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南石屏有個小村子,每年春節都會踩高蹺表演,流傳了700多年


龍武,是茶馬古道上的重鎮。茶馬古道從茶鄉普洱通往玉溪至昆明,馬幫從這裡經過,使龍武有了獨特的地域文化。龍武一帶的古道被稱為黃慄樹坡古道,是現今古驛道保存比較完整的一段。

龍武鎮,因古道的遺蹟刻進悠久的歷史,彝漢交融產生了特殊的民俗文化。特別是在龍平、大寨、龍武自然村裡唱古戲,踩高蹺、耍龍獅、親戚竄門吃年飯等等民俗文化成為龍武鎮一大景觀。

“迎春會”是龍武一帶村寨特有的節慶活動,盛行於龍武舊沙村、龍平村、大寨等。龍武彝族,自稱聶蘇也同漢族同胞一樣過春節,稱之過“彝年”,並作為該彝族的傳統節日,家家戶戶殺豬宰羊,吃大塊肉,喝轉轉酒,互相拜年。

每年春節都會舉行盛大的迎春高蹺會,聶蘇歌舞活動,歡天喜地,載歌載舞過春節,彝漢同樂。“迎春會”要進行“舞龍”、“耍獅”、“歌舞”等表演,但最熱鬧、最隆重、最精彩,最吸引人們眼球的當數“踩高蹺”了。

著古裝踩高蹺,為邊疆地區的雲南少見,而位於雲南省石屏縣北部的龍武鎮卻沿襲七百多年了。

據村裡的老人說,高蹺屬漢族民間雜技,且走且舞,起源頗早,漢魏六朝百戲中稱“蹺技”,宋代叫“踏腳”,清朝以來才稱為“高蹺”,古籍《山海經》裡也有記述。

踩高蹺已經成為古村裡年輕人的“專利”,而年輕人出門工作很少有時間回來,回家過春節踩高蹺當然是很高興的事。誰再有什麼事,都比不過在村裡踩一次高蹺過癮。

龍武高蹺以“歷史久、高度高、難度大”而聞名。這裡的“高蹺”獨具特色,高蹺高者最高可達4米。據當地老人介紹,龍武的高蹺有將近700年的歷史,是極具代表性的民間民俗藝術。

踩高蹺的人要先去洗澡,去廟裡磕頭,才能出場。趕街當天參加“踩高蹺”的表演者集中到觀音廟燒香禱告,然後化妝時按當年扮演“戲目”畫臉譜。

男青年身著古裝、臉塗油彩,或扮“桃園三結義”,或扮“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或扮“包青天”, 雙腳縛於八九尺長的木棍上,大搖大擺,跨步沿街表演,休息時就坐在路邊兩層小樓的陽臺上,令人驚歎不已。

雙腳踩在2米多高的木竿高蹺上,要站起來也得有相當的膽量。而龍武彝家小夥穿上古裝,裝扮成歷史戲中的角色雙腳踩在高蹺上載歌載舞、跨步如飛如履平地,如此高超的技藝成為民族風情一絕。

小夥子們也多半為能參加高蹺表演而倍感自豪,在當地女人們的心裡,高蹺踩得最高的男人是真正的英雄。踩高蹺的人在扶助者相助下,一點也沒有畏懼、膽怯之感,表演自然到位,技藝嫻熟,有膽大之人索性放開扶助竹竿,不扶任何東西行走前進。

幾輪高蹺表演後是舞龍、花燈以及與時俱進的歌舞表演,踩蹺者坐在高牆上休息、看戲,等文藝演出結束後再次登場,繞場巡迴後,順著狹窄高低甚至有陡坡的巷道繞村寨一圈,最後走回關帝廟。

現在,中原的高蹺基本上成了春節期間的文藝節目,失去了原始的宗教性意義,但龍武的高蹺卻仍然保持著它的原始性和神聖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