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說服老人不給四歲的孩子報輔導班?

jugfvgg

然而當我仔細的又看了一遍題目之後,發現原來我看錯了( ´◔‸◔`)
我錯吧“四歲”


看成了“四年級”😂😂😂😂

說正題吧。

羨慕你有這樣關心孩子教育的老人

能有如此關心孩子學習的老人,我覺得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在生活中,我們最常見的情況往往是父母給孩子報很多班上孩子學習的比較辛苦,而老人往往是在後面拖後腿,他們經常會說,不要讓孩子那麼辛苦,那麼累,學那麼多有什麼用啊,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等等等等這些對家長有10萬噸傷害的“洩氣話”……

我經常會見到有很多的父母抱怨在孩子的學習問題上最大的阻力不是來自於孩子,而是家人,他們經常以“豬隊友”來形容這些人。


所以題主是幸福的,可以預見的,未來日後孩子在學習過程中,老人一定會給予你們很大的幫助,而不是各種阻礙(當然了,即使老人有阻礙,那也是基於疼孩子,愛孩子,並不是不希望孩子們變得更好,只是理念上的差異罷了,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家長應該耐心溝通和交流,而不要太過急躁)

提出所謂的好好玩是怎麼個“好”法?

我見過,有很多家長,尤其是孩子沒有上學,或者是還在小學低年級的時候,他們經常掛在嘴邊的就是孩子不需要太辛苦的學習,不需要去那麼的應試教育,更應該讓孩子“好好玩”。可是如果你問他們,你們是怎麼玩的?是怎麼做到“好好玩”的,他們卻說不出來了。

實際上,這就好比很多人提倡所謂的素質教育,但是他們壓根就不知道什麼是素質教育。往往在他們看來,多玩少學習就是素質教育。但是偏偏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如何玩,他們根本就沒有去想過😂😂😂😂

因此我很關心題主是怎麼讓計劃讓孩子玩的都玩什麼怎麼玩,想通過玩的過程讓孩子得到哪些方面的提高或者是收穫?

學習和玩不矛盾

有句話叫做休息是為了更好的工作。

放在學習上,我認為同樣存在這種關係:玩是為了更好的學而學也是為了更好的玩。

如果題主花點時間和精力,去體驗一下現在的早教,你會發現,並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種純學習的模式。事實上你會發現,那些早教學習基本上都是在玩中學。因為這個道理太簡單了,一方面是孩子本身的接受能力,而另一方面是因為如果你不玩中學,那麼孩子的體驗感就很差,他們就不願意再去上了。當然,這本身也是商家的一種手段。

我不建議題主把學習和玩耍兩件事情對立來看。即使日後孩子上學了,也應該要把這兩者進行有機的結合,讓孩子在學習中找到樂趣,而在玩耍中學習到一些知識或者是感受。

報班建議

四歲的孩子已經不算小了,其實是可以帶他去感受一些很多的藝術,當然我說的是感受,而不是“學習”,比如讓孩子玩玩畫畫,在一張白紙上去畫它們,認識的這個世界,不要去做太多的限制,充滿了色彩和無限想象力,這對孩子是非常有利的。輪滑,街舞,跆拳道之類的,我是不建議這麼點孩子去學的。

那跟學習有關係的“班”我個人覺得英語可以的。實際上這些早教英語班,他們並不是像我們傳統意義上的英語學習那種方式去學英語的。當然,英語學習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其實也是可以自我操作的,只不過四歲還是略微有點兒早,自己在家裡操作的話,一是方法,二是技巧,可能都不是專業的,專業的老師會好一些,另外這個東西晚上一年兩年再學也是可以的。

其實相比較英語而言,我覺得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教育實際上應該是“閱讀”!而閱讀這件事情,如果家長有時間,也研究過閱讀的方法,尤其是親子閱讀這方面的方法和技巧,那麼家長完全是可以自己來解決的。如果家長搞不定,現在網絡這麼發達,有很多的免費的閱讀體驗班,或者是價格比較低的體驗班,在線指導輔導也是可以的。當然了,最直接有效的就是帶孩子去某個機構那進行這種閱讀的訓練,或者說體驗。

但是無論如何,親子閱讀這一塊,希望題主能夠重視起來!不用兩年的時間,你就會發現,孩子的閱讀能力會有多麼的重要了,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你沒做好這方面的準備工作,你一定會為這個事情而苦惱糾結很多年的,因為閱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起來的。

說了那麼多,不知道題主能認可多少?如果你還有別的問題想問,可以在下面留言,我再給你回覆。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一個新鮮好玩,有創意的親子頻道!

