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檳榔西施”很常見嗎?

竹海飄雪

在2018年,臺灣的“檳榔西施”依舊很常見!

首先要說,檳榔不是好東西,對身體健康有影響。但是,檳榔在臺灣、湖南等地方,一直都很流行。臺灣年產檳榔10萬噸,約10億顆之多!

有這樣的產量,就代表有這樣的消費能力,而檳榔的銷售方式,幾乎全都是靠檳榔攤,主要在街道、尤其是主要道路旁邊的檳榔攤來販售新鮮、處理好的檳榔。賣檳榔的人,則以女性居多,為了搶生意,於是出現了"檳榔西施"!

賣檳榔的女士與檳榔西施最大的差別就是服裝與化妝!

檳榔西施一般穿著暴露,熱褲+比基尼是標配,當然也有更暴露的穿著,或是介於之間的服飾,檳榔西施也一定要化妝,而不能是素面見客的!

檳榔攤一般設在公路旁邊,以玻璃亭的方式出現,檳榔西施則坐在亭內的高腳以上,從外面可以清楚的看到美腿、甚至清涼的服飾。當有顧客的車輛停下來,西施就拿著檳榔到車邊進行交易。

如果不從道德的角度來看,檳榔西施的行為是完全合法的,她只是用美貌、身材吸引更多的顧客消費。笑貧不笑娼的說法,也是公認的。而年輕世代的女性,對勇於展現自己的身體,也完全不認為這有什麼問題,她們也不在乎其他人的眼光,認為,這只是工作!

因此,即使在2018年的臺灣,尤其是中部、南部地方,公路附近都會看到檳榔攤,也都還有檳榔西施的存在。某些檳榔西施也願意登上大陸游客的旅遊大巴,不僅是賣檳榔,合影也是歡迎的!



臺灣自由行

確實是臺灣獨有的文化,從兩千年後,臺灣的公路旁邊就有這樣的玻璃房,裡面是些年輕靚麗的女生,因為生意的比拼,大家施展渾身的解數,除了在口味上比拼以外,售賣檳榔的女生穿著也越來越清涼。


消費群體主要為開長途車的司機為主,因為他們開車的時候需要嚼檳榔提神,長途開車的過程中司機也都很無聊,想找些樂子,所以那家的檳榔西施比較好看,那家的貨車司機就多,那家的生意就好。



各家店為了招攬客戶消費,都會僱傭年輕貌美的女生,而且穿的都很清涼,甚至在冬天的時候也會穿的很少,算是臺灣獨特的一道風景吧。


新鮮資訊集散地

這在臺灣就是一個職業 沒有什麼大驚小怪 就像我們大陸的路邊報刊亭一樣普通 並且這個也不是色情行業至於檳榔西施都年輕漂亮穿著暴露只是一種營銷策列 並且檳榔西施還需要掌握專業的調製檳榔的技能才能上崗




愛上煙VX429017319

臺灣檳榔西施是90年代的一個新興職業,衍生成一種現象,形成一種次文化,目前在臺灣已經少見了,除了在某些特地路段或是高速公路的交流道,而且現在只有少數穿得比較清涼,大部分都已經穿著正常,但是大部分的檳榔攤位,還是找年輕貌美女子來賣檳榔,而非有年紀的歐巴桑。

為什麼檳榔西施的特殊現象逐漸消失?早期臺灣勞動階層的朋友,常以嚼食檳榔提振精神和舒緩情緒,為了吸引這些顧客,攤位大多是五顏六色的霓虹燈裝飾,利用年輕貌美女子穿著清涼服裝來吸引顧客,這些檳榔西施大都以輟學生為多,為了生活及家庭生計,所以去檳榔攤工作,為了搶奪客人,只好越穿越清涼,導致被汙名化。

因為她們的穿著太過火辣,導致交通問題,所以各地法令也開始加以規範,所以現在要看到穿著暴露的檳榔西施已經很少了。再加上政府推動戒除檳榔的措施(嚼食檳榔容易得口腔癌),目前臺灣男性嚼檳榔的人口已較高峰時期下降了45%,也讓檳榔西施這個行業越顯困境,檳榔西施文化開始走下坡,似乎漸漸沒落。

近年來,因為外國人士對於臺灣檳榔西施有著不同的觀感呈現,轉為產業文化的創意性,展示性以及全球化或本土化等方面的研究,才讓檳榔西施在當代多元文化論述中,凸顯出它的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