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今年果農寧願砂糖橘爛在地裡也不願低價出售?

歡樂遊一遊



為什麼今年果農願砂糖橘爛在地裡也不願低價出售?

我從事農業這麼長時間,深深體會到種植業的艱辛、感受到柑橘行業的困苦、瞭解農民勞作的艱難。但是沒有見過有誰哪個農民願意把自己辛勤勞動成果付諸東流的!如果你是種植砂糖橘的農戶,你會這樣做嗎?你會願意砂糖橘爛在地裡也不低價出售嗎?你願意一年的投入血本無歸嗎?



這個問題顯而易見,如果換成我,我一定不會這樣做!

我們來看看今年砂糖橘春節以後滯銷問題的根源

種植面積不斷加大,產量不斷增加

由於廣東砂糖橘種植面積的銳減,在廣西逐步發展起來的砂糖橘,在市場上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價格穩定,還有一路走高的趨勢,砂糖橘種植自然就會有人參與,因為利潤空間還是比較豐厚的嘛。這樣也造成市場壓力的增加。



風雲突變,嚴重影響砂糖橘的品質

春節前後,風雲突變,氣溫不斷攀升,嚴重影響了留樹的砂糖橘品質。在低溫時期過後的氣溫突升,砂糖橘的生長進入旺盛階段,需要消耗大量的營養,又因為果實依然掛在樹上,很多養分從果實倒流到枝葉,等於是掏空果實的營養物資,所以就會出現糖分降低、浮皮果增多,這樣的砂糖橘儲藏時間是很短的,品質就沒有了保障,這也是造成低價、無人收購的主要原因。



當然,也還有另外其他的因素。我只是從我的角度觀察這個事情!你有什麼看法,可以在留言區交流討論。


桂農人家

2014年,我做過400畝的農業基地開發項目,和給2500畝地的農業基地開發項目了一些規劃建議。其中,還看到了約2.5公里長的唐代街面的官道和中國最早的南華寺建築(現在南華寺的前址)。還考察過雁蕩山的鐵皮石斛的養殖基地。所以,也有這個問題。但,我不是養殖專家,所以,我們相互探討探討。

1、採摘成本大過收購成本。大多數採摘的成本,加上種植成本,加上病、蟲、害、肥的防止成本,以及時間成本,共同形成了綜合成本。砂糖桔好吃,種植的人自然很多,造成了收購者的惡意低價收購,也會碰上收購價略大於採摘成本的可能,但採摘後的搬運、包裝成本,就構成了超過收購成本。所以,種植戶,不如不摘。橘子落地腐爛後,還能自然施肥,能相對提高來年的品質。

2、總體產量迅速增大,導致的滯銷。我們經過浙江溫嶺市到江門縣的省道時,能看到令人驚訝的數量的橘子樹,溫州雁蕩山也是如此;江西省的中部和西南部,本來就是橘子和橙子的種植地區,砂糖桔原本就出在江西省中部宜春地區高安市田南鎮。再就是我們乘坐火車經過湖南省時,能看到最多的還是橘子樹林,那更是數以萬畝的驚訝。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個笑話,我有個發小(死黨),第一次出外省旅遊,回程的火車上經湖南株洲站時,看見買橙子的,價格便宜啊!於是就一口氣賣了足足兩麻袋。回到家後,還是有人買,他因為好奇就問了問價吧!賣者說你打開讓我看看你的,看完後說:“你買的就是我們這裡產的。”這時,去接車的幾個發小(死黨)也說是的。這下沒把他氣死。說給我聽,就沒把我笑死。原本是2~3個高智商的人聯合起來也不是對手的人,既然敗在了商人手裡。講這個故事是為了說明,現在,移栽技術和種植技術的發展至今,已經不是這個笑話的年代了。只要是能產出高效的品種,種植的範圍自然也越來越廣。我能看到的種植基地,恐怕也很令人吧?所以,如此龐大的砂糖橘產量,品質高低就能使一部分橘子滯銷;對於收購者來說,自然是,哪裡好又便宜的,就要哪裡的。沒收購到的產地和品質不好的產地,自然沒的買了。

3、沒有和副產品廠家形成供應鏈,也沒有和銷售市場,形成供應鏈接關係。很多買賣者,在有投入意向即將落地的前後,都會隨時,鏈接一部分上家和下家,然後,還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下一階段的資源整合,以及現有的資源優化;還有投入資本優化和擴大同等投入的市值。來優化經營和擴大經營。這是我10歲以前就懂的東西,因為,老頭子是我國較早高級工業會計師,他可是成功培養了過,近300多名財務科科長的人喔;也是差點成為江西省財經學院院長的人,只因為他拒絕當官,同時推薦了他的師妹成為了這個院的院長的!從我記事時起就常常聽他給別人經營方面的綜合指導。所以,只是等著收購的種植,怎麼辦呢?

