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很少人姓公孫、夏侯、諸葛、司馬等複姓?

木魚輕舟

因為歷史上有過多次複姓改單姓運動,比如新朝的王莽就曾經下過這樣的法令:

宗本名會宗,以製作去二名,今複名會宗。也就是以法律形式規定不準用雙字名,人犯罪後,恢復二字名,以示處罰。

所以在新朝時,複姓是很丟人的事。很多人都把複姓改為單姓。這樣的話,複姓的人就更少了,堪稱稀缺生物。

幸好王莽被滅了,否則我諸葛武侯和司馬宣帝都要改名了。葛亮;司儀;公策?孫策?這名字不忍直視啊...








根據統計,我國現存的複姓一共有81個,其中公孫、夏侯、諸葛、司馬等姓都仍然存在,只是在全國人口中的佔比不高而已。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結果,我國目前姓氏排名前三的分別是李姓、王姓、張姓。三個姓氏在全國人口中,一共佔22.38%。幾乎是四分之一!

複姓中排名最高的是歐陽,在所有姓氏中排名第192位。而公孫、夏侯、諸葛、司馬這四個姓氏均排在300名之後。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國人口中,有3.7萬人姓諸葛,在所有姓氏中排名544位,在複姓中排名第6。

諸葛這個姓氏的來源有幾種說法,但普遍的說法是諸葛姓由葛姓改名而來。

諸葛之所以很少有人姓這個名,是因為歷史上本身就少有人姓這個名。在宋朝的《百家姓》當中,諸葛姓就排在440位,說明起碼在宋代,這個姓這個姓氏的人,都是相當稀少的。目前在全國,諸葛姓主要集中在山東臨沂,浙江文成、蘭溪、平陽等地。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國人口中,有2.8萬人姓司馬,所有姓氏排名中列第549位,比諸葛還少。

司馬在古代是官職名稱,司馬姓的來源有很多,但是總的來說,都是由其它姓氏改名而來的。所以,司馬姓氏的人口基數本身就不大。

晉朝以後,劉宋王朝對司馬氏疑心非常重,司馬姓的貴族為免被迫害,很多改換他姓,比如司姓、馬姓、同姓、仝姓、馮姓等。

根據統計,目前司馬氏主要分佈在河南省、陝西省、山西省、安徽省、湖南省、山東省等省。


這四個姓氏中最古老的,同時也是人口最少的。目前全國人口姓公孫的人有多少,查不到數據,大概只有幾千人。

我看到過一篇湖南省長沙市的統計,長沙市700萬人口中,使用複姓的共有2.05萬人,按常住人口排序依次為“歐陽、司馬、上官、慕容、皇甫、宇文、端木、東方、公孫、公冶”等等27個複姓。其中姓“歐陽”的就佔了1.96萬人,其餘26個複姓加起來只有不到一千人,公孫排倒數第二,僅有幾個人而已。

之所以這個姓這麼少,主要還是因為這個姓太高貴。黃帝就叫公孫軒轅,先秦時代能叫公孫的人,一定王公貴胄的後代,普通老百姓不敢叫這個姓,所以公孫的人口基數特別少。


根據人口普查,目前去全國姓夏侯的人大概有1.1萬人(不超過2萬),在姓氏排名中列560名。

夏侯氏的來源據說是戰國時期,楚國滅杞國,杞國國君杞簡公的弟弟姒佗逃往魯國,魯國國君因為他是夏禹的後裔,周初祖先又封為侯爵,於是稱他為夏侯氏,意為夏禹後裔的侯爵,以後便成為了姓氏。

這個姓氏,目前比諸葛、司馬稀有,比公孫常見。但也只是稍微好一點。


綜合來說,之所以這四個複姓使用的人少。主要原因還是當時姓這些姓的人就少,基數太小了。再加上歷史上的改名運動,複姓就更少了。


Mer86

我國目前的姓氏中,並非沒人姓公孫、夏侯、諸葛、司馬。只是由於一些歷史原因,導致目前這幾種姓氏比較少見而已。

一、司馬

屬於多源流姓氏,主要是源於官職,周朝時各個諸侯國都有司馬這一官職,任職官員的後裔基本均以司馬為氏。也有改姓而來。魏晉時期“司馬”是世家大姓,晉朝司馬氏更是皇族貴姓。但是隨著司馬氏同室操戈,引發八王之亂,彼此互相滅門,加上後來五胡亂華,一些姓司馬的人為避禍,就紛紛改姓,於是這個姓的人數迅速減少。

