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鐵齒銅牙紀曉嵐和劉羅鍋上都有和珅,但紀曉嵐上沒劉羅鍋,劉羅鍋上沒紀曉嵐呢?

東方火炬1

首先,要先看看他們的出生年月。劉墉(1719年——1804年)




。紀昀(1724年——1805年)


和珅(1750年——1799年)

紀昀與劉墉在朝為官時,和珅才剛剛出生,從年紀上差了一大截。劉墉從1756年起就外放為官,此後20多年都主要在地方為政。而紀昀1756年伴駕熱河,1758年任英武殿纂修,1759年任功臣館總纂等,都主要在中央任職。所以說劉墉與紀昀交集比較少。最主要的原因,從電視劇名字上,鐵齒銅牙紀曉嵐與劉羅鍋,既然名字已經點名了主要簡述的人物,倘若在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在描寫過多的劉羅鍋,在劉羅鍋中過多描寫紀曉嵐,這就太過於喧賓奪主。而那個時期最為主要的不過聊聊幾人,乾隆,阿桂,劉墉,紀昀,和珅。而和珅又最能突出兩人的特點,才能,所以這兩部劇都有和珅,而劉墉與紀昀沒有在對方的劇中出現。


萬景德

因為沒有需要。

劉羅鍋,紀曉嵐算是師出同門,一個是老中堂劉統勳的兒子,一個是劉統勳的學生。兩個的官場之路也不盡相同。劉羅鍋進入官場較早,然後在外為官,先是負責鄉試科考的學政,後來成了地方大員,直至進京供職南書房,軍機處。和珅是他的頂頭上司。

而紀曉嵐入仕較晚,人長的黑,矮,胖,很不受愛美的乾隆的待見,就給乾隆打發出去當學政,監考科舉去了。後來,因為“茶鹽信”事件被貶至新疆,三年後回京開始奉旨組織人員編纂《四庫全書》。編纂完《四庫全書》之後,處於半退休狀態。最出彩的一次是嘉慶登基時,和珅授計乾隆“傳位不傳璽”,紀曉嵐堅決反對,阻止了幾個人說服乾隆交出了玉璽。

就影視劇而言,《宰相劉羅鍋》出來的時候,紀大煙袋還是籍籍無名之輩,沒有被編劇發掘出來。劉墉,和珅,乾隆的三角架構足以撐起整部戲了,紀曉嵐自然就被忽略了,何況,歷史上紀曉嵐和和珅沒有衝突,紀曉嵐又非常欣賞和珅。因此,沒有紀曉嵐也在情理之中。

《鐵齒銅牙紀曉嵐》的情況也差不多,紀曉嵐,和珅,乾隆的鐵三角足夠了,再來個詼諧的濃墨宰相的話,非亂了套不可。

其實,《宰相劉羅鍋》和《鐵齒銅牙紀曉嵐》是一部戲,把《宰相劉羅鍋》裡的劉羅鍋換成紀曉嵐,把《鐵齒銅牙紀曉嵐》裡的紀曉嵐換成劉羅鍋,也沒什麼不合適的。戲說劇裡需要且只需要一個這樣的角色。

而兩部戲裡都有和珅,是因為需要一個陪襯,一個悲催的陪襯。

因此,劉羅鍋裡沒紀曉嵐,紀曉嵐裡沒劉羅鍋,只是劇情需要,僅此而已。


遊子天涯君莫問

為什麼?因為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宰相劉羅鍋》,乃至於單口相聲《官場鬥》都是瞎編的!說文縐縐點,叫文學創作,並非歷史!

雖然劉墉和紀曉嵐的年齡比和珅大很多,但他們的確同朝為官。但和珅坐火箭的升官速度,也是他們所不及的。


劉墉是劉統勳的兒子。劉統勳很厲害,深得乾隆的信任和尊重,病死在工作崗位,直接諡號文正。劉墉與父親相比,就遜色了一籌。但因為民間藝人的創作表演,而家喻戶曉。乾隆朝,劉墉沒當上大學士,談不到“宰相”二字。嘉慶二年授體仁閣大學士。

乾隆去世後,嘉慶抓了和珅。讓劉墉負責審理這個第一號的植黨營私、擅權納賄大案。最終結案橫徵暴斂、搜刮民脂、貪汙自肥等罪行二十條。和珅被開恩賜自盡。


紀曉嵐是文化幹部,主要工作就是編書,陪皇上寫寫詩歌。直到嘉慶二年才授協辦大學士。這時候乾隆爺已八十七歲,沒體力和老紀、和二出去瞎扯了。

張鐵林張國立王剛的《鐵齒銅牙紀曉嵐》和鄭少秋演的《戲說乾隆》一樣,純粹的戲說,沒有歷史背景。就如那個金大煙袋,輩大也不敢和乾隆皇帝失了君臣禮儀呀。在和珅得勢的時候,皇子們都巴結他,何況遠支王公。

