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賣“無添加”的食鹽?

人類食用鹽的歷史已經不可考,在食鹽中加入“食品添加劑”的做法出現不過幾十年。對於食品添加劑,許多人會脫口而出“商家為了降低成本、延長保質期……”

對於食鹽,這種陰謀論的猜測顯然不成立。食鹽中加入的添加劑,往往比食鹽還要貴,不能降低成本反而是增加了成本。至於保質期,食鹽自己就有防腐能力,並不存在“過期”的問題。

為什麼不賣“無添加”的食鹽?

在食品添加劑的國家標準中,允許用於食鹽中的食品添加劑共有5種:二氧化硅、硅酸鈣、檸檬酸鐵銨、亞鐵氰化鉀(鈉)和氯化鉀。

氯化鉀的功能是“其他”,意思是不是常規的那些食品添加劑功能。實際上,它只是在“低鈉鹽”中使用。鉀離子也能產生一定鹹味,在食鹽中加入它,在獲得相同鹹度的前提下攝入的鈉就能少一些。不過鉀離子含量高的時候會有苦味,所以也只能是取代一部分鈉。

其他的四種都是“抗結劑”。“抗結”對於粉末類食品非常重要,其法規定義是“防止顆粒或粉狀食品聚集結塊,保持其鬆散或自由流動”。在各種乾粉飲料,比如蛋白粉、咖啡粉中,就經常見到抗結劑的出現。

抗結劑對於食鹽尤其重要。食鹽非常容易吸潮結塊,而且結出的塊很硬,難以打散。過去的鹽不加抗結劑,經常結成大塊,被稱為“鹽巴”。在買的時候,甚至需要用錘來敲。在使用中也極其不方便。有時候鹽結成了一個大塊,農民就拿起來在湯裡涮一下,或者在鍋上劃一下,表示放過鹽了。

抗結劑的加入就可以使微細的食鹽顆粒保持良好的分散狀態,使用起來就方便多了。

為什麼不賣“無添加”的食鹽?

圖片來自於網絡

在國家標準許可的四種食鹽抗結劑中,二氧化硅的限量是20克/公斤,硅酸鈣沒有用量限制,檸檬酸鐵銨的限量是0.025克/公斤,而亞鐵氰化鉀的限量是0.01克/公斤。前三者的名字聽起來都比較“安全”,而且使用限量也高。“亞鐵氰化鉀”聽起來就很嚇人,食用限量也是最低的,但現實中卻幾乎都是使用它。這,又是為什麼呢?

食鹽需要良好的溶解性,而二氧化硅和硅酸鈣都需要加入相當大的量才能夠有效地“抗結”。它們都不溶於水,如果作為抗結劑,食鹽溶解之後就會出現明顯的“雜質”。此外,人們心目中的鹽就是潔白無瑕的,而檸檬酸鐵銨的加入會讓食鹽呈現淡黃色,讓人覺得被汙染了。為什麼不賣“無添加”的食鹽?

圖片來自於網絡

亞鐵氰化鉀就完全克服了這些問題,對它的擔心只是它的名字聽起來是“氰化物”,讓人想起劇毒。其實,它的安全性很高,國際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設定的安全劑量是每天每公斤體重0.025毫克。對於一個60公斤的成年人,相當於每天攝入1.5毫克。這個“安全劑量”,是指終生每天都吃這麼多也不影響健康的量。每公斤食鹽中的允許添加量是10毫克,也就是說每天吃150克食鹽才可能“超標”。

還有很多人擔心亞鐵氰化鉀在烹飪中分解從而釋放出劇毒的氰化鉀。其實,它非常穩定,要加熱到400 ℃才能分解。在烹調中,即使是油炸或爆炒油溫也不會達到300 ℃,距離亞鐵氰化鉀的分解條件還有相當距離,完全用不著擔心它經受不住考驗而“變節”。

除了抗結劑,食鹽中通常還會加入碘。這是因為中國絕大部分地區都缺碘,通過在食鹽中添加適量的碘,是解決碘缺乏症最簡單有效的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