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時光印記(48):貿易戰只是我們要面對的短期擾動的一個縮影

2018時光印記(48):貿易戰只是我們要面對的短期擾動的一個縮影

20180408】2018年倒數第48篇投資筆記。

這個假期不太平,貿易戰充斥了整個媒體,連我12歲讀六年級的兒子,也在週五晚上收看商務部關於貿易戰的新聞發佈會。因此,在這周,貿易戰是多也躲不過去的話題。

我在週六關於貿易戰的策略應對,寫下了自己的觀點,發在了工作室的號上,這篇文我想表達的意思,是在貿易戰中,不要做隨風倒的無意識操作,這種操作是最受傷的,想長期賺錢,應該形成自己的投資體系,讓你的體系替你決策,做程序化操作,而不是情緒化操作。原文複製過來:

“【從貿易戰看投資體系的重要性】近期,關於中美貿易戰如火如荼,已經進行了至少三個回合的較量,從這三個回合的較量來看,雖然有升級趨勢,但當前還是互探底牌階段。有關這些貿易戰的影響分析,我不想多說,因為近期各大媒體以及經濟學家的精彩觀點,充斥著我們的眼球,就是不想看也難,打開手機或者電腦,就會被這些信息淹沒。我今天想說的是另外一個角度,作為一個投資者和二級市場的參與者,應該如何應對這種情況。

在談應對之前,先想明白幾個問題:

一、貿易戰短期會結束嗎?即便是結束了,類似於貿易戰這種短期擾動就不會出現了嗎?

二、貿易戰的這種見招拆招,我們能預測到嗎?

三、你自己是哪一類投資者?

第一個問題和第二個問題很顯然,貿易戰什麼時候結束,每一步的走向,每一次出招以及何時出招,我們都是無法預測到的,有時候即便是你猜對了招數,猜不對時間,對我們市場的影響會謬之千里。我在貿易戰中做了幾個小調研,在這些調研中,最累的投資者是根據中美博弈的回合做操作的人,因為猜不對每一步怎麼走,只能被動應對,這部分投資者在中美出招或者美股跌的時候選擇規避風險,然後在局面緩和又趕緊買回,這種看似靈活機動的操作,其實是近期最受傷的操作,總是“吃冷飯”,在屁股後面追,一不小心就成了追漲殺跌。但是這部分人又佔市場的多數,多數人組成的烏合之眾,引導了市場情緒,放大了市場的漲跌。

其實,貿易戰只是一個有代表性的縮影。因為類似於貿易戰這種短期對市場的擾動,我們可能每天都會面對,只不過有的級別大一些,有的級別小一些而已。你在貿易戰中的應對,其實又是你投資體系的縮影,或者是你沒有投資體系憑感覺操作的縮影。上面我講到的你今天的追漲殺跌,可能是過去無數次追漲殺跌的重演而已,只不過這次貿易戰恰到好處的充當了替罪羊。所以,貿易戰只是表象,深層次的是應對這種短期擾動的投資體系建設。

因此,想明白我上面提出的第三個問題,你自己是哪一類投資者,你的投資體系是怎麼樣的,至關重要。簡單分析下。

一、如果你一直做事件驅動或者趨勢投資,這個時候選擇規避風險無可厚非,因為這是你的投資體系,這種對短期擾動的應對,是你投資體系的一部分,即便是在其中不小心追漲殺跌,也是你投資體系的成本,任何投資體系都有優勢區間和劣勢區間,這種中美見招拆招的情況,是你投資體系的劣勢區間,做到知行合一堅持交易的一致性原則,未來到了你的優勢區間,就會開始賺錢。

二、如果你是一個基本面投資者,如果在中美貿易戰中無腦殺跌就有問題,因為貿易戰並非是對所有版塊和個股都是利空,你至少要做幾個方面的分析:

1、貿易戰直接影響的個股有哪些,比如在名單上的品種、對美出口額度大公司等等,這種分析下來,如果你持有這些品種,就是基本面的變化和邏輯的變化,那必須做出應對;

