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國軍第8兵團司令李彌?

阿男40607

寫這篇問答時,滿眼都是電影《異域》,充耳都是《亞細亞的孤兒》,羅大佑的這首歌曲,在無數隱喻中,交代了李彌所影響的那部分國軍官兵和他們的後代共同的命運。

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黃色的臉孔有紅色的汙泥,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懼(羅大佑,《亞細亞的孤兒》)

抗日英雄李彌將軍是雲南騰衝人,1944年,作為第八軍副軍長,他曾經奉命入滇西策應遠征軍打響松山戰役,克復松山,以慘重的代價殲滅日寇全部守軍。李彌從淮海戰場敗退下來,僥倖逃脫,後被任命為第六編練司令部總司令,開赴他的老家雲南,蔣介石對李彌期望甚高,希望他能固守雲南。

盧漢起義後,雲南大勢已去,有部分李彌手下的軍隊潰逃至緬甸境內,李彌受蔣介石之命,來到緬甸把殘部收編改組為93師。

93師開始了神奇的旅程,國境線以北,鮮有勝仗,國境線以南,所向披靡,甚至聯合緬甸境內的少數民族武裝和其他地方武裝威脅到了新生的緬甸國家。緬甸政府軍組織多次征剿,規模最大的一次都聯合了印度軍隊,出兵攻打93師,93師卻越打越勇,後來擴展到了3萬多人的規模,儼然成為緬甸的國中之國。

在緬甸政府對聯合國提出嚴重抗議後,部分殘部及家屬撤退到了臺灣,也有很多家鄉就在雲南的官兵卻選擇了不去那個遙遠的小島臺灣,他們就像做錯事的小孩子,不敢回家,慢慢長大後,只好在距離家鄉最近的地方搭了個窩棚,只為的是能看到家園的方向,感觸到家園的氣息,於是他們留在了距離家鄉更近的金三角——泰、緬、老交界地區,把金三角變成了世人矚目的毒品之都。

西風在東方唱著悲傷的歌曲,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沒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遊戲,每個人都想要你心愛的玩具(羅大佑,《亞細亞的孤兒》)

在六十年代初第二次撤臺後,留下來的殘部雖然不想去臺灣,但對回國已經不抱任何希望,唯一的努力方向,是找到一塊可以生存和報團取暖的地方,天下之大,何處是我家園?

兩部來到了泰國北部山區,一部在泰北清萊美思樂高地附近建立基地,另外一部駐紮到清邁的堂窩,面對這些不速之客,泰國政府大為緊張,初期也是學習緬甸政府軍,大力征剿,結局與緬甸政府軍別無二致,無效,後來泰國政府軍只好改變策略,改剿為撫。

泰國政府軍默認了泰北現狀,但是需要93師在不裹亂的前提下,交納投名狀——幫助政府打擊游擊隊。

在93師持續打擊下,泰北游擊隊日漸肅清,93師官兵及其家屬,靠著流血乃至犧牲的戰功終於換來了一方他們夢寐以求的土地。

投名狀還在繼續,泰國政府還需要他們剿滅販毒武裝,好吧,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刀頭舔血的生活,反正他們也不希望別人來搶飯碗。

國際形勢不斷變幻,對這幫“做錯事”的孩子們來說,北方終究成了歸不得的家園,毒品種植交易空間日漸收攏,是時候了,是時候放下沉重的武器,清除掉美麗但邪惡的罌粟花,1987年到1991年,千萬軍人齊卸甲,從此躬耕創家園。1992年,他們和直系家屬中的大部分獲得了泰國公民身份。

親愛的孩子,你為何哭泣,多少人在追尋那解不開的問題,多少人在深夜裡無奈地嘆息,多少人的眼淚在無言中抹去,親愛的母親,這是什麼道理?

1970年,泰國政府兌現承諾,將他們改編為地方武裝,當象徵著北方家園的旗幟落下時,在場官兵無不落淚,美思樂的靈魂人物段希文將軍更是哭的昏厥在地。

1973年,始作俑者李彌將軍於臺灣去世,享年71歲。

到了八十年代,自力村已經發展到十幾個,官兵家屬和後裔慢慢發展到幾萬人,他們當中的很多人仍然沒有泰國公民身份,仍是沒有國籍的人,由於無法走入大學深造,後裔中的女孩子們不得不出入酒吧夜總會,藉此收入面對生存的壓力。

當年的美思樂高地,早已建起了美斯樂村,這裡風景優美,是泰國有名的避暑聖地,這裡生活著一萬多名93師後裔,這裡通用的語言是國語和雲南話,這裡建起了滿山的茶園,這裡埋葬著創建者段希文將軍,這裡所有的墓碑,都面朝著北方。

雖然這裡也建起了幾所漢語學校,但礙於泰國政府的規定,學校必須奉行以泰文教育為主的制度,孩子們只好利用晨昏的點滴業餘時間抓緊學習漢語,很多從臺灣來的義務教師也活躍在課堂上。這裡的教室,不僅掛著泰王像,也掛國父像,“至聖先師”孔夫子的畫像更是擺在每一處教師辦公室。

