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和蘇南差距真的有那麼大嗎?為什麼蘇北人到蘇南去總是被說是外地人?

天啟者蜀黍

人們對於江蘇的看法有很多,在省外常常因為“江蘇和廣東比誰是第一”的問題,爭的頭破血流。在省內,人們常常就“”哪裡屬於蘇南,哪裡屬於蘇北”這個問題爭論不休。近年來,又多出了個蘇中的說法,讓本來就爭論不休的問題變得更加激烈。江蘇人在外省人眼裡不團結已經是出了名的了。

其實,對於江蘇到底哪裡屬於蘇南,哪裡屬於蘇北,官方並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定論,只是民間流傳的說法,而且這種說法分為兩種:

以長江為界限

以長江為界限,長江以南的南京,蘇州,無錫,鎮江,常州稱為蘇南,長江以北的南通,揚州,泰州,鹽城,淮安,連雲港,宿遷,徐州稱為蘇北。

不以長江為界限

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稱為蘇南,南通,揚州,泰州稱為蘇中,鹽城,淮安,連雲港,徐州,宿遷稱為蘇北。

不知道這些分法一開始是誰想出來的,這是要讓江蘇人不團結呀。

我這裡暫時就先以第一種分法來說明,蘇南五市與蘇北八市的經濟差距還是很大的,造成這些差距的原因有三個:

工業基礎

蘇南地區的工業基礎要比蘇北強大很多,自古以來都是,蘇南底子厚,自然中氣十足,在後面的發展中憑藉它的優勢發展的很好。而蘇北幾市工業基礎薄弱,主要就是農業,漁業,發展的不好也是情有可原的。

政策扶持

蘇南地區不僅區位優勢好,工業基礎雄厚,而且省內的政策一直是向蘇南地區傾斜的,重點發現蘇南區域,不管有什麼好的項目投資都是優先給蘇南的,而蘇北就是被遺忘的。

交通優勢

蘇南地區交通發達,鐵路發達,出行方便,蘇北除了徐州是個鐵路樞紐,其它幾市都是沒有一條像樣的鐵路,萬年寧啟到現在都沒建好。

所以,蘇南與蘇北的差距還是很大的,不管是經濟,交通,文化,醫療,社會福利上,都沒有辦法比。但好在現在蘇北幾市開始發力了,開始朝著蘇南追趕,省裡也越來越重視蘇北的發展了,蘇北是一匹黑馬。

至於蘇北人到蘇南被稱為外地人,我覺得很正常,只要不是一個市內的,基本上都叫外地人。我是啟東的,去南通本市的都被叫外地人,所以這不足為奇,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沙地人家

江蘇省是很有意思的省份。江蘇省分為蘇南蘇中蘇北這三個地區,蘇南是江蘇最具代表的地區,方言是吳語,經濟在江蘇也是最發達的,其中有蘇州、無錫、常州、南京、鎮江這五個城市,經濟在全國都是名列前茅的,尤其是其中的蘇州市,經濟超越了省會城市南京。


蘇中是江蘇的中部地區,其中有揚州、泰州、南通這三個城市,雖然外省人只知道江蘇蘇南地區發達,但是蘇中的經濟在全國和蘇南一樣都是進入了百強,只是和蘇南比起差了點吧,蘇中的揚州歷史也是很悠久的,有揚州八怪個個都是飽讀史書的天下才子,讓人羨慕嫉妒恨。


蘇北位於江蘇北部地區,其中有徐州、連雲港、鹽城、淮安、宿遷這五個城市。蘇北被淮河分成兩半,以北是北方,以南是南方,所以江蘇是個地跨南北的省份。蘇北人當中有不少人是北方人,具有北方地區的生活習俗,這和蘇南人很合不來,有這南北差異,故一般蘇北到了蘇南容易被稱為外地人、江北人、北方人的稱呼。蘇北整體經濟不輸於蘇中,也不錯。



江蘇各地區應該團結就是力量。


我是一棵小草操

蘇北和蘇南差距真的有那麼大嗎?為什麼蘇北人到蘇南去總是被說是外地人?題主的意思就是蘇南人歧視蘇北人唄!地區差距哪兒都有,其實歧視蘇北人的問題不起源於蘇南,而是起源於上海。

上海開埠以後,最早來的是廣東、福建人,後小刀會造反(主要是閩粵人),被鎮壓下去後。大批進入上海的就是蘇南和浙北一帶的居民,他們最早和外國人接觸,熟悉了租界的制度,許多人做了買辦,發財了,就在上海投資實業,並把家鄉更多的同鄉招到上海,逐漸佔據了上海產業的高端。

蘇北人來到上海比較晚,且都是災民,沒有資金,也沒有什麼文化,只能從事比較低端的工作,如碼頭上扛包、拉黃包車、掃大街、拉糞車等,就算進工廠也是乾沒有什麼技術的髒活累活。租界裡的房子住不起,只能在租界外的空地上建很簡陋的房子,形成了上海的棚戶區。這樣,上海就形成了蘇北人很低端的看法,逐漸影響到了蘇錫常地區。

當然,今天蘇北發展迅猛,差距和蘇南越來越小,歧視一說應該是老黃曆了,特別是現在的00後都沒這種概念了。

以上觀點你有異議嗎?


