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準,房價會大漲嗎?專家這樣說……

4月17日晚,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以降準置換MLF操作:從2018年4月2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同日,上述銀行將各自按照“先借先還”的順序,使用降準釋放的資金償還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貸便利(MLF)。

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平穩適度增長,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於是很多疑問就此出現,人民銀行這個時候出乎意料的降準到底想要做什麼?中國的房價將要大漲了嗎?

啥是降準?

央行降準,房價會大漲嗎?專家這樣說……

打個比方,在這次降準之前,我們每往銀行存100塊,銀行就要拿出16.5元交給央媽。這次降準1個百分點意味著,銀行每收到100元存款,只需上交15.5元。而剩下的部分,銀行可以自己支配。據說,這次降準大概能釋放資金13000億元,除去要償還央行的中期借貸便利9000億元,還餘出4000億元的增量資金。

這4000億增量資金,多半給了城商行和非縣域農商行。

但根據歷年的數據來看,小微企業的倒閉率偏高(80%左右),要是銀行貸款給這些沒有抵押,沒有還款保障的小微企業,是要承擔挺大風險的。

所以,為了“保本”起見,很多銀行還是會讓資金流到規模大的國企、民企、外企。當然有實力的小微企業,還是能享受到這次政策變動帶來的福利。畢竟實力才是硬道理。

央行定向降準,房價會不會漲?

相信每次人民銀行調整貨幣政策,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次驚心動魄,因為大家這麼多年早就習慣了貨幣政策對於房地產市場的巨大影響,所以每次人民銀行一出現貨幣政策,大家第一反應就是房價要變了。所以,我們先來討論一下,人民銀行啟動降準真的會讓房價大漲嗎?

眾所周知,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在某種意義上會引發房價上漲,之前的中國經濟發展歷程告訴過我們有著這樣一個比較明顯的規律,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可以增加金融機構用於房貸的資金量,這種用於銀行放貸的資金經過中國貨幣市場的多次流通,在貨幣乘數的作用之下會增加出遠超於準備金的貨幣量,這就是貨幣乘數的派生存款作用。房地產作為中國金融業的重要組成成分,大多數人都是通過房貸來買房的,所以當商業銀行可以用來房貸的資金增加了,必然會讓房地產的銷售有了一定的好轉。與此同時,存款準備金率的下降會導致房貸利率的降低,從而有利於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從而促進購房需求的增加,最終的結果就是房價的大漲。

但是,這次的降準會引發這樣的作用嗎?我們覺得不會,因為國家已經逐漸明確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所以房地產市場迴歸居住屬性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最近一段時間各家商業銀行都在不遺餘力地上調房地產信貸的利率水平,全面房貸漲價幾乎已經成為定局,在這樣的大趨勢下降準並不會改變這個趨勢,所以房地產市場短期來看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所以沒有必要從降準中解讀出房價是否又要上漲了,中國的房地產政策是否出現拐點了等問題,這些信號是沒有價值的。

對此,房地產行業內部也透露出一些聲音。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首先:歷史上看,只要降準,對於房地產來說肯定是利好,能緩解資金方面壓力。1-3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36770億元,同比增長3.1%,增速比1-2月份回落1.7個百分點。個人按揭貸款明顯下調。銀行降準能一定程度緩解房地產資金收緊壓力。

其次,降準影響不大,資金價格上行是趨勢。4月16日,央行官網發佈公開市場業務交易公告,為對沖稅期、金融機構繳存法定存款準備金和央行逆回購到期等因素的影響,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穩定,人民銀行於2018年4月16日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500億元逆回購操作,包括800億元的7天期、700億元的14天期。其中,14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2.7%,較上次上調5個基點。

同策諮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分析認為,短期內定向的操作不會影響今年整個宏觀貨幣政策走勢,降風險、去槓桿等總體論調不變。從政策層面來講,房地產行業調控依然從嚴,房貸、個人按揭、開發貸款等融資渠道相對還是處於收縮狀態。

原則上不會向房地產行業滲透太多,但有一些大型房企開始佈局除房地產之外的產業,若這些產業符合當年貨幣政策的規定,那房企通過這些產業進行一些低成本的融資,這是極有可能的。

百家爭鳴:

除了樓市

央行降準還會對中國經濟造成哪些影響?

華創策略:貨幣政策寬鬆空間打開

華創策略王君:1、今年貨幣條件、利率環境比去年要樂觀,前期觀點正在驗證;2、盡力避免內、外部壓力共振,國內政策的抓手在貨幣;3、不再擔憂匯率波動,人民幣因套利原因,幣值堅挺,貨幣政策寬鬆空間打開;4、為接下來金融去槓桿、防風險做好安全墊。5、對市場影響,股債再平衡、藍籌成長再平衡。

平安證券:降準利好債市 有助穩定股市及宏觀經濟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明認為,近期高頻數據顯示國內增長動力下行,疊加對貿易戰不利影響的關注上升,使得二季度本可能發生的金融監管政策收緊的概率下降,而央行流動性操作放鬆的時點提前(之前我們判斷會發生在第三季度)。央行此舉具體影響有待觀察,但直接影響是利好債市,有助於穩定股市以及宏觀經濟。

央行降準,房價會大漲嗎?專家這樣說……

國金證券:貨幣政策由中性偏緊轉向適度擴大內需

國金證券李立峰表示,隨著外需今年的高度不確定性,今年貨幣政策理應有所轉向,由中性偏緊轉向適度擴大內需。今天披露的“央行針對部分銀行實施定向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正印證了我們的這一看法:貨幣政策在微調轉向。

成長股邏輯進一步強化

東吳證券表示,對應到對A股的影響,落腳點在於成長邏輯進一步強化,原因主要有兩點:

其一, 政策導向角度。此次降準主要為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一是增加長期資金供應,有利於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二是釋放4000億元增量資金,增加了小微企業貸款的低成本資金來源。除此之外,人民銀行還將要求相關金融機構把新增資金主要用於小微企業貸款投放,並適當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改善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上述要求將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考核。

其二,流動性的邊際改善將有利於提高中小創的估值空間。降準意味著今年以來相對寬鬆的流動性依然有望延續,而流動性寬鬆恰是中小創高估值的核心支撐邏輯。

央行降準,房價會大漲嗎?專家這樣說……

這次降準會是2014年的重演嗎?

如是金融研究院管清友表示,這次降準力度很大。一季度經濟雖然表現不錯,但高頻數據顯示,下行跡象明顯;資金面偏緊導致中小企業融資更困難,維持流動性適度十分必要;中美貿易摩擦影響可能逐漸顯現,降準有助於對沖風險;今年貨幣政策可能邊際略松,監管節奏也可能放緩,資產價格下行壓力緩解。

有一個問題需要觀察,2014寬鬆起始會重演嗎?

管清友認為,現在有點像2014年,經濟開始下,貨幣開始松,確實有點拐點的意思。

1、不要說量寬價緊一直在搞,量和價早晚會匹配的,量先於價而已。

2、不要說只是局部的降準,這次降的是西瓜,不降的是芝麻。

3、不要說大部分用於置換MLF,置換也是松,把3%成本的中期MLF,換成幾乎無成本的長期準備金,拉長了久期,降低了成本。

4、不要說增量流動性有限,這次能釋放4000億增量流動性,和2015-16年的一次全面降準差不多了。

接下來會不會重走2015和2016的老路?目前還是猜測。歷史的確不會重複,但卻總是押著同樣的韻腳。

央行降準,房價會大漲嗎?專家這樣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