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個獲客成本100多,互聯網流量思維會害死你的

獲客成本100多

隨著開發技術的成熟,設計開發一款移動應用的成本越來越低,但是無論你的產品運營套路在怎麼成熟,獲客成本“10-30”元的時代早已過去。

單個獲客成本100多,互聯網流量思維會害死你的

從小米招股說明書披露的數據來看,互聯網巨頭的獲客成本都在100元人民幣以上,巨頭有錢有資本,可以做廣告,搞口碑營銷,將品牌觀念深入人心,但小公司就沒這麼幸運了;如何減小用戶疑慮,建立用戶信任感成本越來越高。

單個獲客成本100多,互聯網流量思維會害死你的

筆者的運營朋友,在一個剛起步的拼單平臺工作,線上活動策劃時激情滿滿,給直屬上司打包票,拉新成本在15元左右;直屬上司一聽,可行;給老闆提方案,審批費用;於是,老闆發話了,整個公司全力配合運營執行這次線上活動。

活動覆盤時,直屬上司的臉色不好看,老闆更是直接罵娘了“將近50的獲客成本,都吃屎的?”

用戶使用習慣

根據極光大數據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網民每安裝6.6款app就要卸載5款;中國網民平均每天有3.9個小時花費在手機app 的使用上;其中,社交購物類app時長佔127分鐘,視頻類佔29.5分鐘,新聞資訊類佔13.3分鐘。

單個獲客成本100多,互聯網流量思維會害死你的

2017年底,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佈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網民達7.72億。

單個獲客成本100多,互聯網流量思維會害死你的

單個獲客成本100多,互聯網流量思維會害死你的

破局

美團創始人兼CEO王興認為流量為王的時代已經過去,當下創業的方向變成了“上天入地全球化”;流量紅利時代是大家共同分享流量紅利,但7.72億網民數量已經基本達到了天花板,很難再翻一翻;基本的流量總數不變,那麼各個應用、公司之間的競爭必然就會加劇;大公司由於資本雄厚,產業鏈佈局早,品牌宣傳深入人心;小公司沒資本,起步晚,而獲客的成本只會越來越高。

王興所說的“上天入地全球化”,上天指的是航空航天、集成電路、半導體、芯片等高科技行業;入地指的是將產品在垂直深耕,深化用戶服務體驗,比如:AI智能、新零售等行業;全球化指的是隨著各行業的入局者越來越多,“僧多粥少”,想要活下去,就必須走出去。

據景星收錄的2015-2018年的數據顯示,

航空航天工業3年內新增170家,投資規模達到444億;

單個獲客成本100多,互聯網流量思維會害死你的

新零售技術行業,新增公司34家,投資規模18億;

單個獲客成本100多,互聯網流量思維會害死你的

海外市場新增公司143家,投資規模達到86.57億;

單個獲客成本100多,互聯網流量思維會害死你的

​因為隨著各行各業頭部公司的佈局,運營策略的完善,用戶的使用習慣只會越來越偏向於這些頭部企業;潛移默化,這些行為習慣很難再被更改,而其他的小公司要想從這些“巨無霸、獨角獸”虎口下面奪食,就必然要在內容和用戶福利上花大力氣。

如今互聯網的流量思維早已過時,但許多公司的決策者和創業者由於後知後覺,還在盲目的利用互聯網流量思維那一套,這無疑是在玩火,輕則讓自己資金鍊緊張,無目標用戶;重則項目關停,白忙活一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