亞細亞的孤兒們,他們用語言和文化小心翼翼地維繫著與北方家園的最後一絲聯繫。


歷來現實

李彌是國民黨中在如今不是很出名的一名將領,如果說起他的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知曉,但是如果說到他後來的事蹟,他絕對算得上是一名很傳奇的人物。

金三角想必大家都是早有耳聞的,曾經世界第一毒窟的名號可不是隨便叫的,而作為這麼一塊傳奇之地,誰又能想象得到它的創造人竟然就是國民黨的將領李彌呢?在歷史中,李彌是鼎鼎有名的金三角之父,金三角的出現與李彌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繫。


年少的李彌

李彌自小家中富裕,因為他家在雲南和和緬甸的邊境,所以他的父親靠在兩國間經營翡翠生意發起了家,他的父親在一開始的時候生意非常紅火,他家也因此成為了當地人人羨慕的豪富人家。

但正可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他的父親因為花重金收購了一顆非常稀有的翡翠西瓜,被當地的官府知曉了他擁有珍寶的消息,在強迫勒索他父親而不得其所的時候,就找了個藉口,將他的父親關押了起來。


當時的李彌雖然是一名只有十幾歲年齡的年輕人,但是他的膽子非常大,他因為官府貪財將自己父親關押的事情氣憤萬分,所以偷偷來到了牢房旁在無人看守的時候將牢牆打通了一個大洞,想將被官府關押的父親救出來。

他的父親膽子非常小、顧慮非常多,在李彌打通了牢牆時因為不敢出逃,所以沒有辦法的李彌最後只能亡命逃出了老家,開始了他後半生複雜曲折的人生。

李彌逃出了老家後,雖然年輕但是有著一定的文化,所以在雲南當地的一名軍閥軍官手下成為了一名副官。


抗日戰爭中的李彌

後來他又報考了黃埔軍校第四期,成為了杜聿明、胡宗南等人的同學,不過他卻沒有杜聿明、胡宗南等人的運氣。

在派閥林立、重用親信的國民黨中官職的上升一直中規中矩,被杜聿明和胡宗南狠狠甩在了身後,在1940年的時候才成為了一名師長。

(杜聿明)

在成為師長僅僅一年之後,李彌就帶領著手下的部隊建立下了奇功,他用自己非常威猛的作戰手段和強烈的炮火摧毀了日本一個機場的戰鬥機,這個戰績在當時是非常輝煌的,原本籍籍無名的李彌憑藉著這個戰績初步為人們所知,初次進入了全國各界人士的眼中。

在抗日戰爭中的李彌一直有著很好的表現,因為他在戰場上建立下的功勞,所以他在1945年被提拔為了軍長,在成為軍長之後,他沒過多久又給自己立下一份軍功狀。

他帶領著士兵擊破了日本人非常堅固的“東方馬奇諾防線”,李彌這一戰的戰績對整個大局也是很大幫助的,所以為了獎勵他,國民黨將他提拔為了中將軍長。

內戰中的李彌

在內戰時期,有一次李彌的部隊雖然被我軍擊潰了,但是逃出來的李彌卻並沒有受到蔣介石的懲罰。

當時的蔣介石因為接連敗退的原因,可以說得上是顧慮重重的,他將用人的最高標準定位成了對自己的忠誠,只要對他忠誠的,都將會受到他的重用。

而李彌雖然失敗了,但他卻用事實證明了他對蔣介石的忠誠,也因此成為了蔣介石的心腹,位置一步步提高了起來。


在蔣介石的重用下,李彌成為了國民黨第13兵團的總司令,手下掌管著多支軍隊的兵力跟我軍拉鋸了起來。

後來他又成為了雲南的軍政大員,在內戰中的李彌一直沒有太過於驚人戰績,他與大多數的國民黨將領一樣,接連遭遇了大敗,最後在國民黨敗退臺灣的時候,他的部隊被留在了雲南堅守陣地,而他自己則被蔣介石招去了臺灣。

在緬甸發揮強大戰力的李彌殘部

李彌留在雲南的部隊根本無法阻擋我軍的步伐,最後被生生逼出了國境線外,李彌的部隊在沒有他的掌管下進入了緬甸,作為一支流亡軍隊,緬甸政府是不會允許這樣的存在出現在自己國土內的,所以他們就派出了軍隊想將這支殘部逐出國境線外。

中國軍隊一直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一些在國內連戰連敗的軍隊如果來到了一些小國,那將會成為真正的悍勇之軍。

清末時期被曾國藩剿滅的太平天國小部分殘部在遠跨重洋來到南美洲之後,就幫助一個南美洲國家擊潰了另一個南美洲國家的軍隊,在異鄉的土地上創造了輝煌,還有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遠征軍,也在緬甸戰場上擊潰了無數日本人,在國際間獲得了巨大的名聲。


