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子”怎麼啦?野百合也會有春天,時勢造英雄!

喜歡宋代歷史的朋友不知道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福建人在兩宋時期很不招人待見呢。一部《宋史·奸臣傳》,光北宋部分,22人的奸臣名錄,福建人就佔據了9席。嘖嘖,瞧瞧這概率,其他地區拍馬也難趕上啊。為什麼會這樣呢?

“福建子”怎麼啦?野百合也會有春天,時勢造英雄!

話說宋朝以科舉立國,南方地區在取得經濟上的飛速發展之後帶動了文化的振興,使得諸如四川、江西、江浙、福建等地的科舉成果斐然,一時間打擊了北方的傳統科舉優勢,引起了身居權力中心的北方士大夫的不滿。為了維護北方人的既得利益,政治上打壓排擠南方人就成為了宋朝的政治正確之一了。

“福建子”怎麼啦?野百合也會有春天,時勢造英雄!

對此情景南方人難道甘心束手就擒?當然不了。北宋真宗年間,部分福建士人採取附會天書封禪、逢迎造神運動、勾結劉娥皇后搶班奪權的方式進入了朝廷的權力中樞,甚至一度權傾天下。然而他們的所作所為在掌握政治輿論話語權的北方士人看來到底失之大義,於是藉口人品道理瑕疵,福建人(如林特,"天性邪險,善附會",為"五鬼"之一)被官方宣傳為小人。北宋神宗朝,這一情形愈演愈烈。藉由江西人王安石變法湧入權力中心的變法骨幹福建人呂惠卿、章惇、蔡確、蔡京、蔡卞等被守舊派塑造成政治上反覆無常、兩面三刀的小人,山西人司馬光賭氣罵王安石"心術似福州",把福建人貶得一錢不值。邵伯溫在《邵氏聞見錄》中提到王安石晚年"於鐘山書院多寫'福建子'三字,蓋恨為惠卿所陷,悔為惠卿所誤也",一時間"中州人每為閩人所窘,目為福建子,畏而憎之之辭"。到了北宋徽宗時期,甚至出現了"移鄉福建子"(行徑狡詐與"福建子"無異的非福建人)的新說法,對福建人的憤恨若此。即便此後南渡建立南宋,福建人的政治聲望也未有很大提高。

“福建子”怎麼啦?野百合也會有春天,時勢造英雄!

斗轉星移,中國歷史進入近現代,福建俊彥燦若星河,熠熠輝生,在內憂外患、民族危亡之際力挽狂瀾、大放光芒。民族英雄林則徐、啟蒙思想家嚴復、文化人林語堂、作家冰心、愛國僑領陳嘉庚、數學家陳景潤、化學家侯德榜……,一個個光輝的名字響徹宇內外,為福建人贏得榮耀。

“福建子”怎麼啦?野百合也會有春天,時勢造英雄!

新中國成立至今,福建人更是發揚"愛拼才會贏"的頑強拼搏精神,以三千多萬的人口,"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條件創造了全年地區生產總值GDP全國第十,人均生產總值GDP全國第六的優異成績,生動詮釋了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社會的滄桑鉅變,勇立潮頭,不愧為大時代的佼佼者。

“福建子”怎麼啦?野百合也會有春天,時勢造英雄!

從"福建子"到佼佼者的成功轉型,閩人走了很久很久,一路上艱險萬分,正是憑著一腔孤勇,他們終於等到了自己的春天,從此面朝大海,溫暖常在!

﹝P﹒S﹒當代社會關於福建人的新的地域歧視也是存在的,如:世界上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華人;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福建人;福建人多是偷渡客等。對於地圖炮看淡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