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城市攀爬的人們:大城市連實習的機會都多一些

文/嶽昕

由於高考失利、父母要求和認知不成熟等原因,許多學生選擇在小城市上大學。然而在實習工作時,在小城市上學的劣勢便暴露出來: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單位。於是一些大學生便選擇去大一些的城市找實習。可異地實習是要付出代價的,壓力不只來自物質上,還來自精神上。俺來也採訪了一些有異地實習經驗的大學生,看他們如何評價自己的這段經歷。

經歷了租房被騙和學歷偏見,更敢於直面生活

凱麗

聊城大學大三

實習單位:濟南市山東廣播電視臺

跨越城市攀爬的人們:大城市連實習的機會都多一些

圖/凱麗採訪警犬

後來出鏡的機會也多了起來。過年在家的時候,小學同學還問我是不是去電視臺了,說她媽媽看電視還經常能看到我。雖然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大事,但自己的努力被別人看到還是很開心的。

當然也有特別狗血的經歷。一開始租房的時候被黑中介騙了。看完房子先交了三百塊錢的押金,打算等過幾天休班就拎包入住。結果去交尾款的時候,中介很無賴地說,除了房租和押金外,還要繳納水電、暖氣、無線網、中介費等亂七八糟各種費用,加起來就已經超過了兩個月的房租。我一下子就懵了,想退租,中介還不給退押金,當時真的是特別無助,跟中介吵吵了兩句就走了。剛走到大馬路上就繃不住流眼淚,後來乾脆就放聲痛哭了起來,感覺全世界都在騙我,都在孤立我。本來經費就不多還要被騙,真的是感覺這日子沒法過了,乾脆回學校算了……越想越委屈,越哭越大聲,路上有好人過來問我,我也不想搭理了,也不敢搭理。

但是還是覺得這段經歷很值得,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不光是學歷,更重要的是眼界。自己的學校很拿不出手,也“收穫”了一些嘲笑,學歷這個無法逾越的門檻真的是給了我不少的啟發。都知道學歷不代表能力,但是學歷真的是個加分項,為這個問題煩惱了很久後,我一個崇尚自由的人兒竟然下定要考研的決心。通過實習,是真的看清了自己的短板和方向,雖然沒工資,但一點都不後悔。

“北漂”初體驗,房租和孤獨是不能承受之重

家美

河北大學大三

實習單位:北京市某傳統報社

我本科學的是新聞學,大三上學期的時候萌生了去北京的媒體實習的想法,因為北京資源多,機會也比較多,而且很希望感受一下在真正的媒體工作是什麼感覺。我應聘的是新媒體運營職位,面試結束後心裡挺沒底的,因為和我一起面試的有清華的小姐姐。得知被錄取之後真的心情極其複雜,又高興又有點不知所措。

對北京的感受,就是生活節奏比較快,公交發車很早,城市設施比較完善,文體活動也很多。與想象中不太一樣的是,這座城市並沒有那麼冷漠,人與人之間還是挺熱情的。比如公交站點的志願者大叔,總是很熱心地給我指路。

雖然一直也知道北京生活不容易,對此有一定心理準備,但是實習剛開始的時候還是感覺很孤獨,甚至因為沒有認識的人可以說話,特別失落。後來和一起實習的小夥伴相處地很開心,也不怎麼孤獨了。印象最深的就是過年前幾天,和留守的實習生小夥伴去吃飯逛後海。因為之前住的房間都是一個人待著,所以即使是冬天的晚上,和小夥伴在一起也感覺很溫暖。

跨越城市攀爬的人們:大城市連實習的機會都多一些

圖/家美在實習單位所拍

遇上熱情積極的團隊,實習生活值得享受

曉宇

臨沂大學大三

實習單位:青島市某視頻製作公司

青島帶給我的感覺就是雖然發展很快,但是其實生活節奏比較慢,房租也可以接受,一個人慢慢學著去獨立的感覺挺好的。公司團隊比較年輕有活力,很有凝聚力。我和公司的人都相處得也很好,可以互相傾訴,大家一起給公司發展出謀劃策,一心為了公司發展奮鬥,所以不覺得孤獨。

我實習的職位是市場經理,每天的工作主要是諮詢和招生,比如面試畢業生之類。在和應屆生面試聊天中,我感覺現在的很多畢業生其實都很盲目。記得有一個在泰安上學的學生,來應聘影視後期的職位。他說他自己可以做項目,說自己自學了一個月完全可以勝任,很自信。我們就讓技術部給他出了個測試,結果什麼也做不出來。還有一種學生的類型就是害怕,顧慮很多,覺得自己勝任不了這個勝任不了那個,總是嘴上說行動上從來不去做。

跨越城市攀爬的人們:大城市連實習的機會都多一些

圖/曉宇在青島

我也會在和他們的接觸中去找自己的問題,在實習過程中也的確感受到許多自己的不足。明顯的感受就是不要把自己的情緒帶到工作上,工作就是工作,有什麼情緒利用空餘時間解決,情緒要掌握在自己手裡。

雖然工作生活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很少,忙起來的時候特別忙,但人生的價值很大程度上就是體現在工作當中的嘛。感覺學校和社會差距真的是很大的,只有真正工作了才是積累經驗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