點,鄰居都睡得正香,沒有接到電話。

當時只要撥通一個電話,慘劇也許不會發生。同樣可以想象,在給鄰居撥打電話前,年輕的母親,一定還給最親近的朋友和家人撥打過電話,很可能因為對方關機,不得不再撥給鄰居。

一個不經意的電話,在此時就是SOS,是火災裡的雲梯。

有人說,關機是生活界限的設定,但讀完杭州保姆縱火案的新聞,我不得不反思一個問題:睡覺關機,真是種必要的生活態度嗎?

02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六年前,我住在出租房裡,每晚11點前準時關機睡覺,學著做一個合格的職場小白。

有天午夜,手機沒有預兆的響起。我掙扎許久,起來接了電話。

事後才想起,那個白天,我趕了好幾篇約稿,累得上床前忘了關掉手機。但又感覺有些得意,原來在別人最危急的時候,依舊會想起我,我是如此不可或缺。

自那天以後,我開始不關機睡覺,還把手機的音量調到最大。因為,我怕別人需要我的時候,聽到的是冷冰冰的拒絕。

03

在無助躊躇時,最可能想起你的,不僅是陌生人,還可能是父母。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叫《父母在,不關機》。

作者說,老家的母親80歲了,雖然身板硬朗,但畢竟是老年人了,萬一夜裡起床摔倒,或是突然生病,打不通他的電話,就太糟糕了。所以,他24小時手機都不關機。

有人質疑,“你在外地,即使那些事情發生,你也趕不回去啊!”

每個你,對家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如果為了換取一時的清淨,而害怕家人意外的打攪,這是辜負,也是淡漠。

04

有太多的人,在強調關機睡覺的重要性。

事實上,智能手機不過是一個聯繫工具,與社交工具,是我們和他人保持聯繫的最便捷方式,它本身,並無過錯。

如果,我們把所有的熬夜和不自律,都歸咎於手機的24小時開機,這不僅是種逃避,也可能在無形間切斷了所有的聯繫。

總要經歷過,你才會明白,有些時候,你比自己想象的要重要。總有某一個意外的時刻,別人可能會需要你,他需要你24小時開機。

所以,每一個晚上不關機的人,其實都有一份不敢言明,也不敢錯過的期盼。

05

你是那個24小時不關機的人嗎?

也許,多數人,一輩子都不會碰到女鄰居在火海里的呼叫,但在夜晚開機,真的可以去嘗試一下。因為你的一個小習慣,真的可以拯救他人的生命。生命,是不可複製的。

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從低到高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把手機定時對世界關閉,當然不是過錯,但把手機始終對世界開放,未必就干擾多於其他。

因為做那個可以被肆意打擾的人,感覺自己被需要,也是一種境界,是自我實現的需要。

所以,如果碰到你身邊有24小時不關機的人,請你一定要珍惜。

所以,如果你不想錯過一些人,不想錯過一些拯救與意外,請你記得24小時不關機。

24小時開機的人,一定有情有義,一定心裡有牽掛。

願你也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