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強國看浙江④再電氣化 詩畫青山綠水江南

電力強國看浙江④再電氣化 詩畫青山綠水江南

電力強國看浙江④再電氣化 詩畫青山綠水江南

這裡是浙江嘉興南湖畔的新塍鎮沙家浜,湛藍色的光伏板在三層洋房屋頂上熠熠發光。這片在江南禾城照耀的陽光,已真正開始創造價值——5年來源源不斷的太陽能發電令鄉鎮生態“新”起來,村民荷包“鼓”起來。

這裡是金華茶園掩映下的800千伏金華換流站,來自遠方的綠色電能在頭頂的條條銀線中漫卷奔流,幻變成枕水人家的一度電,點亮西子湖畔的一盞燈。

這裡是東海之濱晝夜不息的寧波舟山港,停泊入位的貨輪電纜成功插入岸電接電箱的那一刻,轟鳴的柴油發電機停止了運行,岸電為船舶提供了充足的清潔低碳新動能。

這裡是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用心描摹的山水江南綠色卷軸,這裡是國家電網公司在浙江奮力成就的再電氣化現代生活。

人民對生態環境和用電體驗的更高需求,推動著新一輪電氣化進程開啟。

在供給側增強電力“綠”意,在消費測拓展增長“藍”海,這一程,浙江電力領航先行。澎湃奔湧的綠色電力浸潤之下,茶山如墨,西湖如碧,之江大地不改往日顏色。

增強電力“綠”意 推動能源供給清潔替代

春日的寧波寧海山林中煙雨連綿,青草之香混合著沙土之氣陣陣襲來。站在寧海茶山風電場調度控制中心,幾百米外風電場的實時畫面在巨幅屏幕牆上顯現。蒼翠之間風電機組隨坡建,風輪由風轉。與之結伴而立的,是鐵塔銀線架起的一條條輸電線路。屏幕邊緣,一個個數字伴隨著畫面中迎風轉動的葉片不斷跳動變化。

這串數字顯示著該風場的上網電量和減排指標等參數。數據顯示,2017年,浙江電網累計消納清潔能源981億千瓦時,是當年全社會用電量的23.4%。其中,消納水能、太陽能、風能、核能等省內清潔能源157億千瓦時。這意味著,浙江省消耗的電能中,近四分之一來自清潔能源。

“光照無遮、風行無憂、水流無阻”——在數字的見證下,浙江電力大力推進能源供給清潔替代,與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建設發展腳步同頻共振。

在嘉興海寧市袁花鎮,居民顧衛根站在自家樓頂上,抬頭望著大太陽,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供電局服務好啊,一切都不用費心。只要有太陽,放著不管,每個月就有錢進賬!”蟬鳴聲拖著長長的尾音,微風吹動著老人沾滿泥漬的褲腳,吹向前方一片湛藍色的光伏板。

與顧衛根一樣,越來越多的浙江百姓享用到了清潔能源,嚐到了“太陽能發電賺錢”的甜頭。

早在分佈式光伏市場激情還未全面點燃的時候,浙江電力人就已經在嘗試“過河”了。區域狹小又缺油少煤的先天條件,迫使創新的基因融於浙江人的每一個細胞。於是,他們把心思動到了屋頂上,便捷優質的安裝併網和電費結算服務,助力屋頂光伏發電模式迅猛發展,浙江分佈式光伏發電併網個數和併網容量均居全國首位。

駕馭山林長風,舞動波濤駭浪,採集金色陽光。2017年,浙江電力消納省內清潔能源157億千瓦時,為10.8萬餘個風電、光伏發電項目提供併網專屬服務,實現了浙江清潔能源發電100%全額消納。

全額消納的底氣,源自浙江電力發力打造世界一流現代配電網,依靠先進的信息通信和電力電子技術,對大規模接入的分佈式能源進行主動管理;通過靈活的拓撲結構按需定製潮流,實現能量的優化配置;通過市場機制調節用戶用電行為,保障清潔能源全消納和多元化負荷全接入。

除全額收購省內清潔能源電量外,浙江電力還積極消納省間富餘清潔能源。2017年,浙江電力通過靈紹±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受入的電量中,有約22.7億千瓦時的電量來自調度棄風棄光的現貨交易和競價交易。此外,2017年通過±800千伏溪洛渡左岸—浙江金華特高壓直流工程,浙江電力從三峽、溪洛渡等購入清潔電能435億千瓦時,節約標煤1305萬噸,參與跨區域省間富餘可再生電力現貨交易10.7億千瓦時。

於是,我們看到,寧夏草原的風機有力轉動,溫暖了舟山島民的寒冬;金沙江的水流傾注而下,點亮了東海之濱的夜空。

拓展增長“藍”海 實施能源消費電能替代

今日漫步之江大地,從旭日升起車流湧動,到月亮之上點綴闌珊;從西子湖畔華燈初綻,到運河兩岸漁火萬盞,時間躍動的每一幀,都留下了再電氣化賦予浙江之美的印記。

然而兩年前,這間厚院民宿的總經理汪雁明卻為創業想破腦袋:“那時候白雲村沒有燃氣管道,買不到瓶裝煤氣和煤餅。於是,我想到了尋求供電公司的幫助。”

意外的是,這次嘗試竟催生了浙江省首個全電民宿。很快,杭州供電公司將村變增容到160千伏安,把全村架空裸導線更換成絕緣線路,並提供電動汽車快充樁建設等服務。再電氣化讓這個千年古村有了全新的打開方式。

從建設空港岸電到“市區兩公里”快充網絡,從主要高速公路服務區快充站全覆蓋到實現京杭運河(浙江段)服務區岸電全覆蓋,浙江電力“水陸空”三線出擊,推動一系列再電氣化項目落地。

夏天的腳步近了,氣溫上揚的勢頭愈發猛勁,而嘉興蘆花蕩水上服務區的業務辦公室內也熱鬧了起來。“天氣冷的話,倒也無所謂。但天一熱,船上根本待不住。”來自江蘇鹽城的船老大李齊興沖沖地前來辦理岸電充值卡,“通了岸電,這夏天才能過個清靜日子。”

讓李齊讚不絕口的岸電,就是岸上電源,對於跑船運的人家來說,裝貨的船,不僅是“吃飯的傢伙”,更是“流動的家”。當船上電纜接通岸電的那一刻,“船上的家”就變成了“地面的家”。

“以前我登機、下機的時候,是沒法和同伴聊天的,因為根本聽不到對方在說什麼,但現在就真不一樣了。”從事IT行業的安曉東是經常出差的“空中飛人”,他對蕭山機場格外熟悉,“以前在廊橋經常聽到的‘嗡嗡’聲沒了,感覺機場周邊的空氣也好多了。”

安曉東的良好出艙體驗,得益於蕭山機場橋載設備替代飛機輔助動力裝置(APU)項目的正式啟用。機場橋載設備使飛機停場期間用上了清潔電能,實現航空煤油零消耗。

發展是量的增加,更是質的提升。浙江電力董事長、黨委書記肖世傑提出,下一步,浙江電力將“適應再電氣化進程,加快建設適應新能源新市場要求的現代營銷服務體系,推動浙江電力由傳統的單一供電服務向綜合能源服務轉變”。

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瞭望發展的眼光沒有界限,正因如此,浙江電力轉型升級的禁錮才一再被打破;正因如此,浙江電力再電氣化發展的腳步不會停歇。(朱怡 徐俊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