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年虧損債務難償,貝因美還有多少房可賣?

連年虧損債務難償,貝因美還有多少房可賣?

中國奶粉第一股

轟動一時的“三聚氰胺”事件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國產奶粉一夜之間經歷了極盛到極衰,海外代購成了國內消費者惶恐之下的無奈選擇,如今國產品牌幾經沉浮,除個別巨頭能夠穩定盈利外,其餘乳企依舊頹勢不改。

連年虧損債務難償,貝因美還有多少房可賣?

近年來,國產奶粉企業兩極分化愈發嚴重。一方面,飛鶴、君樂寶、合生元等國產品牌業績大幅上漲。有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飛鶴高端奶粉銷量增長超過200%,整體銷量增長超45%。而另一方面,仍有不少國產品牌處於困境當中,2016年雅士利淨虧損3.2億,同比下降370.7%;曾經的國產奶粉“一哥”貝因美連續兩年淨利潤負增長,虧損額高達18億元。

“國產奶粉頭上有一頂帽子,不安全、不誠信等東西都是國產的,即使我們有全產業鏈和市場一流的品質,但在‘國產’的帽子之下,市場仍然增長乏力。”飛鶴乳業董事長冷友斌認為,重新樹立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才是企業2018年的當務之急。

自2008年以來,籠罩在“毒奶粉”陰影下的國內乳企普遍發展緩慢,但仍有“倖存者”僥倖脫穎而出,它們以極快的速度重新劃分市場,併成為此後引導國產奶粉行業發展的中流砥柱。貝因美正是其中之一,由於在“三聚氰胺”事件中獨善其身,它也因此受到了更多消費者的青睞。2011年,貝因美頂著明星企業的光環登陸深交所上市,成了名副其實的“奶粉第一股”。

一夜回到解放前

財報顯示,貝因美在2011年-2013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7.27億元、53.54億元、61.17億元,直到2014年初,它所講述的都是一個行業巨頭蓬勃發展的故事。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短暫的輝煌過後,貝因美一夜回到解放前,淨利潤一度跌至2008年以下水準。

連年虧損債務難償,貝因美還有多少房可賣?

2014年,貝因美營業收入50.49億元,同比下滑17.4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0.69億元,較2013年的7.21億元大幅下滑90.45%。究其原因,貝因美將之歸結為“收入下降導致利潤同比減少”,“公司為了鞏固行業領先地位,繼續加大市場費用的投入”。

不過結合當時公司的發展戰略看,事情似乎並不那麼簡單。2014年,貝因美在兒童奶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上耗費了大量資金,這一方面在於兒童液態奶的確市場潛力巨大,但更為重要的是,貝因美認為憑藉自己在行業中的影響力,完全有機會將產品線延伸至兒童液態奶,進一步拓寬市場。

事實證明,這種想法實施起來似乎還為時尚早。兒童液態奶的確發展迅速,但競爭也同樣激烈。如今市場上的主流品牌數不勝數,海淘平臺上更是應有盡有,相比國產品牌,寶媽們更加相信國外牛奶,畢竟“三鹿”的陰影久久不能消散,進口奶粉有著更加嚴格的生產標準,成本更低,牧場更好,如果單從品牌影響力上看,就算伊利蒙牛也要敗下陣來。

不僅如此,上市三年來公司的頻繁換帥讓其經營風格始終得不到統一。

2011年7月,公司上市僅3個月後,貝因美創始人謝宏便因“個人原因”辭去董事長兼總經理一職;朱德宇火線接任9個月,也因“個人原因”辭職;隨後,沒有任何食品行業從業經驗的獨立董事黃小強臨危受命,沒幹多久草草離任,把爛攤子甩給了原總經理王振泰。

3年上任4位董事長,王振泰接任後,貝因美內部終於穩定,但業績卻陷入了持續衰退。2015年,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51%,這筆收入最主要的1.24億元來自於政府的補貼。

資不抵債變賣家產

2014年以來,奶粉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逐漸凸顯,不少品牌開始實施降價促銷,而貝因美卻在主營業務不斷萎縮的情況下搞起了多元化生產。

錯誤的做法直接導致庫存積壓更為嚴重,為了解決問題,貝因美實施渠道改革,開設縣級經銷商,將原本兩三百家的規模拓展到了上千家。這種自上而下的壓貨行為短期來看的確效果顯著,但由於經銷商承受能力有限,廠商又沒有采取有效的方法解決,後來經銷商通過拋貨、串貨自行止損。得罪了經銷商,貝因美庫存量連年攀升,企業持續盈利能力收到傷害。

連年虧損債務難償,貝因美還有多少房可賣?

由於常年銷量慘淡,貝因美在宣傳、研發上的投入早已沒有了當初的自信,數據表明,公司2017年廣告宣傳費減少1個億至2.83億元,而研發投入減少9.47%至4030萬元,研發人員也從65人減少至55人。財務方面,貝因美2017年總負債31.73億元,總資產50.56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62.76%,與2015年相比已經翻番,創2011年上市以來新高。與此同時,公司流動負債25.2億元,而流動資產僅24.53億元,流動比率首次將至1以下,償債能力堪憂。

債務高,營收少,貝因美幾年來為了籌錢可謂嘗試了各種各樣的渠道。

2018年,公司前三個月獲得政府補助4265.73萬元,是淨利潤的5倍有餘。除此之外,貝因美甚至想到了變賣“家產”。2017年10月-12月,貝因美先後兩次發佈公告計劃出售杭州、上海、重慶等地共計29套房產,評估總價超過1億元,預計產生收益約5860萬元。2017年7月,貝因美擬出售貝因美(安達)奶業有限公司(含現代牧業公司),以“減少虧損,增加收入”。

救命配方與轉折點?

今年1月,奶粉配方註冊制的出臺將原有大量貼牌、假洋品牌擋在了門外,預計能夠釋放20%的市場份額,對於身處在生死邊緣的貝因美而言,似乎迎來了下一次轉折點。

連年虧損債務難償,貝因美還有多少房可賣?

據報道,在907個取得配方註冊證書的配方中,國內奶粉企業佔比達80%。其中,通過註冊審批、拿到註冊配方最多的就是貝因美,配方數量達到51個。雖然這並不代表貝因美能夠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搶佔先機,但多少可以通過簽訂些轉承合同來緩解一些資金壓力。

時至今日,貝因美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對市場變化反應遲鈍以及常年虧損帶來的不自信,創始人謝宏的歸來或許能夠將公司內部的管理問題徹底解決,但想要和經銷商和解並提高銷量,貝因美還需要更多的時間。

時間是有限的,我們要給你最好的!

關注『雲掌財經精選』小程序,獲取優質財經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