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恩愛,死得快”是不是真的存在?

是不是秀恩愛,死得快?是的,很多人,秀著秀著就死了。

歷史上有個故事,烽火戲諸侯,這稱得上是最著名的秀恩愛死得快的例子了。剛剛博得愛人一笑,轉身覆滅了整個國家。

“秀恩愛,死得快”是不是真的存在?

圖片源自網絡

凡事存在即合理,“秀恩愛,死得快”這句話,從當年的論壇延續到今天,至少可以說明,還是有一定群眾基礎的。

原因是什麼呢?是單身人士的怨念太強?還是感情經不起唸叨?

當然,這樣解釋有點太玄乎,一點說服力都沒。或許就像是“墨菲定律”解釋的那樣,越不想要什麼,越來什麼。

我們不妨,換種角度去看看這個問題。

我們不是周幽王,家裡也沒有皇位等著繼承。現在可不存在秀個恩愛,就讓自己整個人生都毀了的事情,除非尺度大到誇張。

只不過,單從動機上來講,跟周幽王沒什麼兩樣。

有個朋友,女朋友極其在意所謂的儀式感。本身朋友不愛發朋友圈,點開他的生活,彷彿不曾有過去,亦看不到未來。

為了讓女朋友開心,社交平臺上開始了刷屏。

有些東西來得快,去的也快。打亂自己原有的生活節奏,情緒積壓和疲憊感襲來的就會更快。結果,是兩人的草草收場。關係徹底斷開時,各自清空了朋友圈。

彷彿不曾有過去,亦沒有未來。

感情是兩個人的事情,是否願意分享自己的感情生活,與性格特徵有關,與心理狀態有關,與環境有關,而有些在某種條件下,與不得已為之有關。

“秀恩愛,死得快”是不是真的存在?

圖片源自網絡

從內而外的叫動力,從外向內的是壓力。因為害怕麻煩,所以更願意選擇簡單思考,於是很多人往往會忽略掉動力與壓力的邏輯關聯。

發不發朋友圈,也在這樣的忽略下,漸漸上升到了愛與不愛的高度。

一次兩次,誰都可以接受,時間長了,就未必了。

這是外部原因,當然,有外部原因就必然有內部原因。

話說,古時候有個人,叫王婆。不是《金瓶梅》裡撮合潘金蓮和西門慶的王婆。這個王婆是個賣瓜的,可是自己的瓜不甜,賣不出去,怎麼辦?她想了一個好辦法,自賣自誇,用我們現在的話講,叫做包裝。

很多在朋友圈裡秀恩愛的人,也很像王婆。

從行為判斷動機,我們可能會說,越沒有什麼,就越會選擇秀什麼。

算是一種防禦機制。

身體的自我防禦機制是,當受到外部環境影響的時候,產生出來的自主保護行為。當然了,骨折就是一種很好的身體自我保護。

情感中的自我保護,抵禦的則是內部打擊。這個時候,骨折就沒有用了。況且,感情沒有骨頭,碎的只能是框架。

列寧說:“最堅固的壁壘往往是從內部被攻破的。”

為了維穩,怎麼辦?要麼剷除內患,要麼加固壁壘。

在感情世界裡,剷除內患說的好聽點,叫做良好溝通重建信任。說的不好聽,就是坦白局了。很多人不願直面這些問題,往往問題發生了,只能選擇遮蓋。只不過,我們都知道,一切的一切,光靠遮掩是沒用的。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遲早會腐蝕掉表面的光鮮。

被修飾的真相,比謊言更可怕。一個人如果長期習慣了別人對事情的評價,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生活的指教,會影響自己獨立的判斷能力。

沒了獨立的自我意識,將自己的感情與幸福交到別人的口中,兩個人之間的信任基礎就會開始變得薄弱,隨之而來的猜疑,會使得這段感情更快的走向破裂。

道理上來講,這個世界上從不存在什麼事情這麼絕對,那一部分秀恩愛沒死掉的,不是他們有多麼多麼頑強,而是他們剛好合適。不是一個人有什麼樣的習慣,就一定談不好戀愛。這個世界上有無數種人,總有一個跟你最搭。

感情裡就是這樣,改變別人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我們也就沒必要要求彼此一定要怎樣。被很多人熱捧的新鮮感,不正是出乎意料以外的產物麼?

感情沒有對與錯,合適就剛剛好。

“秀恩愛,死得快”是不是真的存在?

圖片源自網絡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兩個人之間不是說秀恩愛就一定會死掉,如果一個就是愛秀,另一個人也很願意把這些東西展示出來,並且不影響兩個人的感情,反而會讓感情升溫。

況且,這也是一種情緒提供,吃這一套的人,真不少。

秀與不秀,把自己和另一半的意願弄明白就行。強扭的瓜不甜,實在不行,你還可以選擇換一個。

我是黎陽,祝你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