歷史上與和珅不睦或針鋒相對、和珅又無可奈何的是阿桂、福康安,及王傑、董誥等。並不是劉羅鍋、紀大煙袋……


幾葦渡

因為那是電視劇唄。你知道真實中的劉墉有多牛掰不?別說是紀曉嵐,和珅,一般人真就惹不起。劉墉是劉統勳(《天下糧田》)之子,是乾隆初年他最喜歡的忠臣之後。哪是和珅和紀曉嵐好惹的。和珅繞著劉羅鍋跑還來不及,又怎麼會往前湊呢?把他們放在一起,是因為他們年齡相當,主要是為了創作意圖的需要。


彈指風雲動

紀昀可以說門生遍天下,滿朝大臣,武官不算,文官有一大半是紀曉嵐的門生,紀曉嵐還比和珅大二十多歲。要是說史實,和珅根本不會是紀曉嵐的對手。根據野史,紀曉嵐和和珅私交很好。紀曉嵐多次教導和珅為官之道。他倆根本鬥不起來。


灰色紙鳶

這個問題並不難,我對他們稍作介紹,大家就很明白了!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


紀曉嵐(1724年7月26日——1805年3月14日)

劉墉(1719年——1804年)

很明顯紀曉嵐和劉墉比和珅大的多,換句話講就是在他倆步入仕途的時候和珅可能才剛剛出生 。和珅又死的比他倆早,就說明紀曉嵐和劉墉的一生中和珅一直存在。那麼最關鍵最關鍵的就是紀曉嵐和劉墉都是大清官,而且是皇帝和百姓都非常信任的人。和珅呢?我說他是中國歷史中第一大貪官應該沒人持反對意見吧(抄家時的財產頂清朝十五年稅收),貪就算了,乾隆又非常喜歡他(和珅其實非常有學問,口才也很好,辦事也想當有水平,乾隆是非常喜歡和珅的,即使知道他很貪),所以和珅算做權臣啦!



最後順便帶一句,其實紀曉嵐和劉墉都沒怎麼和和珅做過對,一來和珅意氣風發大展仕途時紀曉嵐和劉墉都五六十了,哪有精力和時間專門作對和珅,二來和珅一直是乾隆的寵臣,又是大清後期名噪一時的權臣,他倆就算想與和珅作對,也真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電視劇,都是虛構的啦,只為凸顯坐著的思想而已!


樂觀的三國迷

這個問題個人判斷,提問者可能都從影視角度出發,並不是正史上的記載。從影視角度來說呢,總要有正面角色來拯救世界,也要有反面人物來製造麻煩讓正面人物有施展拳腳的機會,而很多影視劇編劇為了讓便於宣傳和推廣,會選一些比較具有特色的人物來擔當正反面人物,容易取得觀眾的信任和喜愛。影視裡不管是《宰相劉羅鍋》也好,還是《鐵齒銅牙紀曉嵐》也罷,其實都是杜撰的,當然裡面有部分確實有歷史記載,比如和珅的事蹟有一部分就比較真實,但劉墉和紀昀這部分就基本是杜撰出來的了,尤其是劉墉,歷史上的劉墉與影視裡的劉墉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歷史記載與和珅都得不對付並不多,真正敢與和珅碰硬的有二人,御史曹錫寶和內閣學士尹壯圖,但都未得到好下場。曹錫寶參劾和珅的家人劉全奢侈招搖,但遭到乾隆皇帝的詰難,被革職留任,不久即憂鬱而死;尹壯圖針對和珅創立議罪銀的危害,上書建言請停,激怒乾隆,被下刑部論罪,直至和珅垮臺才得平反。而與和珅鬥得時間最長的要是這兩位,不過都沒有與和珅正面硬剛,都是軟磨軟槓,讓和珅不舒服。

首先與和珅不和的一位是首輔阿桂,阿桂這《鐵齒銅牙紀曉嵐》中有提到過,在影視裡卻也說他與和珅不和,不過人物並未出現,且實際官職也不符,阿桂曾征戰全國各地,德高望重,乾隆帝也比較尊重他。阿桂鄙視和珅,不把其放在眼裡。據《清史稿》載,每“遇之不稍假借。不與同直廬,朝夕入直,必離數十武(步)。和珅就與語,漫應之,終不移一步。阿桂內念位將相,受恩遇無與比,乃坐視其亂政,徒以高宗春秋高,不敢遽言,遞未競其志。”

