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村是太湖邊最小的村莊,小到全村只有20戶人家,巴掌點大的地方,不要說外地人,相信就連無錫本地人知道這個袖珍小村子的也不多,更讓人驚奇的就是這個20戶人家的小村子竟然已經有了700年的歷史。一個初冬週末的午後,我一路打聽來到了這個位於無錫市濱湖區雪浪街道吳塘山谷中的小村。


沈家村是太湖邊最小的村莊,小到全村只有20戶人家,巴掌點大的地方,不要說外地人,相信就連無錫本地人知道這個袖珍小村子的也不多,更讓人驚奇的就是這個20戶人家的小村子竟然已經有了700年的歷史。一個初冬週末的午後,我一路打聽來到了這個位於無錫市濱湖區雪浪街道吳塘山谷中的小村。

從太湖紅沙灣停好車,我就沿著一條很窄的土路,一直向東步行大約走了10幾分鐘,就到沈家村西頭,這是村子的西頭進入村子的小路和路邊天然的池塘。

沈家村全村只有20戶人家,大部分村民都姓沈,據說都是從雪浪方橋遷入的,聽村裡的老人說,沈家村最早的祖先叫沈夢龍,傳說700年前,沈夢龍攜妻眷來到這裡,立刻被這裡優美的自然山水風景所吸引,特別是這裡到處都是兩人才能合包的高大松樹,山風吹過,松濤陣陣,更是讓沈夢龍大喜,他毫不猶豫舉家遷居於此。

沈家村有兩處天然形成的池塘,池水經過山體的滲透,清澈見底,這也是700年前沈家祖先選址於此的原因。現在還可以看到,兩汪碧水之間有一條小道,聽說是村民夏天“講山海經”的地方,那時夏天的夜晚,村民都喜歡在水邊乘涼聊天,池邊涼風習習,沒有蚊子,十分愜意。

走過村口的池塘就來到了沈家村,這裡就是整個村子全貌,兩排村舍,中央一塊空地,這兩排村舍圍合成的院落,倒像是一家人的宅院。

沈家村的老房子不多了,大多是這些年蓋的,牆下堆放著成捆的柴火,村裡人至今還保留著柴火燒飯的習慣,老人說,鐵鍋柴火燒出來的飯菜香。

小村子裡本來人就不多,年輕人又都出去打工了,所以村裡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我在村子裡轉悠一個多小時,只碰到了3個老人。

屋前的山坡上,堆放著截好的木頭和柴禾,遠處還有晾曬的雪菜,也就是我們北方說的雪裡紅。

房後地裡的小青菜,雖然已經到了冬天,還是綠油油的,生機盎然。

這就是村子裡最有名的那棵棗樹,據說有100多年的樹齡,現在還在結果,村民們每年秋天都可以收穫五六十斤金絲小棗。

這是村東頭的一個人家,牆上掛著“沈家”的藍色牌子,十分醒目。

吃過午飯的老人靠在牆邊曬太陽,老人上方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吳塘社區網絡管理服務指示牌,上面寫著服務的內容、工作人員的姓名和聯繫方式,小山村如今也有了先進的網絡管理,與時俱進。

和在無錫其他鄉下村莊看到的一樣,沈家村的老百姓也喜歡在院子裡吃飯,一碗米飯,一些青菜,一邊吃飯,一邊和街坊鄰居聊天。

這是村東的一戶人家

沈家村最西頭的一所老宅,依山傍水,位置極佳,但我去看了一下,現在已經沒有人居住了。

沈家村的村頭村尾都是各式各樣的果樹,幾乎每家村民都有自己的果園,用籬笆分割的整齊有序,水果有:枇杷、醉李、楊梅、水蜜桃、太湖蜜橘。老鄉告訴我,他們每年水果的收入還是挺好的,收入少的家庭一年可以賺到2萬多元,好一點的家庭一年可以收入10萬元,生活已經很不錯了。

隨著太湖紅沙灣旅遊的發展,小山村也搞起了農家樂,美味的農家菜和湖鮮受到了外來遊客的歡迎,村民也得到了一定的收入。

沈家村這個太湖邊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的小村莊,青山碧水,整齊的果園,特別是村民們那份自然純樸,原生態的生活,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