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峰會召開在即,三方可談的議題很多

範磊 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山東大學東北亞研究中心研究員

中日韓峰會召開在即,三方可談的議題很多

據報道,李克強總理將於5月8日至11日對日本進行正式訪問,並出席9日將召開的第七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這將是我國總理時隔7年後首次訪日並出席中日韓峰會。

這次中日韓峰會的時間點恰逢在朝韓南北會晤和朝美首腦會晤之間,所以有輿論將其稱作是三明治的夾心會議。而中日韓三國都是對東北亞地區局勢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家,同時又是與朝美有著密切關係的國家,所以這次“夾心會議”備受矚目,且被賦予了較多期待。

中日韓峰會自2008年創立以來,一直是東北亞三國之間協調關係,增進合作,推動共贏的重要平臺。在已經召開過的六次峰會上,三方達成了系列共識,為東北亞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發展繁榮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因為雙邊關係以及地區局勢的影響,2015年峰會召開以後一直未能如期舉行下一次三方領導人會議,以致在撲朔迷離的地區局勢中更加增添了諸多雙邊不穩的隱患。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也是中韓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建立10週年,三方有共同意願增進雙邊與多邊關係,是非常值得慶幸的共識。具體而言,擱淺三年後三方能就舉行峰會達成共識,有著多重原因。

第一,在東北亞地區層面來看,一方面地區局勢長期緊繃,亟需一場多邊的會晤來協調危機,緩解壓力;另一方面兩年多來地區局勢變化較大,出現了不少新特點,需要通過高層磋商商討應對策略。如今,半島局勢快速緩和,尤其是朝韓簽署《板門店宣言》讓半島和平站在了新的起點上。中日韓作為半島局勢的利益攸關方,都有責任在問題解決中扮演積極的角色。

第二,就中日韓三國的雙邊關係來看,三方的雙邊關係基本回暖,為三方峰會創造了良好的氣氛。自2017年中日邦交正常化45週年以來,中日兩國共同推動了雙邊多個溝通機制的恢復。今年1月22日安倍在國會演講中也主動提出要借今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之機拓展兩國在經濟、文化、旅遊和體育等多個領域的互動,並希望加強兩國高層往來。

中韓關係也隨著文在寅的訪華以及薩德系統的冷淡處理和半島局勢的緩和而得以迴歸到正常渠道,今年是中韓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建立20週年,雙方也有意願為了雙邊關係的良性改善而做出積極努力。借平昌冬奧會之機,原本不打算出席開幕式的安倍最終同意訪問韓國,日韓之間也實現了領導人的會晤。

作為本次峰會東道國的日本在1月底派河野太郎訪華,最終得到了中國領導人對峰會召開的肯定。在此基礎上,三國基本就召開三方峰會達成了共識,可謂是水到渠成。

第三,就東道國日本而言,一再推遲的三方峰會多少給輪值東道國日本造成不小的尷尬,日本國內社會也給執政的自民黨較大壓力,安倍政府亟需中日韓峰會這一多邊外交活動來提振政府形象,緩解國內民意壓力。當前中國的發展已經成為無法遏制的地緣政治現實,日本此前對中國的疏離和壓制都未能阻止中國的迅速崛起,這樣的事實讓安倍意識到再採取老一套的對華戰略只能錯失發展機遇,引發內政外交的發展困境。所以,希望通過推動中日韓峰會盡快實現與中國關係的良性互動,抓住機遇,給日本各界和民眾一個交代。

第四,中日韓峰會是東北亞的重要合作機制,因多種因素影響而中斷,當前重啟三方機制,既保證了機制的延續性,夯實東北亞合作,又有助於通過領導人互訪,提振雙邊關係。早在2017年年初,日本就有意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5週年這個特殊的年份舉行三方峰會,並儘早實現訪華之行。但是因為時機不成熟,這一提議再次擱置,一方面凸顯了日本迫於國內執政壓力而希望改善對華關係的願望,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中國在東北亞格局中戰略地位的提升。

中日韓峰會召開在即,三方感興趣的議題很多,峰會的內容與成效也讓外界感到樂觀。早在2017年初倡導召開峰會之時,安倍就曾表示希望探討反恐、防災和環境領域的深度合作。這些領域主要涉及非傳統安全領域,雖然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解決,但是由於技術屬性明顯,所以相對傳統安全而言難度要低得多。這些議題也是當前世界各國都普遍面對且需要持久關注的議題。所以,在本次峰會上,這些議題應該會成為三方領導人共同感興趣的會談內容。

當然,對於東北亞三方峰會而言,半島局勢必然是最核心的關注。在各方和以聯合國為代表的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朝鮮半島局勢快速緩和,朝鮮也就半島無核化以及未來的發展願景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姿態。作為東北亞安全局勢最具發言權的三方,自然不會忽視對半島問題解決路徑的探討。如何在新時代充分照顧各方利益關切的前提下,找尋能為各方所共同接收的化解危機的有效途徑理應成為相關國家努力的方向。

在此前因為歷史與現實的問題造成中日韓三國之間頗多齟齬之時,政治安全領域的溝通近乎隔絕,而經貿往來雖然也有所下滑,卻在很大程度上維繫了三國脆弱的雙邊關係,確保了東北亞安全結構沒有崩潰。加上當前日本國內經濟低迷已久,面對各種棘手國內問題的安倍迫切希望能夠實現與中國高層的直接對話,拓展和深化已經在下滑的經貿合作關係。而日韓都已經明確對“一帶一路”的積極態度也許會賦予三方今後合作一個新的選項。

整體形勢向好,但是卻也不能忽視在地區與雙邊層面的諸多不確定性。地區層面東北亞局勢緩和的背後依然還有歷史的陰影;中日關係依然會受到歷史認知、修憲、日美同盟、臺灣問題和領土爭端等因素的影響,中韓關係的未來走向也會因半島局勢的發展而左右;日韓關係在慰安婦等歷史遺留問題以及領土爭端等方面短期內不會有大的改觀。

而且三國自貿區的談判進展並不順利,而且截止目前連自貿區的基礎性框架也沒有確定,這是三方峰會上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當前日本的主要興趣還在亞太自由貿易方面,尤其是在推動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簽署以後,信心大增。相應地,可能也會對中日韓自貿區的談判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標準,這一點上可能會讓原本就不太明朗的自貿區談判可能會蒙上陰影。

當然,就目前局勢來看這些也只是中日韓三方關係解凍以後的零星小碎冰,春寒料峭是阻擋不了春天的溫暖和破冰的智慧的。考慮到大地區與時代背景,本次峰會不太可能觸及較為敏感和棘手的歷史問題、領土爭端等。不過這並不代表中國和韓國會弱化對日本在邁向所謂“正常化”國家路向方面言行的關注。而在中韓關係方面,預計也會以當前局勢緩和為大局,共同探討雙邊關係發展的新思路。

中日韓三國隔海相望,不論是在航班次數、經貿往來、信息網絡等方面的硬聯通,還是人文交流、民心相通方面的軟聯通,在區域乃至世界範圍來看都是非常密集的。但是,缺少一個統合三國共同發展的倡議,當前日韓兩國都已經明確表態支持並參與“一帶一路”倡議,本次峰會如能簽署相關備忘錄或者達成相關協議,從觀念層面的共識落實到制度層面,對於三方而言都將是互利共贏的積極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