第二位便是大學士福康安,他對和珅一直不滿,“稍欲岐貳於珅,頗矜持,收拾人望,而寵權相埒,勢不兩立。”但在《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對福康安的演繹確實與和珅勾搭成群的黨朋,與歷史相去甚遠,完全就是背道而馳。


我個人對於紀曉嵐和劉墉這樣的角色定位,更多應該是扮演著阿桂和福康安的歷史角色,當然過中趣事卻完全是杜撰,真正歷史記住上兩位也並未像影視裡那樣與和珅鬥法。

其實歷史上這三位的關係倒是很微妙的,先看老幾位歷史真實情況: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

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滿洲正紅旗,清朝中期權臣、商人。



和珅曾擔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眾多關鍵要職,封一等忠襄公和官拜文華殿大學士,其職務主要包括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纂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 嘉慶四年(1799年),嘉慶帝即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和珅所聚斂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所擁有的黃金和白銀加上其他古玩、珍寶,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乾隆帝死後十五天,嘉慶帝賜和珅自盡,和珅死時年僅49歲


劉墉(1719年 — 1804年)

字崇如,號石庵,清朝政治家、書法家,大學士劉統勳長子。祖籍安徽碭山,出生于山東諸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寧府知府、內閣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聞名於世。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 嘉慶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時年85歲,追贈太子太保,賜諡號文清。

乾隆十六年(1751年),劉墉因為父親關係,以恩蔭舉人身份參加當年會試和殿試,考中二甲第二名進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在散館擔任編修,不久又升遷為侍講,成為其步入仕途的起點乾隆十六年(1751年),劉墉因為父親關係,以恩蔭舉人身份參加當年會試和殿試,考中二甲第二名進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在散館擔任編修,不久又升遷為侍講,成為其步入仕途的起點。乾隆二十年(1755年),劉墉的父親劉統勳因為辦理軍務失宜被下獄,劉墉受牽連也被懲治。後來父子得到寬釋,劉墉被降為翰林院編修。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起,劉墉被外放為地方官,此後20餘年主要再地方為官,為官期間,劉墉基本秉承了父親劉統勳的正直幹練與雷厲風行,對科場積弊、官場惡習進行了力所能及的整頓,為百姓做了實事。同時積極貫徹皇帝意旨,查禁書、捉拿會黨,得到皇帝讚許。直至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劉墉奉調入京出任左都御史,在南書房行走,這才算是真正回到京城大本營,不過當時和珅炙手可熱,劉墉也只能“委蛇其間,惟以滑稽悅容其間”,表現出其為人和為官的另一面:面對和珅專寵於乾隆,劉墉只好靜默自守,滑稽模稜取容了。

紀昀(1724.7.26-1805.3.14)

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直隸獻縣(今河北滄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學家,乾隆年間官員。歷官左都御史,兵部、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致仕,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

其實影視劇對紀昀描述偏了最為誇張,實際記載紀昀可謂與剛正不阿的形象大相徑庭,按歷史記載來說,他是又矮又醜,不受乾隆待見,據記載在乾隆有次派他去審案,因為他錯判,本該受罰,乾隆卻說他本來就是個湊數的,免掉他的懲罰,真是不受待見啊,直接無視掉了,還有些文獻記載,如:

《知足齋詩集·續集》(朱著):宗伯河間奼,口吃善著書。沉浸《四庫》間,《提要》萬卷餘。抑揚百代上,浩博衡錙銖。食肉不食粟,清濁同一盂。非真佛不度,憑君意踟躕。

《清朝野史大觀》:公(指紀曉嵐)平生不食谷面或偶爾食之,米則未曾上口也。飲時只豬肉十盤,熬茶一壺耳。

《嘯亭雜錄》(昭在):公(指紀曉嵐)今年已八十,猶好色不衰,日食肉數十斤,終日不啖一谷,真奇人也。

《蟲鳴漫錄》(採蘅之):紀文達公自言乃野怪轉身,以肉為飯,無粒米入口。日御數女,五鼓如朝一次,歸寓一次,午間一次,薄暮一次,臨臥一次,不可缺者。此外乘興而幸者,亦往往而有