目前姓司馬的全國大約有2.8萬人,排在複姓中的第五位。複姓前五位依次是歐陽、太史、上官、端木、司馬。

二、公孫

據說軒轅黃帝最初就姓公孫,但他把自己的子孫基本都賜予其他姓,後來黃帝自己改為姬姓。一些諸侯國國君的子孫偶爾把公孫作為姓氏。

公孫這個姓在古代本身就不是大姓,期間又出現了幾次滅門大禍以及為避禍而改姓,導致這個姓氏目前非常稀少。

在秦國實施商鞅變法的商鞅,本來就姓公孫,後來在秦國被滅族。

漢末三國時代的公孫瓚,在與袁紹集團的戰爭中敗北。由於袁紹勢大,全國許多姓公孫的為避禍,紛紛改姓。

遼東公孫淵後來被司馬懿滅族,七千多人被屠殺。由於司馬氏很快掌握全國政權,全國殘留的姓公孫的人又一次紛紛改姓。

主要由於這些歷史原因,導致姓公孫的人很少。目前全國姓公孫的大概不到一萬人。

三、夏侯

春秋戰國時代杞簡公的弟弟佗,在杞國被楚國滅亡時逃往魯國,魯悼公因為他是夏禹的後代,其周初祖先曾被封為侯爵,於是稱佗為夏侯氏。這是夏侯這一姓的起源。

此姓來源單一,很少有其他姓改為此姓,本身就不是大姓。又在漢末三國時代發生上述滅族大禍,導致此姓人丁凋零。目前全國姓夏侯的大概有一萬一千多人。

四、諸葛

由於諸葛這個姓得姓較晚,來源單一,因而“諸葛”姓不是人丁興旺的大姓。後來又發生了滅族大禍,導致這個姓一直人丁稀少。

漢末三國時代,諸葛瑾的長子諸葛恪在孫權病危時被任命為吳國託孤大臣之首,後被孫亮進一步封為太傅,逐漸掌握吳國軍政大權。取得東興大捷後被加封丞相、進爵陽都侯。但在公元253年,諸葛恪被孫峻聯合吳主孫亮利用宴會誘殺,隨即被滅族,這導致諸葛瑾後人在吳國消失。但早前過繼給蜀漢諸葛亮做嗣子的諸葛瑾二兒子諸葛喬在蜀漢得以生存,其後人被諸葛亮恢復為諸葛瑾的嫡孫。

公元257年曹魏徵東大將軍諸葛誕在壽春起兵反對司馬氏專權遭遇失敗,於第二年被夷滅三族。僅諸葛誕長子諸葛靚因在孫吳做人質而得以生還。晉武帝司馬炎與諸葛靚私下感情非常深厚,後來流著眼淚去見從孫吳返回的諸葛靚。

蜀漢丞相諸葛亮得子較晚,去世時其長子諸葛瞻僅有8歲。其長子諸葛瞻、長孫諸葛尚後來在公元263年於綿竹之戰中陣亡。但諸葛亮其他子孫得以生存,後來開枝散葉。

以上原因導致姓諸葛的人比較少。目前姓諸葛的人主要分佈在浙江蘭溪和山東臨沂。全國大概有兩萬餘人,在複姓中排在第六位,僅少於姓司馬的人數。


紅色星河

答案是,還有的,只是比較少,因為我們中國大多數人的姓都是單姓,複姓比較少碰到而已,但並不代表沒有。

公孫,出自春秋各國貴族後裔,是以官爵號為姓氏的。軒轅的後裔也有公孫姓氏。公孫姓氏在古代是貴族的象徵,現在還有,只是太少了。代表人物,公孫瓚。


夏侯,源自姒姓,也是以官爵為姓氏,夏禹的後代,於是人稱夏侯氏,後人分佈於山東一帶。代表人物,夏侯惇。

諸葛,祖先是葛氏,琅琊諸縣人,後徒陽都,陽都先有姓葛者,時人謂之諸葛。諸葛的後人大多數在浙江蘭溪一帶。代表人物,諸葛亮。


司馬,古代的一個大姓,帝顓頊的後裔程伯休父任職司馬,立下功勞,便以官爵為姓氏。也有的改姓為司馬。代表人物,司馬懿。

在我國古代是複姓的出名人物太多了,說明古代複姓佔的比率比較大,現在單姓佔的比率比較大,複姓很少。


剛剛39

有是有,為什麼現在不常見了呢?這就不得不提朱元璋了,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前統治中國的是異族建立的朝代,經過元朝近百年的統治,中華大地胡化很嚴重,中原漢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蒙古及其他民族的影響和衝擊。



為了恢復古中國中原漢文化,朱元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比如服飾方面“復衣冠如唐制”,並制定了具有明朝特色、等級嚴格的冠服制度;禮儀方面革除胡跪,恢復漢族傳統的稽首、頓首、空首的跪拜方式,並按等級實行五拜、四拜、再拜之禮;姓名方面嚴禁胡姓,因古中國是以單姓為主,在這場禁令中漢族複姓都遭池魚之災,題主所提到的公孫,司馬,諸葛等姓氏自然也逃脫不了,這些複姓之族為了生存下去要麼改姓了,要麼隱居避世,所以到現在我們很難見到這些複姓了。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答案是有。和趙、錢、孫、李一樣都後繼有人。但沒有像《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夏侯淵、夏侯惇、夏侯霸、司馬懿、司馬昭、司馬師及《史記》作者司馬遷出名罷了。這些公眾人物淡出人們視線。

而現代媒體,這幾個姓氏人物出鏡概率較少,似乎沒有這幾個姓氏,那是錯覺。


妖大成仙

現在有沒有人姓公孫、夏侯、諸葛、司馬?答案前題是:有。但都是平民百姓而非出名人,故此以為這幾種姓象沒人姓一樣,出名的名人很少,如:現代武俠小說家“諸葛青雲”先生姓諸葛。中華民族歷史悠久,複姓漢化是必然事實,祖國一統是必然驅勢。但現在有人將夫妻姓拼在一起組成複姓而給孩子起四個字的名字,而現得不倫不類,但他們沒有想到他們祖宗泉下有知作何感想。


楓亭晚94540406

有肯定是有的,只是比較少碰到而已。

一者,可能因為之前這些複姓的人比較出名,幾乎是家喻戶曉的程度,而到了如今沒有幾個人達到他們的程度,甚至可以說是知之甚少,所以很多人就會以為沒了這些姓氏。

二者,目前的現代人都喜歡簡潔明瞭的東西,越是傻瓜模式就越喜歡一樣,所以很多人為了追求簡單會去改姓,畢竟現在的思想也較為開放,沒有什麼太大的壓力。

三者,漢化程度較為嚴重,很多原本的少數民族與漢族融為一體後,漸漸的改掉了少數民族的姓氏,所以就使得此類的姓氏就顯得更為少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