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的3個間諜故事,你覺得會是真的嗎?

184年,東漢王朝有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敵人——太平道。太平道是道教早期教派之一,在東漢靈帝時期,鉅鹿人張角自稱大賢良師,他利用《太平經》傳播道教。

十餘年間,徒眾增至數十萬,遍佈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張角把各地的太平道信徒按照軍事組織編制為三十六“方”,在184年一月舉事發動了黃巾大起義。

雖然起義被鎮壓,但是漢王朝卻再也無法恢復元氣。各地方官和將領們趁著鎮壓起義的機會擴充實力,紛紛搖身一變成為軍閥土皇帝。

涼州軍閥董卓率軍進入首都長安把持朝政,由此引發了傳奇女間諜貂蟬的傳說。

三國中的3個間諜故事,你覺得會是真的嗎?

中國人幾乎人人都知道董卓、呂布和貂蟬之間的八卦故事,全賴一本《三國演義》塑造出貂蟬這位中國傳統文化中最著名的間諜形象。

故事中的貂蟬是大臣王允府中一個深明大義的舞女,為了幫助國家剷除奸臣而捨身做間諜,老王先是把貂蟬許配給小呂,旋即又將她奉送老董,再向上門討說法的小呂說是老董硬搶的。

貂蟬則一邊討得老董歡心一面又對小呂含情脈脈,再加上王允的百般調唆,最後小呂和老王合謀誅殺老董,自己也迎娶貂蟬回家。

故事至此還算是正義獲勝的歡喜結局,但老董的女婿和部下立馬回來報仇,老王犧牲,小呂帶著貂蟬跑路,天下再次大亂,只落得一聲嘆息。

貂蟬的故事流傳多年,被後世認為是美人計和連環計的典範之作,幾乎所有的“三十六計”讀物中都會引用這個例子。

中國人歷來敬佩忠君愛國的紅粉英雄,又憐惜貂蟬的結局——據說呂布兵敗後,曹操和劉備軍中的將領都爭著要娶貂蟬,為了避免紅顏禍水再掀腥風血雨,貂蟬最後被關羽用轉身向後砍的拖刀法殺死。

於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貂蟬赫然名列四大美人的行列,不過與其他三位美人不同,貂蟬是虛構的人物。

歷史上貂蟬的原型是董卓府中一名姓傅的美貌婢女,後來成為董卓義子兼保鏢呂布的地下情人。呂布在與傅小姐私通後擔心事發被董卓嚴懲,再加上不久前他因小事得罪董卓時差點被對方投擲的手戟所殺,所以心中已經有了幹掉老董的打算。

當他私下聽說司徒王允要謀殺董卓的消息後,便主動前往聯絡。王允總是性急的,他勸呂布說:阿布,我們動手吧。可是阿布卻總是說NO……他表示自己和董卓有一層乾爹乾兒子的關係在,一時拉不下臉來。

王允在心裡說:裝什麼裝,拉不下臉來你還來這幹嗎?於是王允指出董卓拿手戟擲過呂布之後父子感情就破裂了,更何況乾爹本來就是隨便認認的,算不得數,從而替呂布找到了臺階。

三國中的3個間諜故事,你覺得會是真的嗎?

於是呂布站在為國除奸的道德制高點上,成為反董一黨的內應。由此看來,真正的間諜是呂布才對。

《三國演義》中還有一個著名的集間諜、反間、詐降、苦肉計等諸多詭計於一體的著名事件,那就是火燒赤壁中黃蓋的故事。

當北方基本上歸於一統後,志得意滿的曹操發動了南征。

這是一封恐嚇信,但是效果不佳。孫權還是與劉備合作在赤壁大破曹軍,從此後三足鼎立之勢漸漸成形。

在演義版的赤壁之戰中策劃放火的幕後黑手是周瑜,縱火者則是黃蓋。為了讓曹操上當受騙,他倆合夥演了一出苦肉計給曹操派來的間諜蔡中、蔡和看,隨後又派遣間諜闞澤送詐降書給曹操。