當然,我想原因不止這些。好了,女兒找我麻煩了。就此別過!


章聖228

作為一個農民,說一下這個話題。果農為什麼寧願把沙糖桔爛在地裡,也不願低價出售。這其中是肯定有原因的,根本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樣。
首先我們不說供大於求,也不說農民有錢。不單單是農民,是所有人只要能賺錢,沒有不賣的東西,只是賺多賺少而已


。尤其農民,哪怕他賠錢,他也會把產品賣掉,至少會減少一定的損失。
近年由於水果的價格有優勢,大部分農民開始了跟風種植。秋收出售水果時候,農民也像在賭博一樣。都想賣高價,大部分農民還是會在堅持著價格。這也是正常人的心理,誰都想多賺一點。有很多農民因為扛市場價格,最後賠錢出售。
沙糖桔在樹上不摘,低價不賣

。主要原因是因為沙糖桔的質量出現問題,收購商不去收購。所以老百姓不會去摘了,摘下來浪廢了人工費,最後收購商還不收購,只能扔在樹上。
所以有些人不要去誤導大家,也不乏有人炒作此事扭曲事實。農村俗話說得好,種植什麼不賺錢,倒賣什麼都賺錢。只要能賣出去的,不管賺錢不賺錢,農民都會賣。不賣是肯定有原因的,最後一句話,沒人和錢過不去。


石頭說鄉村

今年過年期間的砂糖橘價格比起往常來說,都要高出了不少。許多買家都在埋怨價格太高,以至於許多人都選擇了吃其它的水果。許多人認為砂糖橘的價格那麼高,那果農肯定賺了不少的錢吧。其實不然,果農也並沒有賺到錢,甚至許多的果農寧願讓砂糖橘爛在地裡,也不願意去採摘賣出去。



砂糖橘居高不下的原因有很多,今年過年前的一場大雪,讓採摘和運輸變的十分困難,在加上人工費的增長,店鋪租金等的增長,砂糖橘的價格也隨之漲了上去。

對於果農來說,如果去把砂糖橘低價賣出的話,很有可能連採摘的人工費都賺不回來,許多的果農也不願意自己的心血被賤賣,不是果農不願意把砂糖橘賣出去,其實是因為收購價格實在太低,這樣賣出去的話只會虧的更多。


珊珊來遲6144

農產品滯銷的問題時有發生,朋友圈裡一會發蘋果難賣,一會發梨難賣,一會西瓜爛在地裡,現在又來說砂糖橘難賣了,可看看超市的售價,沒有那個便宜的,很多消費者直呼吃不起。過年時到超市和水果攤都買過砂糖橘,超市8元一斤,水果攤15塊錢兩斤,隨便買點就好幾十塊錢,經常吃的話真消費不起。

一方面消費者買不到物美價廉的水果,另一方面果農抱怨收購價低,寧願爛在地裡也不管了。出現這一現象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區域內供求關係出現失衡。砂糖橘有些地方成片的種植,有些是當地政策引導,有些是村民的自主行為,種植量大了,如果收購商沒那麼多,市場消化不掉,那必然就會出現滯銷的情況。砂糖橘不像蘋果那樣耐儲存,一旦到了可上市的時期,必須儘快銷售出去,否則真的要爛在地裡。

第二、人工成本、種植成本增加不少。現在很多養殖戶、種植戶直觀感受是人工成本增加了不少,化肥、農藥等價格漲幅不小,可如果收購價上不去,都抵不了綜合成本的,那還不如爛在地裡,請人採摘還得支付不少的人工費。特別是對種植面積大的果農,相信每年的人工費佔了總支出很大一塊,爛在地裡也是一種減少損失的辦法。



第三、品質差、賣相不好。有些果農種植的品種跟不上,砂糖橘吃起來很酸,水分很少,皮很厚、賣相不好等等因素,碰到這樣的即使低價銷售,消費者也接受不了,收購商販自然不會收購。