從這些記載中大致可以看出些,紀昀好女色,非肉而不食,頓頓吃肉,據一些文學記載,他在修《四庫全書》的時候,乾隆為了讓他能好好修書,每天是大魚大肉大姑娘伺候著。

他們三人的歷史關係,首先是和珅和劉墉都是正一品,官職是一樣大,都屬內閣大學士,但是權利卻是和珅比較大一點,一個是和珅擔任官銜比較多,在一個官的性質也不一樣,和珅是文武具備,劉墉基本就是個文官,當然後來劉墉被貶,下放地方為官多年,也正是這段時間和珅起勢,平步青雲,當然這與劉墉在不在毫無關係了,雖然後來重新被召回京師,但已經無法一和珅扳手腕,劉墉為官清廉剛正,這是影視裡表現的,只是他平生並未與和珅交惡,他回京為官後,已經變得很圓滑了,年紀也比較大了,也不在那麼嫉惡如仇。


至於紀曉嵐
,那更是無法用影視來解讀了,他官職最大時也就從一品,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講呢,也就是正和副的關係了,就好比正國級和副國級一樣,多享受國級別的待遇,但能行使得權利就不一樣了,且紀昀基本就是個純粹的文官,一生基本都在修書,所以這權利可想而知也打不到哪去。
按歷史記載,紀曉嵐

和和珅都曾擔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按官職來說,和珅可是紀昀的上司,,紀曉嵐與和珅的關係就像是忘年交。年輕的和珅處世外向潑辣。年老的、處世逐漸內斂圓滑的紀曉嵐會時時善意地提醒和珅。兩人既有政見不同帶來的爭吵,也有默契的配合。在工作中,更多的是和珅對紀曉嵐的關照;在人際關係上,更多的是紀曉嵐對和珅的幫助。 同時,紀曉嵐對自己的能力也非常瞭解,在文學上固然無人可比,但在治國和理財上,自己遠不如和珅。
所以啊,影視劇雖好看,但別被他給誤導了,尤其是現在很多影視編導,為徒戲劇性,投人味口,歪曲,扭曲歷史真實,最為勝者,當屬當下的抗日神劇,如果當時中國人真那麼厲害,還有那麼多年的屈辱麼,還會有三光政策麼,還會有南京大屠殺麼,根本不可能嘛不是,這是在抹殺孩子對歷史的真是判斷啊。一心只想賺取利益。這也是目前有的國人所處的一種可悲狀態。


域外風塵

歷史上是有劉羅鍋,和珅,紀曉嵐三個人的。

紀曉嵐和和珅打家可能有一個大概的認識,先介紹一下劉羅鍋吧

劉羅鍋又名劉墉,清乾隆、嘉慶兩朝重臣,官至體仁閣大學士。


至於問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為什麼沒有劉羅鍋,還有劉羅鍋中沒有紀曉嵐,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是電視劇,源於生活但是高於生活。

他們三人處於同一朝,肯定相互認識,並出現在相對的生活中,電視上劇中為什麼鐵齒銅牙紀曉嵐中沒出現劉羅鍋,劉羅鍋沒有紀曉嵐,而是因為電視劇情的側重點不同,在於編劇,而不是真整得歷史


哈哈哈哈哈哈!!!


歷史敘述者

劉墉的父親劉統勳是紀曉嵐的老師,劉墉靠父親的人脈官路亨通,紀曉嵐就不一樣了,白手起家,一輩子也沒有做上一個掌握實權的官,所以歷史上真正的紀曉嵐在三個人當中是最小的官。


無論是《鐵齒銅牙紀曉嵐》還是《宰相劉羅鍋》,都是為了表現紀曉嵐和劉墉的清廉跟和珅的無恥貪腐。因為每部劇裡只能有一個主角和一個配角,所以他們兩個根本沒有必要湊在一起。

如果劉墉和紀曉嵐出現在一部電視劇裡,那麼就會出現兩個主角,故事主線會很亂,不利於人物塑造。再說了,在《鐵齒銅牙紀曉嵐》裡,紀曉嵐這樣負責教育的官都這麼厲害了,那劉墉不得成神?


另外劉墉與和珅的戲,大多是在朝中,劉墉和珅和乾隆,他們都是在商量國家大事,劉墉都是在大事上懟和珅。而和珅與紀曉嵐的戲,多是乾隆微服私訪的時候,相當於外景,所以紀曉嵐和劉墉不衝突。


歷史密探

中國和韓國都受過日本侵略!但是中國不會在自己國家過多宣傳韓國受日本迫害的歷史,韓國也不會在自己國家過多宣傳中國那段受迫害的歷史!我的地盤我是主角,別人家的事用得著你宣傳啊!說多了還吃力不討好!誰愛幹誰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