提到興趣班這個問題,有很多家長在孩子上幼兒園時就開始糾結,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報興趣班,自己心裡很著急,尤其是老人,覺得孩子在家就是玩,總是擔心孩子跟不上,所以很多家長在孩子上中班後,都會給孩子選擇各種興趣班,也不管孩子喜歡不喜歡,根據自己的意願來選擇,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許多家長都不知道該如何判斷孩子的興趣所在。因為他們總覺得孩子的興趣是多變的。比如這段時間喜歡唱歌,過段時間又會喜歡上看書。那麼,究竟該不該上興趣班呢?其實,我建議,不必過早讓孩子上興趣班。

第一:6歲以下的孩子,其實沒必要非要給孩子的興趣定性。“這個階段的孩子,不同年齡都有其相應的敏感期,例如數學敏感期、音樂敏感期、繪畫敏感期等,在這段期間,家長可以多元化發展其興趣。比如在音樂敏感期,家長可以多讓孩子感受音樂,欣賞音樂等。”

第二:幼兒期是孩子語言敏感期階段。“許多家長會認為應該讓孩子儘早接觸外語,覺得孩子越小學習外語越好。其實不然。家長應給其打好母語基礎,孩子4歲之前,不建議接觸母語以外的第二語言,因為過早接觸外語,很容易造成孩子語言上的混亂。

第三:4歲以上的孩子最適合幼兒園集體教學,這麼大的孩子具備系統的學習能力,應該從各個方面對孩子進行培養,所以上興趣班意義也不大。”

第四:建議老人應該結合孩子的個性特點、年齡特點等,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要為了滿足自己的願望給孩子報興趣班,以免扼殺孩子的創造力,毀滅孩子的學習興趣。

第五:如果孩子喜歡上興趣班,老人們應堅持“適量”原則。讓孩子擁有一兩門特長是好事,給孩子報興趣班,切忌貪多求全、盲目跟風。


MYGIFT美吉家族


旭麗1982

過早教危害很大的,在此借我正在編寫的一本高考單詞學習資料中的一段話來回答吧。

“我思故我在!”偉大的先哲幾百年前就提出了這句話,而今天的人們為什麼越來越不愛思考了呢?難到渴望存在感降低了嗎?

那為什麼不愛思考了呢?

首先從生理來分析,人們都追求安樂,現在有條件追求安樂。

第二從家庭教育來說,因為現在家庭條件好,很多家庭又只有一個孩子,寶貝,那全家人都在關注著他的成長,盯著看,遇到一點困難趕緊幫,遇到問題趕緊講解,孩子小時顯得很乖巧,大家都覺得聰明伶俐,可是那些聰明,都是灌進去的,灌到一定程度,也就沒得灌了。

打小不給孩子自己思考的機會,沒有思考的習慣,第一條不愛思考的原因會進一步放大。伴隨著學習知識的內容加深,學習難度的加大,需要自己思考時,孩子落後,家長失望。

所以說,童年,是要給予快樂的體驗感,自由的思考機會,而不是過早的教育一些東西。

當然,靠這些,你是說服不了老人的,他只希望跟別人比時自家的孩子更加乖巧。

跟老人交流是要靠心的,這些道理,只能堅定你的想法。


華強實戰教育

像我們這種四五線的小城市,根本就沒有讓四歲孩子上的輔導班,也就不用費勁去說服老人了。

再說了,四歲的孩子在幼兒園上著學,到了家長下班時間,小孩也就放學了,哪有什麼多餘時間上輔導班?



如果是利用週六週日去上輔導班,那想請問一下,在明知道這個階段幼兒園教育的本質就是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那以這位老人這麼想讓四歲孩子上輔導班的念頭來看,一定會給孩子找個保質保量的幼兒園吧。在這種情況下,他是覺得這個幼兒園給的教育是哪方面有不足呢?他要再讓孩子多學一點什麼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如果純粹為了補上文化知識課,完全沒有必要拔苗助長。還愁他真正上學後沒有補習的機會嗎?