第四、銷售渠道匱乏,缺乏主動性。很多時候果農賤賣的現象,跟果農自己有很大因素,很多人只知道盲目的跟風種植,對於怎麼賣、賣給誰的問題從不考慮,靠等過日子,有人來收購就賣,沒人來收購就沒轍了,這樣的心理能不虧損嗎?自產自銷的種植模式,真的要好好學習下巧婦9妹,通過互聯網發揮粉絲經濟,拓展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也讓農產品價格走向了新高度。



第五、預期過高,自然選擇的過程。做買賣本身就是有賺有賠的,哪有隻賺不賠的好事,吃一塹才能長一智。很多果農會有這樣的心理,如果收購商只給出3塊錢的收購價,而果農自己的心裡價位是5塊錢,對市場預期過高,就會惜售,捂著不賣,想等價格漲點再賣,可等也是需要成本的,如果錯過了收購期,沒人來收購了,那可不就只有爛在地裡了。



化解果農受傷的矛盾,需要多方努力,政策的引導更要科學合理,因地制宜多分析市場需求,同時果農也要理性,切勿盲目跟風,拓展銷售渠道,提高抗風險能力。


微塵微視界

本人正在廣西收購砂糖橘!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真正的果農是不會糟踐東西的,這是一!第二個,你們所說的寧可爛在地裡也不賣的,不是他不想賣,而是盲目跟風種植的一些人沒有技術種出來的果質量太差賣不出去而已,你想想現在果價那麼低了,哪個收購商都要好貨,爛貨誰要啊!第三,還有一部分果農(其實不是果農因該是果老闆)真心有錢,確實無所謂!他們喊我老闆我都會不好意思(我開20萬的車,人家那可都是BBA還有路虎啊!)最後在補充一下,今年砂糖橘能有今日,不能全賴天災!果農自己責任太大了,年前我們去收果給他出個3.5到3.8左右的價,輕的不理你,厲害的直接罵你!牛逼的不得了……不看行情,閉著眼睛要錢!這就是教訓!大部分果子爛在地裡的果農也好果老闆也好根本不值得同情,而且你同情他們也沒用,說句實話他們有一些人再虧這麼一次比你都有錢!(當然也有一部分第一年種果的人是在虧本的,但是隻要他們明年不要那麼死板價格,種砂糖橘一斤淨賺一元是沒問題的!)所以你們要是真的愛心富裕的話,多關心關心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吧!


在下呂某

俺是三農人:農民種植與天鬥,與地鬥,與病鬥,等一切豐收了還要與市場鬥,掙錢難啊


果農寧願把橘子爛了都不去出售,不是不願意,是被逼的,沒有出路沒有市場,也是沒辦法。

沒市場出售,果農無可奈何

無論橘子還是其他水果,成熟了需要採摘,採摘完了需要出售,只有換成了真金白銀才能是真正賺到錢了,要不然一切都是徒勞,橘子大豐收,豐收了並不是好事,前些年橘子價格比較高,好多果農在沒有明確銷路的情況下盲目種植,種植戶多了又遇到大豐收,價格只能持續走低,採摘需要成本,如果採摘的錢都不夠手工費,那麼採摘沒有任何意義。

掛在果樹上可以保鮮時間長一點

我們想過沒有,如果市場過剩,大家還都採摘拿出賣,那麼價格只會越來越低,可能還會滯銷,一旦滯銷橘子爛的速度更快,農民不可能租個冷庫去儲存吧,那樣得不償失。因此掛在樹上還可以延長果子爛的時間,何樂而不為?



總結:都說農村創業不容易,無論是種植養殖都困難重重,一招不慎滿盤皆輸


俺是三農人

我來補充問答一下:我也算一個資深的收購商了,在廣西這邊也做了八:九年的水果生意,一造成砂糖橘爛在地裡的原因很多,果農囤貨不賣是果農自己在網上賣的價高過我們出貨的批發價,而錯識估高了行情。這種情況全國水果產地都一樣,以前交通不發達的地方,我們還可以買到一些便宜水果。現在柑桔類水果全國一個價,不管那個地的果農,上網一查,網上什麼價,他就要什麼價,否則,價格低於網上的價:不賣!二:砂糖桔對我們批發商來講其實是風險最高的一個水果品種。我講幾點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收購費用:蜜桔:砂糖桔:夏橙的採摘費用是批發商出,果農不管,代收費:是水果產地的代收老闆收取,每斤五分錢到八分錢左右,`以前是三分一斤。還有其它多達十幾項的費用就不一一列舉了,現在的批發生意並不像大家所想象的是什麼暴利生意。現在水果生意(不包括進口水果)都是微利,高風險的生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