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上的天馬」亞美尼亞海燕:兩次蘇聯英雄納爾遜斯捷潘尼揚

提到二戰時期的飛機噴繪藝術,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飛虎隊”機身上鯊魚的血盆大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國尤其是美國的軍用飛機上總會噴塗著美女、明星、卡通人物、動物、鬼怪、符號等圖案,這些五彩斑斕的藝術圖案彰顯著飛行員的個性,為血腥殘酷的戰爭增添了些許浪漫色彩。

而談到二戰時期的蘇聯作戰飛機塗裝,大多數的印象可能僅僅是單調的純色或者迷彩機身,除了簡單的紅星標誌、戰術編號和戰績標誌之外,只有諸如“為了祖國”一類的宣傳口號。但實際上,許多蘇聯飛行員在披荊斬棘之餘,也用各種圖案精心裝點著自己的座駕,把自己的榮耀、夢想和情感寄託於此。

新的【雲上的天馬】系列,將為您介紹這些飛行員和他們座機的傳奇經歷。

「雲上的天馬」亞美尼亞海燕:兩次蘇聯英雄納爾遜斯捷潘尼揚

納爾遜•戈裡格里耶維奇•斯捷潘尼揚1913年3月28日出生於亞美尼亞納諾爾戈—卡拉巴赫地區的一個僱員家庭。後來他隨同父母一起移居埃裡溫。在學校上學期間,斯捷潘尼揚對飛行和航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27年秋天,中學畢業的斯捷潘尼揚應徵入伍,不過這一次他未能考入航校,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進入巴庫步兵學校學習。可惜斯捷潘尼揚的從軍之路並不順利,1931年軍校解散,退學的斯捷潘尼揚只能前往巴庫煉油廠找了一份鉗工的工作,他的第一次軍旅生涯就此匆忙結束。幸運的是功夫不負有心人,1933年斯捷潘尼揚終於圓了自己的飛行夢——他在這一年考入巴泰斯克民航學校,兩年之後的1935年斯捷潘尼揚畢業。接下來從1939年到1941年,他一直在民航學校擔任教官。

「雲上的天馬」亞美尼亞海燕:兩次蘇聯英雄納爾遜斯捷潘尼揚

此時的歐洲大陸已經烽煙四起,嗅到戰爭氣息的蘇聯軍方開始不遺餘力的擴軍,出身民航的斯捷潘尼揚也再次進入航校進修,學習駕駛作戰飛機。不過沒等培訓課程結業,戰爭就已經爆發了。1941年6月23日,也就是戰爭爆發的第2天,斯捷潘尼揚就被調入黑海艦隊航空兵,他只有幾天時間完成伊爾-2的改裝訓練,然後匆忙投入到在尼古拉耶夫和敖德薩地區的戰鬥。在不久之後的戰鬥中斯捷潘尼揚被高炮擊傷,不過他還是忍痛駕駛負傷的戰機返回了機場。

「雲上的天馬」亞美尼亞海燕:兩次蘇聯英雄納爾遜斯捷潘尼揚

1941年8月,斯捷潘尼揚被隨同黑海艦隊第57強擊航空兵團調往列寧格勒。1941年秋冬之際的列寧格勒岌岌可危。在接下來的6個月裡,斯捷潘尼揚幾乎每天都要出擊,僅在當年9月就曾經連續58次出擊——平均每天接近兩次。在一次空襲機場的戰鬥中,斯捷潘尼揚所在部隊炸燬了德軍停放的28架飛機,就在伊爾-2大編隊撤離之際,機場上的德軍士兵突然發現一架機身上留著彈孔的伊爾-2慢悠悠地向跑道降了下去。德國人不知道這架飛機是傷重無法返航還是飛行員有心叛逃,總之他們停止了射擊,一心想著能撿個便宜。誰知道這架伊爾-2在靠近跑道盡頭時突然機翼下閃出一片火光——機場一側的3架德軍飛機被摧毀,隨之揚長而去。這架飛機的駕駛員正是斯捷潘尼揚。

斯捷潘尼揚不僅在一系列戰鬥中擊毀了8輛坦克,90輛汽車和60門高射炮火高射機槍及若干其他裝備。猶如拼命三郎一般勇猛的斯捷潘尼揚返航時座機幾乎次次帶傷傷,但他對個人安危幾乎好不留意,只關心能否做好下次出擊的戰鬥準備。正因為如此出色的表現,斯捷潘尼揚在抵達列寧格勒後的短短一個月內就被晉升為中隊長,不僅獲得了波羅的海艦隊航空兵第57團的嘉獎,更是在1942年10月23日被最高蘇維埃授予蘇聯英雄稱號、金星獎章及列寧勳章。

「雲上的天馬」亞美尼亞海燕:兩次蘇聯英雄納爾遜斯捷潘尼揚

1943年年初,斯捷潘尼揚被從前線召回到波羅的海艦隊,作為教官負責培訓飛行員和航空兵指揮員。在課堂上,斯捷潘尼揚將自己所取得的經驗傾囊相授,培訓了相當一批飛行員。然而戰士畢竟是戰士,斯捷潘尼揚不願意留在後方坐辦公室,他不斷地向上級“開炮”,要求重新回到作戰崗位。他的堅持最終讓上級領導讓步,1944年4月,納爾遜·斯捷潘尼揚被任命為黑海艦隊航空兵第47強擊航空兵團團長,率部參加克里米亞和庫班上空的戰鬥。

