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吃垮”的无人货架?拯救方法只能是:努力“赔钱”

5月初,网传无人货架行业公司成都果小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爆出“重要通知”,称其公司将解散,食物免费分享给大家。随后,又被辟谣!

而此之前,猩便利、便利蜂、GOGO小超等无人货架风光不再。

至于位于头部的每日优鲜和羊小e微店,则在当下口水战不断,市场覆盖却没啥好说的。

更有意思的是,无人货架并没有出现前辈如团购、网约车、外卖、直播、共享单车那样,入场时涌入数百家,一年后清零到个位数强者的状态。

整个无人货架,今日看来,更是一地鸡毛,没有强者,稍后都会出局。只是时间问题。

被“吃垮”的无人货架?拯救方法只能是:努力“赔钱”

蹭黑科技感十足的无人零售,快速形成风口的无人货架,为何总是出现暴毙,并且今时今日,奄奄一息?

无人货架的目的,是想让零售再进一步的缩短距离(降低人工成本、更接近用户都是一种渠道层面的距离缩短)。

但实质上,货架的承载能力有限,其本身较之过去的无人售货机并没有太多的区别,反而只是借了这个名头,而缺少更多的实现方式。这样的风口,本身并没有形成对传统零售的颠覆,故其风光背后其实就是一个大坑而已。

说白一点,无人货架指用一个货架,放一些吃的喝的东西,贴上二维码,全凭自觉,无人自售。

如果不贴二维码呢?那就放个收钱的钵子好了。

被“吃垮”的无人货架?拯救方法只能是:努力“赔钱”

本质上来说,当下的,无人货架并不是电商的一种形态,更谈不上黑科技或新零售。也因此,其未来的出路也就很明显了:

出路一:赔钱攒科技。

无人货架的下一个出口不是电商,而是无人零售,让黑科技(大数据、垂直细分市场和机器人送货等)融入到无人货架中,真正让其能够在最短的距离,满足特定群体的个性化消费,并且通过机器人送货之类的配送方式来降低物流成本。其本质应该是过去的无人售货机

的一种升级版,而不是当下放个货架在办公区域卖零食这样的低技术含量、蹭无人零售热点的存在。

但这条出路的实现难度相当大,只能逐步完成黑科技的孵化和渗透。

被“吃垮”的无人货架?拯救方法只能是:努力“赔钱”

出路二:赔钱赚数据。

这件事,本身是无人货架本身因为缺乏盈利前景,在害怕供血停止的状态下,自行探索其他的热门电商实现方式,并不足为奇。

但它却暴露出了一坏一好两个消息。

坏消息是:资本对这一轮的风口当下应该已经在看淡,就如早前众多希望通过社区小店杀入O2O细分场景的模式一样。

好消息是:无人货架正在通过电商的方式,以无技术支持的另类方式,逐步往无人售货机方向靠拢,然后融入电商平台的大数据来消化这部分垂直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这也是出路的一种,即可能让他们进一步获得特定场景、特定位置人群的大数据,形成自己的数据池。

这样的数据,会比他们现阶段销售的商品更有“价值”。

赔钱赚来的数据,就可以有很多垂直应用空间了。

你懂的!!!!

张书乐 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