2、貿易戰利好的個股有哪些,比如受益於進口替代概念的,國家這次出臺減稅鼓勵的品種,這種個股並不是不受貿易戰影響,因為貿易戰帶來的是烏合之眾的情緒化,而這種短期擾動,恰恰給了低位介入的機會,當然,如果你已經身在其中,不動也無妨;

3、除了以上兩端,剩下的都是中間層次,我認為貿易戰影響,可能都無法導致基本面根本變化,這類個股當然是大多數,這些個股,其實貿易戰影響,遠不如自己業績增長更加重要,這是主要邏輯和邊緣影響的關係,要抓核心矛盾。

我認為這是基本面投資者應該做的理性應對。當然,市場並非都是理性的,而正是這種不理性,才會給很多理性的人賺錢的機會。其實,很多基本面投資者也會選擇規避這種風險,那在我看來,其實不能算是真正的價值投資,那自然也會陷入這種短期在中美回合拉鋸中的疲於應付。當然,如果你的體系中有對這種短期擾動的應對,也沒什麼不對,關鍵是要將這種應對融入你的投資體系中,而不是情緒化無原則的憑感覺應對,只要自己能駕馭了,那就是好的投資體系。

一個長期能穩健賺錢的投資者,一定是有一套穩定成熟的投資體系,這個投資體系面對短期擾動,是程序化操作,而不是情緒化操作。這個投資體系能幫助你做80%的決策,排除大部分的情緒干擾。然而,最近貿易戰中,我看到我身邊許多投資者對於這種擾動的反應,和以往沒有什麼區別,仍舊是像一個無頭的蒼蠅一樣,無原則的情緒化殺跌,一部分先殺跌的帶動著後殺跌的,看反彈後又無腦追入,樂此不疲。這都是沒有體系沒有原則的表現。其實吧,投資體系本身沒有優劣之分,每一種體系都有優勢區間和劣勢區間,沒有一種方法能適應任何情況,能躲過貿易戰的體系,我想一定也會躲過反彈,堅持長線不為所動的體系,就不會有這種追漲殺跌的困擾,但是就要忍受短期波動。

投資體系本身就是你操作的原則,原則的內容不重要,關鍵是你要有原則。”

這篇文基本表達清楚我的意思,今天再補充幾點:

1、股價的長期上漲因素,其實只有一點,就是企業的成長和業績持續性兌現,換句話說,也可以用巴菲特的未來現金流折現解釋,這個不必懷疑;

2、如果你的投資體系是建立在第一條上,其實類似於貿易戰這種短期擾動,只要你的股不是貿易戰中的受傷品種,其實沒必要過度擔憂,有些收益品種反而是機會;

3、不可否認,貿易戰目前看沒有輕易結束的徵兆,對市場肯定會有一定的影響,短期的波動率會加大,很多優秀個股也可能會被誤傷,尤其是我們A股這個情緒化市場,貿易戰目前看實質影響有限,但是二級市場歷來是波動過頭;

4、是不是要規避這種風險?這取決於你是哪種投資體系,不同的投資體系有不一樣的理解和應對,沒有標準答案,我想,也沒有任何一種體系能完美應對所有情況,任何一種操作,都要承擔帶來的後果。

我上面講了,貿易戰只是我們投資過程中要面對的短期擾動的一個縮影,即便是貿易戰結束了,可能還會有新的情況發生,我自己自認為沒有能躲避這種擾動的能力,我也仔細認真的審視了我的持倉,沒有直接在貿易戰中受影響的品種,因此,並沒有做避險的打算,哪怕是接下來會有較大波動和回撤,我想,這都是我投資體系的一部分,也是我該承受的成本。因為我的投資歷史,不止一次的證明,我的大部分盈利都是靠長期持有快速成長股獲取的,而不是賺波動的錢,這個我看的很清楚,也會堅持下去。

當然,並不是完全不操作,如果說交易計劃,希望自己心儀的品種能在貿易戰中打下來,打出性價比,只有這種情況,會考慮做些倉位平抑和調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