重返戰場的斯捷潘尼揚猶如魚歸大海,這一次他駕駛的飛機是由亞美尼亞蘇維埃共和國阿爾蒂克州斯大林集體農莊莊員捐獻10萬盧布購買的,機身上塗裝著“復仇者”字樣的標語,象徵著為亞美尼亞人民和全體蘇聯人民討還血債。斯捷潘尼揚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從1944年4月開始,第47強擊航空兵團在他的指揮下頻繁空襲費多羅西亞、蘇達克以及克里米亞南部海岸線附近的港口和水上交通線,為打擊塞瓦斯托波爾—羅馬尼亞航線和切爾松尼斯半島之敵發揮了重大作用。1944年4月16日,斯捷潘尼揚率領12架強擊機出動,於蘇達克附近擊沉3艘敵船;5月22日,他率隊空襲了塞瓦斯托波爾附近的羅馬尼亞船隊,本人擊沉1艘敵船。

「雲上的天馬」亞美尼亞海燕:兩次蘇聯英雄納爾遜斯捷潘尼揚

「雲上的天馬」亞美尼亞海燕:兩次蘇聯英雄納爾遜斯捷潘尼揚

當然,輝煌的戰績背後是高昂的代價。後來以空軍中將軍銜退役的N·沃洛諾夫當時恰好和斯捷潘尼揚駐紮在一個機場,曾經有一次駕機掩護斯捷潘尼揚所部出擊,先後遭到德軍戰鬥機和高炮的攻擊,當天出擊的強擊機幾乎有多一半未能返航,而斯捷潘尼揚座機的機翼和方向舵也幾乎被打爛了,沃洛諾夫回憶,返航之後,印象中一向開朗樂觀的斯捷潘尼揚“彷彿一下蒼老了許多”。不過由於戰功卓著,第47強擊航空兵團於1944年5月榮獲“費多羅西亞”榮譽稱號和紅旗勳章。在整個克里米亞戰役期間,斯捷潘尼揚宣稱擊沉8艘運輸艦,12艘快速駁船,9艘巡邏艇,以一己之力殲滅3000敵軍。為了紀念這樣的功績,斯捷潘尼揚修改了座機的塗裝,在機身上繪製了一副敵船遭到伊爾-2空襲沉沒的畫面,有趣的是,機身兩側的圖案分別是同一幅畫的兩部分。

「雲上的天馬」亞美尼亞海燕:兩次蘇聯英雄納爾遜斯捷潘尼揚

「雲上的天馬」亞美尼亞海燕:兩次蘇聯英雄納爾遜斯捷潘尼揚

「雲上的天馬」亞美尼亞海燕:兩次蘇聯英雄納爾遜斯捷潘尼揚

在克里米亞戰役結束之後,斯捷潘尼揚於1944年夏秋之際進入戰火正熾的波羅的海戰區,此時蘇軍正在全力反攻以解放波羅的海三國,為了配合陸軍反攻,波羅的海艦隊航空兵需要打擊並切斷德軍的海上交通線。整個波羅的海幾乎都成了斯捷潘尼揚縱橫馳騁的戰場,他率部在納爾瓦、維堡、芬蘭灣的科特卡港、塔林港、薩馬雷島、利耶帕亞頻頻出擊,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擊沉了30艘艦船。一個月之後,斯捷潘尼揚就獲得了第二枚金星獎章,此時他已經先後出擊239次,擊沉驅逐艦1艘,巡邏艇2艘,掃雷艇1艘,魚雷艇2艘,運輸艦5艘,合計噸位8萬噸。此外斯捷潘尼揚甚至還曾參與過30次空戰,宣稱擊落2架Ju-88轟炸機,炸燬25架敵機。

「雲上的天馬」亞美尼亞海燕:兩次蘇聯英雄納爾遜斯捷潘尼揚

然而,斯捷潘尼揚終究沒有來得及把這枚金星佩戴在胸前,1944年12月14日,他率隊空襲拉脫維亞的利耶帕亞港,這裡是被包圍的德軍庫爾蘭集團重要的後勤樞紐,雙方海空力量為此圍繞海上咽喉展開了殊死爭奪。根據情報顯示,當天利耶帕亞港有大量的部隊和車輛正等待轉運。在空襲中,斯捷潘尼揚將編隊分成兩個部分,第一編隊由他本人親自帶隊,負責壓制岸上和艦上的防空火力,第二遍隊則突入港口摧毀敵艦船和車輛。然而就在發起攻擊之時,斯捷潘尼揚的編隊突然遭到30架敵機的突襲,為了掩護突擊編隊,他馬上率隊發起反擊,並且在座機被擊傷起火的情況下擊落1架敵戰鬥機,然而幾分鐘之後斯捷潘尼揚的座機就墜入海中,他本人和領航員同時犧牲。這是斯捷潘尼揚第259次戰鬥出動,他把自己的生命留在波羅的海,留下了一連串輝煌的戰績,摧毀17艘艦艇,80輛坦克,600輛各種車輛,64門火炮和高射炮,30座機槍火力點,1臺機車,40節車皮和5000名敵軍。

「雲上的天馬」亞美尼亞海燕:兩次蘇聯英雄納爾遜斯捷潘尼揚

犧牲之後,斯捷潘尼揚的家鄉埃裡溫和他犧牲的利耶帕亞都為他豎立了銅像。從此之後,幾乎每年都有人在利耶帕亞紀念這位傑出的亞美尼亞飛行員。同時,獨立之後的亞美尼亞還專門設立了以斯捷潘尼揚命名的勳章,以表彰那些在航空事業中立下功勳的後來者。遺憾的是,在拉脫維亞獨立之後,地方當局決定將這尊銅像移走甚至拆毀,所幸經過多方斡旋,這位英雄的銅像被移到了加里寧格勒,在那裡繼續注視著他曾經為之奮戰的波羅的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