曹操在等到自己間諜的報告後確信黃蓋是真投降,完全忘掉了不久前中周瑜反間計砍掉蔡瑁、張允腦袋的教訓。最後黃蓋一把燒掉了曹操祖國統一的偉大理想,成就了又一段間諜史上的傳奇。

不過歷史上的黃蓋雖然詐降卻不曾捱打,要是黃蓋真被周瑜派人揍一頓,他那把老骨頭還不一定能撐得住。曹操更沒有派遣蔡中、蔡和去做間諜,因為這兩個人是不存在的虛構人物。

按照《三國志》的說法,黃蓋寫信給曹操表示曹軍勢大,江南必定失敗,所以自己願意投降,站在勝利者這一邊。以曹操自己的經驗而言,當年在官渡之戰中他手下也有不少官吏暗中寫信給袁紹約定投降,所以他認為黃蓋投降是識時務的自然之舉。

而且以曹操的狡猾竟然沒要求黃蓋先送人質作保證,這也是驕兵必敗。此外,著名的群英會蔣幹中計也是虛構的,但是這段演義中的故事卻被1400年後一個少數民族首腦依葫蘆畫瓢地重演了一番。

三國時代戰亂頻繁,各個割據勢力都注意使用間諜來蒐集情報,甚至是對敵方首腦發動斬首戰。

三國末期的蜀漢就發生過一件事,253年正月新春,繼諸葛亮和蔣琬之後的第三任執政者費禕在其駐地葭萌關舉行新年酒會。

就在大夥喝得痛快之時,左將軍郭遁忽然拔出佩劍刺殺了費禕。幾個月後魏國發布命令表彰間諜郭遁,並且撫卹他留在魏國的親屬。看起來這是一起魏國對蜀漢發動的成功斬首戰,不過其中疑點很多。

首先是魏國反應奇怪,正月事發,八月才表彰。這種反應速度太慢了些,更過分的是把“英雄”的名字都錯寫為郭修。如果真是疏忽導致的話,可真是官僚主義害死人啊。

這個表彰更像是魏國聽說此事後藉機往自己臉上貼金,同時噁心蜀漢。

何況郭遁的來歷古怪,他是魏國涼州西平人,在蜀漢大將姜維率軍進攻魏國邊境時被俘降蜀,後來一路升遷到左將軍之職。

如果是故意被俘的話,魏國又如何得知蜀軍的進攻時間和地點好安排間諜被俘呢?而郭遁此人名不見經傳,卻在蜀漢一路升遷,似乎是有人暗中提拔。

其次是費禕之死對魏國並不是什麼好事,費禕執行的是休養生息路線,拒絕對外發動大規模戰爭。

雖然姜維以繼承諸葛丞相北伐遺志自居,屢屢要求出兵魏國,但是總遭到費禕的壓制。費禕死後,姜維當政。姜維年年興兵北伐,魏國每年都被騷擾得雞飛狗跳,不得安寧。

最後我們來看看費禕之死的直接受益者是誰——姜維。

三國中的3個間諜故事,你覺得會是真的嗎?

《三國志》中記載著姜維在費禕的壓制下鬱郁不得志,而費禕死後姜維升任大將軍,屢次率大軍數萬人北伐。更何況史書對姜維有“(姜)維為人好立功名,陰養死士,不修布衣之業”的記載,那麼郭遁是否也是一個被姜維收買的死士呢?

這起古代間諜刺殺案件早已成為一本糊塗賬,後人的推測也改變不了三國時代的歷史結局。

姜維是個忠臣,他一生清廉、家無餘財,只娶了一個妻子,沒有侍妾。他唯一渴求的就是建功立業,希望通過北伐來報答諸葛亮的知遇之恩。

但是蜀國的國力本來就是三國中最弱的,經過姜維的連年用兵,國力枯竭,再加上國內政治混亂,終於被魏國一舉消滅。

姜維在皇帝劉禪投降後仍然試圖復興蜀漢,他與魏將鍾會交好,打算調唆鍾會造反,驅逐魏軍出蜀,然後再殺掉鍾會迎接劉禪復辟。

可惜他壯志未酬,與鍾會一同在未遂的叛亂中身亡,他的家族也被魏軍殺盡。無論演義中的姜維還是歷史中的姜維,都是一個悲劇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