沙漏遺愛

蘇南緊鄰上海,觀念新開放早,經濟發展快,蘇北在改革開放初期,思想觀念轉變慢,經濟還是以傳統農業為主,城鄉建設也落後蘇南,貧富差距被迅速拉大。近些年蘇北發展勢頭迅猛,正在逐步縮小差距。蘇北到蘇南被說成外地人,以前有貧富差距和思想觀念的原因,現在更多的是一直存在的語言文化和生活習慣的不同。蘇北古代屬於楚地,楚霸王項羽就是宿遷人,語氣重,生活豪放,不拘小節,飲食偏鹹口味重,喜歡熱鬧氣氛,酒文化濃厚,也是著名酒鄉,名酒‘’三溝一河‘’均產於此。蘇南古代屬吳地,‘’吳儂軟語‘’是代表,說話溫柔,悅耳動聽,注重細節,比較含蓄,飲食偏甜偏淡,不擅飲酒喜歡喝茶,有著名的宜興紫砂壺,有十大名茶‘’碧螺春‘’。蘇南先富以後和蘇北一對一幫扶,蘇北也是虛心求教,除了地域習慣上有差別,在經濟發展、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在一同為江蘇做貢獻。


漂飄12

按地理來分的話,長江以南是蘇南;按人文來分,講吳語的是蘇南(也就是蘇錫常和部分鎮江地區吧)。至於蘇北人在蘇南是被說成江北佬的,我感覺這個稱呼應該是改革開放後開始的,而且是肆無忌憚的說,最近幾年要好點了,因為人的素質,還有好多江北的都已經在蘇南安家落戶,有的甚至還通婚了,所以現在的蘇南人收斂點了,但骨子裡還是看不起蘇北人的,因為從改革開放以來,由於蘇南經濟飛速發展,而蘇北人便聞風而動,紛紛過來打工,那時候的人都窮,也捨不得租房子什麼的,好多人都是睡在街邊屋簷下,拉屎也不用紙擦(這都是我親眼所見),不光有江北的,當時來蘇南的還有安徽和山東的,到現在包括安徽佬,江北佬還是蘇南人罵人的話。但是慢慢的蘇北人通過自己的雙手,已經很多都變成當地不可或缺的人才,很多都是小老闆(當然還有好多小混混,沭陽人居多),你可以去看一下在蘇錫常好多小區裡買了房子的都是外地的,現在表面上也不怎麼歧視蘇北了,但骨子裡還是會的,如要改變這種狀況,唯有等下一代長大,九零年前出生的都死了,這不是笑話!


東東202075048

蘇南蘇北一家人,本人上追五代蘇州本地人。其實蘇南蘇北地域文化不同,蘇北鹽淮徐揚是漕運文化比較粗獷豪放,而蘇南是吳文化細膩內斂。其實蘇州經過元末明初和太平天國兩次屠城後,市區人口其本上是蘇北來的。總得來說蘇南蘇北差距就是百姓勤勞度吧!


孤月空天

差別確實挺大,但挺有意思的一點是兩地區人口幾乎是經常互換。蘇州的誠王爺就是鹽城人張士誠。近代,太平天國時期,大量蘇南人北遷,(本來鹽城人口沒多少,幾次人口遷入,莫名其妙的比當時淮安還多)


清風知水

蘇南經濟的確很好,但蘇南人又不少小肚雞腸,典型的有點錢就想當老大,對別人說三道四。蘇北人也是江蘇人,剛波佬是上海寧波人的說詞,希望蘇南人不要學浙吹,多一些搞發展的事,少一些排名或者看不起別人,江蘇就是江蘇,不要跟任何人去比…


綠林懶漢


會跑的魚71212167

到蘇南的崑山打工,人事經理一聽是河南人或江西人,就有點皺眉頭。一個蘇北的,人事經理話也多了點。某日因工程需要一同來公司的2位外省員工被調去工地做苦力,而蘇北這位在廠裡只是加班沒重活。沒出一月,那2位嫌工作太累走了,這其中似乎有點門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