李彌手下的殘部在緬甸同樣如此,緬甸派出了最強大的正規軍希望滿滿地跟李彌殘部爆發了戰鬥。

雖然李彌的部隊後勤補助困難、在國內的戰場上被無情地搓掉了身上所有銳氣,但是他們畢竟是經歷過血山火海的大軍,又豈是這些小國可以相比的?所以緬甸的軍隊遭遇了慘敗。


來到緬甸驕狂的李彌

而遠在臺灣的李彌聽聞自己的軍隊在緬甸有著這麼輝煌戰績的時候,當即非常驕傲地站了出來,說服了蔣介石。

他最後在泰國轉換線路進入到了緬甸國土,重新掌握起了自己這支經歷了血火兩重天的軍隊,在緬甸與緬甸政府抗衡的時候,也向國境線對面的紅色巨人發起了叫囂的口號。

在和紅色巨人對戰的過程中李彌還是一如既往的大敗,根本不堪一擊,但是他轉頭一和緬甸軍隊打的時候就又再度獲得了非常輝煌的勝績。


我李彌想在雲南做個王困難重重,但緬甸這個地方做個王完全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雖然他說的是實話,但最刺激人的往往就是毫無掩飾的大實話了,這些話沒被緬甸政府聽到還好,當緬甸政府一從國外報紙中得知了李彌所說的話後,當即氣得炸了鍋。

被遣回臺灣的李彌和金三角

他們雖然也想豪氣萬分地將李彌驅逐出國境,但是他們哪來的這個能力?最後無奈的他們只能選擇了求助聯合國,他們委屈萬分地向聯合國提出了抗議。

雖然李彌根本不會聽聯合國的命令,但是他的老大蔣介石卻不能不聽,在聯合國的壓迫下,蔣介石最終只能將李彌和他的一部分軍隊調回了臺灣,原本緬甸是想讓李彌這所有部隊退出國土的,但是李彌卻在這個時候留了一個心眼。

他退走了自己的大多數傷殘的士兵以及一部分用緬甸人冒充的士兵,然後將自己部隊中最精銳的戰力留在了緬甸。

這些士兵留在緬甸之後沒有經濟來源,所以他們就選擇了最暴利的謀生手段,他們在現今的金三角地區大規模種植起了罌粟,在他們的影響下,震徹一個年代的毒窟金三角就這樣出現了。

所以說這就是國民黨將領李彌的事蹟,如果要評價李彌的話我覺得我們要分開看待,在國內李彌的戰績只能算中規中矩,雖偶有超常發揮,但在名將如雲的國民黨部隊中卻算不得太過於亮眼的,但是如果我們換了一個參照物,再次去看待在緬甸戰場上的李彌的話,那我覺得李彌就是一名非常傳奇的人物,所以在很多時候,看一個人究竟厲不厲害,實際上是要看分對手看的。


孤客生

李彌,雲南盈江人,國民黨陸軍中將,黃埔四期畢業生,和林彪是同班同學。畢業後,他分配到朱培德的軍官教導團任職,團長則是後來的總司令朱德。


李彌這人有點本事,所以朱德多次對他進行革命宣傳,希望他能夠起義。但李彌出生在地主富商家庭,對這一套不感興趣,日後反而成了國民黨軍的急先鋒,與紅軍多次交戰,即便負傷也異常頑固。

抗戰時期,他展現了黃埔生應有的軍事素養。先後參加過崑崙關戰役、棗宜會戰等大型戰役,特別是在宜昌戰鬥中親率部隊突襲日寇機場,燒燬敵機21架,名聞全國。他的官職也一路高升,晉升少將軍銜、第八軍軍長。

解放戰爭時期,他表現的異常頑固,在山東地區多次和我軍對壘。淮海戰役時,他已經成為第十三兵團司令官,指揮著將近十萬人槍。在戰役中,國民黨軍隊互相拆臺,節節敗退,黃百韜、邱清泉等人陣亡,戰役潰敗已成定局。但李彌卻不聽從杜律明的調遣,擅自撤退,被我軍圍殲。李彌則被人裝進麻袋中,幾經輾轉,竟然奇蹟般地逃出瞭解放區。

後來,李彌被蔣介石派往雲南老家駐防,但大勢所趨,雲南很快被我軍解放。李彌殘部退往緬甸,而他本人在撤回臺灣後,又被派往緬甸,任國民黨雲南省主席,繼續與我軍對抗。
此時的李彌縱使有天大的本事也無法真正在雲南省履職。在多次被我軍擊敗後,李彌倒是在緬甸站住了腳,和緬甸割據勢力聯合,多次以少勝多擊敗緬甸政府軍,成為緬甸政府的眼中釘。最後竟然逼得緬甸去聯合國對李彌進行投訴,要求撤兵。1953年,在聯合國的壓力下,李彌和6000多人撤回臺灣,他在緬北的經歷就此終結。1973年,李彌病逝於臺北,終年71歲,被追認為二級上將。


石頭有話說

只要不是張靈甫就行!最反感把張靈甫抬得過高!並且一副興師問罪的態勢。淞滬會戰李彌應該比張的位置高我看過一份資料,李彌:宋希嫌當時都是旅長!是一線干將對國家有功!只能說他是愚忠不知道變通,在解放戰爭後期沒看清形勢沒識時務。要識時務他的後人肯定不會比張的後人弱!不象張的後人把抗日戰爭時的一個團長抬得比天高!好象全國軍都是草包只有張靈甫才是鐵血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