如果是為了培養孩子其他方面的興趣和能力,例如繪畫,音樂,閱讀等,那是完全支持的。不過,前提是孩子或感興趣,或有天賦。



否則的話,休息日帶孩子多出去踏青,郊遊,學學簡單基本生活常識,學學熱愛大自然等等才是正理。


靜聽江心雨


244886819

要說這個問題不僅僅是題主家老人的問題,太多太多孩子的家長,無論是父母還是爺爺奶奶,都是一種從眾的心理,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報了這個班,學了那個特長,就開始跟風的也學上了。

題主能夠不受周遭環境的影響,堅持自己的主見,先贊一個。

認真分析了一下題主的描述。老人的擔憂是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題主的觀念是孩子玩好就行。實際上要仔細分析一下呢,這兩個觀點是不衝突的,重點在於題主如何讓老人理解讓孩子玩兒有意義的玩兒,玩兒好,也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對孩子的成長的好處,並不比上輔導班差,而且從長期意義上講,要比上輔導班更加有意義,上有利於孩子的長線發展。

所以說題主要說服老人,最主要的是要說清楚自己的觀點,並且用實際行動向老人證明,孩子的娃兒確實是有意義的。如果說家長是要做甩手掌櫃,讓孩子,沒有目的,沒有效果的瘋玩兒,那就在老人面前沒有太大的說服能力了。

如果說家長做得足夠好,只是緩解老人在和別的孩子攀比時產生的焦慮心理,我要跟某人說清楚,作為父母有足夠的信心,同時也可以問一問老人家,對於自己的寶貝孫子有沒有信心呢?相不相信他是不是足夠的聰明呢?對於生活的期望,是希望她能夠一生幸福呢,還是隻是要一個眼前看起來,會說英語,會背唐詩之類的孩子呢?

總而言之,老人的出發點是為孩子好,跟老人溝通的時候,也要本著這樣的一個出發點,讓老人明白,父母的選擇也是為孩子好,而且是希望孩子能夠更好,能夠長遠的好。


做老師的二孩兒媽媽

你好,我是徐老師,一個喜歡鑽研趣味背單詞以及簡單英語教學法的斜槓青年。平時的愛好就是喜歡看看美劇,聽聽英文歌。作為一名資深的英語老師,如果你有一顆想學習英語的心,一定要關注我,我會隨時分享有關學習英語方面的各種小知識以及小妙招給大家,歡迎評論,轉發,留言。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的關鍵點在老人們的虛榮心,曾經看過虎媽貓爸,裡面羅素的媽媽有一個老年社交群體,老年人沒有事就喜歡扯扯自己兒子媳婦工資多少多少,他們對自己多棒多棒,而且也喜歡比較自己的孫子孫女多麼有才能等等,當然這也無可厚非,是大環境造成的,但是這個問題既然已經普遍存在,就應該好好地和奶奶談談了,當然這個時候自己去說服根本不起什麼作用,你應該請個“權威”的老師跟他說,為什麼不合適,學了之後會有哪些不良的後果等等,因為老人比較聽得進外人的話,這樣就可以慢慢打消她們的這個念頭

其次,還要孩子的配合,你也要給孩子灌輸一個思想觀念,小時候的培訓班只是用來豐富自己的興趣,並不是為了別人而去被迫學習,你應該多多發現他們的喜好,然後投其所好,給他們適當報班。這樣會更加有效果。

以上是徐老師經驗的整理和分享,希望對於你的問題有所幫助,如果您覺得有價值,希望您收藏,轉發,一起幫助到更多的人!大家也可以私信或者評論留言自己的觀點。


MrXu徐老師

老頭老太太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還挺大,好過於溺愛,這是這位家長值得欣慰的地方,報那麼多輔導班,這才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但是有個條件,小孩剛四歲!有點震驚,剛四歲的孩子就要報那麼多輔導班嗎,現在就要學那麼多,以後大點了可咋整?

說服老人不給孩子報這麼多輔導班,還得從父母著手,孩子教育不能離了父母,父母多一些堅持,老人應該會理解,應該讓孩子從玩中學習點什麼,而不是為了學習而去學習,孩子的天性就是玩,你不能剝奪他們的權利!


海濤haitao海濤

你們是和老人住在一起嗎?不住一起的話就好辦多了,畢竟孩子天天上幼兒園,可能你們家是老人負責接送孩子?如果不是的話反正不是天天和老人見面不必太糾結這事,老人這麼說多少也有攀比心理,耐心點多交流勸導吧。

4歲的孩子也不能只是玩,我個人認為到了該學習一點東西的年齡了。不過英語這麼小學基本是沒有什麼用的,除非你家語言環境好否則就是白花錢,這個年齡的孩子最好是培養專注力,可以報一個棋類的特長班,和老師多交流自己也仔細觀察一下孩子的專注力怎麼樣,有沒有耐心,平時儘量製造氛圍讓孩子多閱讀,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孩子閱讀質量就很高,性格浮躁好動的孩子覺得看書就是折磨。如果孩子學習過程中有高度專注力能認真聽老師說的每一句話,恭喜你,你的孩子以後十有八九是個學霸,學習不用父母操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